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232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所述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包括:建设在河道两侧的围堰体;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设置在所述储水腔的底部,所述抵压板与所述排水口相接触;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绿化机构,所述绿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具有便于对河水进行收集,提高了河水利用率的优点。提高了河水利用率的优点。提高了河水利用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


[0001]本技术涉及湿地生态恢复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

技术介绍

[0002]湿地是水、陆两种界面交互延伸的过渡区域,是水域和陆地过渡形态的自然体。湿地处于陆地系统与水体系统交错区,也是生态脆弱区,现有的生态围堰通常包括围堰体,围堰体建设在河道的两侧,且河道两侧围堰体相对一侧为倾斜面,围堰体在相对一侧的倾斜面种植有植被层,围堰本体相对一侧开设排水口,在围堰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连通与排水口相连接。当河道水量过多时并在水位到达排水口处,部分河水通过排水管道进行排流,从而避免发生水位漫溢的现象。
[0003]但是,当河道水位过高时,直接对河水进行排流,而无法对河水进行收集利用,存在有浪费水源的缺陷。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河道水位过高时无法对河水进行收集,降低了利用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
[0006]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包括:建设在河道两侧的围堰体;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设置在所述储水腔的底部,所述抵压板与所述排水口相接触;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绿化机构,所述绿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上;灌溉机构,所述灌溉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和储水腔上。
[0007]优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浮板、两个弹簧和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抵压板的顶部,所述浮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弹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上,两个所述弹簧均与所述储水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上,两个所述伸缩杆均与宿舍储水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滑动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绿化机构包括固定杆、预制块和绿化槽,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开设有预制槽,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制槽内,所述预制块的一侧开设有多个连接槽,所述预制块滑动安装在所述预制槽内,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固定杆相接触,所述绿化槽开设在所述预制块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绿化槽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锚杆,所述锚杆与所述围堰体固定连接,所述预制块的一侧开设有导水口,所述导水口上固定安装有滤网。
[0010]优选的,所述灌溉机构包括多个排水管、多个连接管和水泵,多个所述排水管均固
定安装在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多个所述连接管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排水管上,多个所述连接管均延伸至所述围堰体内,所述水泵固定安装在所述储水腔内,所述水泵的排水端均与多个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滤盒和第二滤盒,所述第二滤盒位于所述第一滤盒内。
[0012]优选的,所述第二滤盒的底部开设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内铰接有衔接板,所述第一滤盒的底部开设有操作口,所述第一滤盒的底部可拆卸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滑动贯穿所述操作口,所述衔接板与所述限位板滑动接触。
[00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
[0015]1、通过储水腔的设置,便于对河水进行收集,有利于后续对绿植进行浇灌,有效的提高了河水的利用率,使用较好,通过排水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储水腔内多余的河水排出,从而不易发生漫溢现象;
[0016]2、通过固定杆与连接槽进行连接,有利于预制块与预制槽进行连接,提高预制块的稳定性,通过锚杆的设置,确保预制块的稳固性,有利于预制块的长期使用,通过灌溉机构对绿植进行浇灌,对河水收集再利用,降低了水资源浪费的现象;
[0017]3、通过第一滤盒和第二滤盒对河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确保杂质不会进入到储水腔内,有利于灌溉机构运作,通过可拆卸限位板和衔接板的设置,便于对第一滤盒和第二滤盒进行清理,操作较为便捷。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提供中预制块、连接槽和绿化槽的装配图;
[0020]图3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标号:1、围堰体;2、进水口;3、储水腔;4、排水口;5、抵压板;6、连接杆;7、浮板;8、弹簧;9、伸缩杆;10、固定杆;11、预制块;12、连接槽;13、绿化槽;14、锚杆;15、排水管;16、连接管;17、水泵;18、支撑板;19、第一滤盒;20、第二滤盒;21、衔接板;22、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请结合参阅图1

图5,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提供中预制块、连接槽和绿化槽的装配图;图3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包括:建设在河道两侧的围堰体1;进水
口2,所述进水口2开设在所述围堰体1的一侧;储水腔3,所述储水腔3开设在所述围堰体1内,所述储水腔3与所述进水口2相连通;排水口4,所述排水口4开设在所述围堰体1内,所述排水口4与所述储水腔3相连通;抵压板5,所述抵压板5设置在所述储水腔3的底部,所述抵压板5与所述排水口4相接触;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水腔3内;绿化机构,所述绿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1上;灌溉机构,所述灌溉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1和储水腔3上,通过储水腔3的设置,便于对河水进行收集,有利于后续对绿植进行浇灌,有效的提高了河水的利用率,使用较好。
[0027]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6、浮板7、两个弹簧8和两个伸缩杆9,两个所述连接杆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抵压板5的顶部,所述浮板7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杆6上,两个所述弹簧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7上,两个所述弹簧8均与所述储水腔3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9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7上,两个所述伸缩杆9均与宿舍储水腔3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9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8滑动接触,通过排水机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储水腔3内多余的河水排出,从而不易发生漫溢现象。
[0028]所述绿化机构包括固定杆10、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建设在河道两侧的围堰体;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储水腔与所述进水口相连通;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开设在所述围堰体内,所述排水口与所述储水腔相连通;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设置在所述储水腔的底部,所述抵压板与所述排水口相接触;排水机构,所述排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内;绿化机构,所述绿化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上;灌溉机构,所述灌溉机构设置在所述围堰体和储水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包括两个连接杆、浮板、两个弹簧和两个伸缩杆,两个所述连接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抵压板的顶部,所述浮板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杆上,两个所述弹簧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上,两个所述弹簧均与所述储水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浮板上,两个所述伸缩杆均与宿舍储水腔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伸缩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弹簧滑动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湿地生态恢复的生态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机构包括固定杆、预制块和绿化槽,所述围堰体的一侧开设有预制槽,所述固定杆固定安装在所述预制槽内,所述预制块的一侧开设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湿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