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778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属于取样检测领域。包括取样管,取样管一端插入至液体二氧化碳管道中,另一端连通至第一阀门后分为三条管路,并分别连通至系统回收管;第一管路上设有取样钢瓶,取样钢瓶进口端设有第二阀门,取样钢瓶出口端设有第八阀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三管路上设有气化管,气化管的入口端设有第三阀门,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三管路连通至系统回收管,此段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另一路为设有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第四管路,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入口端设有第六阀门,出口端设有第七阀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两个取样口,实现液体和气体样品代表性取样,确保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准确。确保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准确。确保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属于取样检测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液体二氧化碳是在一定压力下,低温液化的样品,一般生产控制温度在

17℃以下。液体二氧化碳气化过程是根据组分的沸点先后气化,沸点越低的组分,越先气化跑出,整个气化过程并不是均匀气化。食品级液体二氧化碳需要严格控制其氧气含量,分析检测为液体气化后测定气体中组分含量。
[0003]氧气和二氧化碳沸点相差达到100℃以上,在分析取样过程中,液体二氧化碳中低沸点杂质率先气化出并被取样监测到,之后剩余液体部分才缓慢气化,分析杂质含量会越来越低,因此常规取样连接方法不能取到有代表性的样品。
[0004]生产现场分析过程中,在液体管道上方引出的取样点上,直接以小流量样品气化后测定氧含量,结果高达100μL/L,而采用钢瓶取样分析,结果小于30μL/L,证明在流动的液体管线上取样,从管道上方流出的小气流样品,气化出的氧含量是最高的,现场取样点直接气化后测定氧含量结果严重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以解决取样时液体二氧化碳中低沸点组分先气化,高沸点组分后气化问题,确保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准确。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包括取样管,取样管一端插入至液体二氧化碳管道中,另一端连通至第一阀门后分为三条管路,并分别连通至系统回收管;
[0008]第一管路上设有取样钢瓶,与取样钢瓶进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与取样钢瓶出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八阀门;
[0009]第二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
[0010]第三管路上设有气化管,气化管的入口端设有第三阀门,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三管路连通至系统回收管,此段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另一路为设有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第四管路,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入口端设有第六阀门,出口端设有第七阀门。
[0011]所述气化管外通过蒸汽冷凝液或循环水进行换热,蒸汽冷凝液或循环水进口处设有第九阀门,出口处设有第十阀门。
[0012]所述第四管路上还设有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其位置高于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第七阀门连通至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
[0013]所述系统中所有管路以及阀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0014]所述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三阀门为截止阀,其余阀门为截止阀或球阀。
[0015]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设计液态和气态两个取样口,实现液体和气体样品代表性取样。其中
取样管插入到液体二氧化碳输送管道液面下取样,确保所取到的样品为液体样品。气体取样系统中增加气化管,实现液体二氧化碳所有组分在气化管中瞬间气化,并且在气化管中能进一步混合均匀,解决低沸点组分先气化,高沸点组分后气化问题,确保气体组分分析结果准确。所有管路均接入系统回收管,置换样品通过回收管返回系统,减少排放,并实现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各标号:液体二氧化碳管道1,取样管2,气化管3,取样钢瓶4,系统回收管5,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6,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7,第一阀门F1,第二阀门F2,第三阀门F3,第四阀门F4,第五阀门F5,第六阀门F6,第七阀门F7,第八阀门F8,第九阀门F9,第十阀门F10。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所示,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包括取样管2,取样管2一端插入至液体二氧化碳管道1中,另一端连通至第一阀门F1后分为三条管路,并分别连通至系统回收管5;
[0021]第一管路上设有取样钢瓶4,与取样钢瓶4进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F2,与取样钢瓶4出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八阀门F8;
[0022]第二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F4;
[0023]第三管路上设有气化管3,气化管3的入口端设有第三阀门F3,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三管路连通至系统回收管5,此段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F5,另一路为设有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6的第四管路,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6的入口端设有第六阀门F6,出口端设有第七阀门F7。
[0024]所述气化管3外通过蒸汽冷凝液或循环水进行换热,气化管3直径φ100mm~φ150mm,长度400mm~800mm。蒸汽冷凝液或循环水进口处设有第九阀门F9,出口处设有第十阀门F10。实现进入气化管3的液体二氧化碳中所有组分瞬间气化,并在气化管3内混合均匀。
[0025]所述第四管路上还设有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7,其位置高于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6,第七阀门F7连通至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7。气体二氧化碳放空点7用于取样过程平衡压力,避免取样过程压力过高存在,并且高点放空,降低人接触样品气的危害。
[0026]所述系统中所有管路以及阀门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可避免二氧化碳长期接触对管路的腐蚀,导致样品污染。取样管2的直径为φ16mm~φ25mm,第二阀门F2到液体二氧化碳输送管路的距离不超过200mm,其余段连接管路直径为φ8mm~φ12mm。取样钢瓶4在靠近样品输送管道最近的距离,减少取样过程出现的热交换量,确保液体二氧化碳取样顺利。
[0027]所述第一阀门F1、第二阀门F2、第三阀门F3为截止阀,其余阀门为截止阀或球阀。
[0028]通过上述系统可实现液体取样和气体取样,具体操作如下:
[0029]液体二氧化碳取样:
[0030]钢瓶取样测定氧含量
[0031]1)称量2L液体二氧化碳取样钢瓶,重量为2.91kg。
[0032]2)现场取样,将取样钢瓶4连接至第一管路上

打开第一阀门F1和第四阀门F4

置换放空直到放空管结霜

关闭第四阀门F4

打开第二阀门F2

打开取样钢瓶4的进口、出口阀门

打开第八阀门F8

置换取样钢瓶4

置换完成后,关闭取样钢瓶4的出口阀门

关闭第八阀门F8

取样完成

关闭取样钢瓶4进口阀门

关闭第二阀门F2

关闭第一阀门F1

打开第四阀门F4

管路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完后

关闭第四阀门F4,完成取样。
[0033]3)取样量调节。取样后称量,总重为4.35kg,液体二氧化碳为1.44kg,大于0.4kg/L~0.6kg/L的充装系数,打开取样钢瓶4的液相出口阀门,放出液体二氧化碳,再次称重为4.05kg,取样量为1.14kg,满足充装系数要求。
[0034]若取样后液体二氧化碳重量小于0.4kg/L~0.6kg/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液体二氧化碳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样管,取样管一端插入至液体二氧化碳管道中,另一端连通至第一阀门后分为三条管路,并分别连通至系统回收管;第一管路上设有取样钢瓶,与取样钢瓶进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门,与取样钢瓶出口相连的管路上设有第八阀门;第二管路上设有第四阀门;第三管路上设有气化管,气化管的入口端设有第三阀门,出口端分为两路,一路沿第三管路连通至系统回收管,此段管路上设有第五阀门,另一路为设有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第四管路,气体二氧化碳取样点的入口端设有第六阀门,出口端设有第七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二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成魁唐毅周玫瑰易光平周海超陈孝红郑红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水富云天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