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731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中,本体内设有储能腔,储能腔内设有与电机配合的第一转轴、与滑块配合的第二转轴、储能机构、与第一转轴联动的第一转盘、与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转盘以及联动轴,储能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套设在第一传动件上的复位件,第一传动件一端与联动轴联动,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上设有杆部,第二传动件与本体连接,第二传动件上设有朝向第一传动件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侧上设有供杆部穿过的通孔,复位件套设在杆部上且复位件部分伸入至容纳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顶面手动驱动、结构稳定、手自动一体、分断快速、储能效果好、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0002]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告号为CN212411878U,专利名称为“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操作结构”,其公开了一种操作机构,通过电机以及第一传动轴的配合,实现了手自动一体操作的效果。
[0003]此种操作机构内还公开了储能机构,传动杆、与套设在传动杆上的弹簧配合形成储能,通过传动杆上的腰型孔与轴配合形成弹簧的挤压效果,从而实现弹簧的储能效果。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是,传动杆上开设腰型孔使得传动杆本身的强度降低,而且在弹簧的复位作用下,容易发生故障,其次是弹簧仅为套设固定,故在使用过程中,弹簧容易发生非正常形态的变形,影响弹簧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
[0005]本技术所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中,本体内设有储能腔,储能腔内设有与电机配合的第一转轴、与滑块配合的第二转轴、储能机构、与第一转轴联动的第一转盘、与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转盘以及联动轴,储能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套设在第一传动件上的复位件,第一传动件一端与联动轴联动,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上设有杆部,第二传动件与本体连接,第二传动件上设有朝向第一传动件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侧上设有供杆部穿过的通孔,复位件套设在杆部上且复位件部分伸入至容纳腔内。
[0006]采用此种结构设置,杆部上无腰型孔,提高杆部整体的强度,其次,复位件部分伸入至容纳腔内,形成一定的固定、导向效果,提高复位件的储能效果,提高复位件的使用寿命,从而确保储能机构的正常运转。
[0007]其中,容纳腔为筒型结构。
[0008]通过筒型的设置,使得复位件更好的实现固定、导向效果,提高复位件的储能效果以及使用寿命。
[0009]其中,容纳腔的边壁上设有缺口。
[0010]缺口的设置,形成一定的降低成本的效果,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复位件可以在整体转动的过程中部分移动至容纳腔外。
[0011]其中,储能腔内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二传动件两侧上均设有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
[0012]通过连接部的设置,形成了第二传动件的连接效果,使得配合固定更为方便,此处连接部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0013]其中,连接部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为转动连接。
[0014]采用转动连接的设置,使得第二传动件形成相对转动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复位件的储能效果。
[0015]其中,第一传动件上设有至少两个杆部,杆部上均套设有复位件,第二传动件的容纳腔数量与杆部对应。
[0016]通过两个杆部的设置,形成了双重储能的效果,提高复位能力,此处也可以为更多的储能结构配合。
[0017]其中,杆部上套设有至少两个复位件,复位件之间为同轴心设置。
[0018]采用一个杆部上套设两个复位件,同样也实现了双重储能的效果,提高整体的复位能力。
[0019]其中,第二传动件上设有导向部,通孔贯穿导向部。
[0020]通过导向部的设置,更好的实现杆部的相对运动效果,使得运动更加稳定。
[0021]其中,导向部位于容纳腔内或导向部位于第二传动件外侧上。
[0022]导向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以朝向联动轴一侧延伸,也可以反方向延伸。
[0023]其中,本体上设有电机腔,电机腔内设有电机、输出齿轮以及操作盘,第一转轴伸入至电机腔内与电机联动,输出齿轮套设在第一转轴上,操作盘与输出齿轮啮合联动,操作盘另一端朝向本体顶面延伸,操作盘的另一端上设有驱动部,操作杆从本体顶面方向伸入至驱动部内联动。
[0024]采用此种结构,操作杆可以从本体顶面伸入实现与驱动部配合,实现顶面驱动的效果,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而且操作盘、输出齿轮均与储能腔分离,形成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两种型号设置,满足不同客户的生产需求,操作盘位于电机一侧,手动驱动过程中与正常电动驱动方式相同,满足正常的驱动需求。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俯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局部剖视图;
[003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3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4的第二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0034]参照附图1

4所示,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本体内设有储能腔10以及电机腔20。
[0035]此处储能腔10与电机腔20为相邻设置,两个腔室也可以为连通状态。
[0036]本体上设有电机腔20,电机腔20内设有电机201、输出齿轮202以及操作盘203,电机201与第一转轴101配合,形成联动效果,即实现了电机201带动第一转盘103转动的效果。此处第一转轴101可以与电机201的输出端连接固定,从而实现联动效果,也可以为第一转轴101与电机201的输出端为一体设置。输出齿轮202则是套设在第一转轴101上,且与第一转轴101联动。操作盘203则是位于输出齿轮202的上方,且操作盘203下端与输出齿轮202啮合,形成传动的效果。此处操作盘203与本体之间为转动连接,即操作盘203可以相对本体转动,此处操作盘203可以通过轴与电机架、第一支架105配合,形成相对的转动效果。操作盘203的顶端可以位于本体内,也可以伸出至本体外,本实施例中,仅以操作盘203伸出至本体外为例进行描述。操作盘203的伸出至本体外的顶端上设有驱动部2031,操作杆从本体顶面方向伸入至驱动部2031内联动。此处驱动部2031可以为驱动凸起,也可以为驱动孔。采用此种结构,操作杆可以从本体顶面伸入实现与驱动部2031配合,实现顶面驱动的效果,提高了空间利用率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而且操作盘203、输出齿轮202均与储能腔10分离,形成相互独立设置,使得在加工过程中,形成两种型号设置,满足不同客户的生产需求,操作盘203位于电机201一侧,手动驱动过程中与正常电动驱动方式相同,满足正常的驱动需求。
[0037]储能腔10内设有与电机201配合的第一转轴101、与滑块配合的第二转轴102、储能机构、与第一转轴101联动的第一转盘103、与第二转轴102配合的第二转盘104、联动轴107、第一支架105以及第二支架106。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本体内设有储能腔,储能腔内设有与电机配合的第一转轴、与滑块配合的第二转轴、储能机构、与第一转轴联动的第一转盘、与第二转轴配合的第二转盘以及联动轴,储能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以及套设在第一传动件上的复位件,第一传动件一端与联动轴联动,第一传动件的另一端上设有杆部,第二传动件与本体连接,第二传动件上设有朝向第一传动件开口的容纳腔,容纳腔远离第一传动件的一侧上设有供杆部穿过的通孔,复位件套设在杆部上且复位件部分伸入至容纳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容纳腔为筒型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容纳腔的边壁上设有缺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储能腔内设有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第二传动件两侧上均设有连接部,两个连接部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新型储能机构的自动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平陈刚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机电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