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套被芯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8143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U型主体上;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连续分布的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从而增加对被子的夹持面积,提高夹持稳定性、牢固性。固性。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被套被芯固定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家居用品的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被套被芯固定器,以防止被芯从被套中跑偏。

技术介绍

[0002]被套被芯固定器,也称为被子夹;被子或棉被包括被套和被芯,被套套在被芯外,通常被芯的四个角落用连接带与被套的四个角落连接固定;但是其他未连接的地方,被套易跑偏,也即被芯易不均地堆积在被套的其他空间内。
[0003]公告号为CN217629014U的一种被子夹,包括一体注塑成型的上夹板、下夹板和弹性连接部,所述上夹板、下夹板和弹性连接部呈U形设置且弹性连接部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上夹板的上端面设有条形通孔且条形通孔贯通上夹板的上下两端面,夹臂的一端与上夹板的内侧端铰接、另一端与上夹板的外侧端卡接且夹臂的下端设有压持头,在夹臂的卡接端与上夹板分开后夹臂能够通过条形通孔实现向上翻起,此时压持头和下夹板之间的间距扩大。
[0004]公告号为CN218457833U的被子夹,包括上夹板、下夹板以及弹性活动件;弹性活动件包括弹性形变部和固定在弹性形变部底部的抵压件,弹性形变部包括了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第一弹性臂远离抵压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有与上夹板枢接的枢轴,第二弹性臂远离抵压件的一端的端部设置按压部;第二弹性臂和抵压件上分别设置有与上夹板配合的第一限位档块和第二限位档块,当被子夹的第一限位档块与上夹板配合时,抵压件的抵压端与下夹板的防滑齿相抵。
[0005]现有的被子夹通过可弹性形变的下压部压在下夹板上,以将被套和被芯被夹持在中间。通常下夹板上设有多条防滑齿,以增加加持力。
[0006]现有的下压部与下夹板之间基本上都是线接触方式,存在加持力不够的问题,易存在被芯脱离被套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中被子夹中的下夹板与下压部因线接触导致的夹持不牢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下夹板与下压部为面接触增加夹持力的被套被芯固定器;
[0008]弧形下压部与下夹板的弧形面相吻合来增加接触面积,继而增加固定器的加持力,从而克服夹持不牢的问题。
[0009]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所述U型主体上;
[0010]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
[0011]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
[0012]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连接片和控制部;
[0013]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
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
[0014]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
[0015]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分布有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
[0016]所述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
[0017]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0018]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包含有3

5条凸筋;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初始端设有凸起,所述倾斜抵触面的末端设有凹陷。
[001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为倾斜平面或弧面;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一致。
[0020]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压紧片为C形状,C形状的弧形压紧片的开口与槽口的朝向相反。
[0021]另一优选主题: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所述上基部和下基部上下横向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竖向连接部纵向连接在上、下基部一侧,所述上、下基部的另一侧形成槽口;
[0022]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所述弧形压紧片的内端轴接于所述上基部;
[0023]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为向所述竖向连接部倾斜的弧形挤压部;
[0024]所述弧形挤压部对应的下基部处设有倾斜抵触面,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相匹配,以使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0025]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从外往内逐渐向下倾斜,并在所述倾斜抵触面末端的下基部处形成一沿下基部宽度方向分布的凹陷。
[0026]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基部上还设有从外往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限位面,所述倾斜限位面与倾斜抵触面的衔接形成向上隆起的凸起。
[0027]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间隔均匀地分布有多条凸筋;
[0028]且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分布有3

5条凸筋。
[0029]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
[0030]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还包括连接片和控制部;
[0031]所述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
[0032]所述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
[0033]另一优选主题:被套被芯固定器,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
[0034]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所述U型主体上;
[0035]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
[0036]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
[0037]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连续分布的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
[0038]所述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
[0039]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
[0040]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包含有3

5条凸筋;
[0041]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初始端设有凸起,所述倾斜抵触面的末端设有凹陷。
[0042]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倾斜抵触面为倾斜平面或弧面;
[0043]且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一致。
[0044]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弧形压紧片为C形状,C形状的弧形压紧片的开口与槽口反向配置。
[0045]本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
[0046]所述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轴接在所述U型主体上;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并形成容纳被子边沿的槽口;所述上基部的中间设有供所述可转动压紧件转动时通过的缺口;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连接片和控制部;弧形压紧片的根部设有一转轴,连接片的一端与弧形压紧片的中部连接,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控制部连接,连接片的外侧设有定位部;所述缺口两侧的上基部设有轴接槽,所述转轴的两端卡入所述轴接槽内,所述定位部可活动地定位在缺口前侧的底部上;所述下基部的上表面由内侧往外侧分布有多条凸筋,以形成凸筋接触面;所述凸筋接触面的中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倾斜抵触面;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设有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变高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抵触面上包含有3

5条凸筋;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初始端设有凸起,所述倾斜抵触面的末端设有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抵触面为倾斜平面或弧面;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压紧片为C形状,C形状的弧形压紧片的开口与槽口的朝向相反。5.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主体和可转动压紧件;所述U型主体包括上基部、下基部和竖向连接部,所述上基部和下基部上下横向分布并间隔一段距离,所述竖向连接部纵向连接在上、下基部一侧,所述上、下基部的另一侧形成槽口;所述可转动压紧件包括弧形压紧片,所述弧形压紧片的内端轴接于所述上基部;所述弧形压紧片的下部为向所述竖向连接部倾斜的弧形挤压部;所述弧形挤压部对应的下基部处设有倾斜抵触面,所述弧形挤压部的倾斜幅度与所述倾斜抵触面的倾斜幅度相匹配,以使所述倾斜抵触面和弧形挤压部以面接触挤压的方式夹持被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抵触面从外往内逐渐向下倾斜,并在所述倾斜抵触面末端的下基部处形成一沿下基部宽度方向分布的凹陷。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被套被芯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基部上还设有从外往内逐渐向上倾斜的倾斜限位面,所述倾斜限位面与倾斜抵触面的衔接形成向上隆起的凸起。8.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承双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都徕康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