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208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袋,包括能够形成封闭腔的袋体,自外向内,所述袋体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具有阻隔性能的双向拉伸聚复合薄膜,所述第一结构层设置有刻痕以形成易撕开口;所述刻痕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双向拉伸聚复合膜的易撕拉方向相同;刻痕形成于位于外层的第一结构层,不影响双向拉伸复合膜的性能,第二结构层能够对封闭腔内部的食品起到较好的阻隔性能,保证食品质量,并且第二结构层采用双向拉伸复合膜能够配合刻痕实现包装袋容易撕开的目的,包装袋开口简单不影响食品安全。包装袋开口简单不影响食品安全。包装袋开口简单不影响食品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包装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常规的液体食品软包装袋的材质为七层或五层共挤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膜,该包膜在加工过程中为挤出吹塑成型,使用螺杆泵将原料加热挤出,使用压缩空气吹成膜泡后冷却收卷,由于该材料工艺为直接吹塑成型,无拉伸环节,所以此类薄膜在使用时横纵向均无法撕开,这就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的液体食品软包装袋打开过程比较费劲,不能朝一侧撕开,只能直接咬开或者使用工具将薄膜破坏后使用袋内产品。
[0003]在此过程中会出现两个弊端,首先是不够卫生,由于包装膜外层存在油墨,另外外层与空气直接接触,所以在咬的时候会将一些病菌或有害物质带入口中;其次使用工具打开会比较不方便,尤其是在户外使用时,手边可能没有相应的工具,所以想要使用就没那么容易了,正是有以上两个弊端的存在,所以此类包装形式会劝退一部分消费者,造成整体销量的下降。
[0004]如何克服上述至少一个弊端,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比较容易打开且安全卫生的包装袋。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装袋,包括能够形成封闭腔的袋体,自外向内,所述袋体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具有阻隔性能的双向拉伸聚复合薄膜,所述第一结构层设置有刻痕以形成易撕开口;所述刻痕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双向拉伸聚复合膜的易撕拉方向相同。
[0007]本申请中刻痕形成于位于外层的第一结构层,不影响位于第一结构层内侧的双向拉伸复合膜的性能,第二结构层能够对封闭腔内部的食品起到较好的阻隔性能,保证食品质量,并且第二结构层采用双向拉伸复合膜能够配合刻痕实现包装袋容易撕开的目的,包装袋开口简单不影响食品安全。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为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与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共挤形成PE共挤膜。
[0009]可选地,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包括至少两层,所述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位于两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之间。
[0010]可选地,自外向内,所述第一结构层中的所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依次定义为第1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至第N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2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上还设置有符号、文字、图案或色彩至少一者。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层和所述第一结构层通过粘合层粘接固定。
[0012]可选地,所述刻痕通过激光束切割工艺成型。
[0013]可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和阻隔层。
[0014]可选地,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至少两层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层,相邻所述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层之间具有所述阻隔层。
[0015]可选地,所述阻隔层包括乙烯

乙烯醇共聚物材料层。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结构层的PE共挤膜的厚度范围35μm到40μm,所述第二结构层的厚度范围50μm到55μm;所述第二结构层和所述第一结构层通过粘接层粘接形成的整体厚度范围85μm到95μm。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形成图1所示包装袋的包装膜材料层的断面示意图。
[0019]图1至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一一对应关系如下:
[0020]100包装袋;
[0021]1刻痕;10第一结构层;2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21第1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22第2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3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20第二结构层;4第一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层;5第二粘接层;6阻隔层;7第二双向拉伸聚乙烯薄膜层;8第一粘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24]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0025]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0026]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7]请参考图1至图2,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形成图1所示包装袋的包装膜材料层的断面示意图。
[002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袋100,主要为液体食品使用的软包装膜袋,适用的产品包括纯牛奶、鲜牛奶、酸奶、果汁、乳饮料等各种液体食品。包装袋包括能够形成封闭腔的袋体,自外向内,袋体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结构层10和第二结构层20,本文将袋体靠近封闭腔的一侧定义为内,相应地,远离封闭腔的一侧定义为外。其中,第二结构层20为双向拉
伸聚复合薄膜,第一结构层10设置有刻痕1以形成易撕开口;刻痕1可以形成在第一结构层10的部分区域,通常刻痕1位于靠近包装袋一端的区域,沿厚度方向,第一结构层10的局部区域沿厚度方向均形成刻痕1。刻痕1可以为连续结构,当然也可以为间断性结构。第一结构层10上形成刻痕1的深度以能够撕开第二结构层20为基准。
[0029]本申请实施例中刻痕1的延伸方向与双向拉伸聚复合膜的易撕拉方向相同。
[0030]本申请中刻痕1形成于位于外层的第一结构层10,不影响位于第二结构层20内侧的双向拉伸复合膜的性能,第二结构层20能够对封闭腔内部的食品起到较好的阻隔性能,保证食品质量,并且第二结构层20采用双向拉伸复合膜能够配合刻痕1实现包装袋容易撕开的目的,包装袋开口简单不影响食品安全。
[0031]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装袋可以通过包装膜到达使用工厂后,通过在线成型制袋,并罐装热封。
[003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10为复合膜层,复合膜层为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与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3共挤形成PE共挤膜。其中,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主要作用为作为包装膜印刷层,承担包装膜的图案以及产品相关信息的作用,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3主要作用为降低软包装膜的挺度及硬度,并增加韧性,提升耐穿刺性能,使其更加柔软且耐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形成封闭腔的袋体,自外向内,所述袋体包括相对固定的第一结构层和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二结构层为具有阻隔性能的双向拉伸聚复合薄膜,所述第一结构层设置有刻痕以形成易撕开口;所述刻痕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双向拉伸聚复合膜的易撕拉方向相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为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为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与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共挤形成PE共挤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包括至少两层,所述茂金属聚乙烯材料层位于两所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之间。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自外向内,所述第一结构层中的所有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层依次定义为第1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至第N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第2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材料上还设置有符号、文字、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志雄张海斌孙云峰张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