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处理终端、检测设备和云服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765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导通孔;试纸,试纸包括检测区,检测区位于导通孔的附近;采血针,采血针位于所述盒体内部且朝向导通孔设置,并位于导通孔下方;触发机构,采血针安装于所述触发机构上,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触发机构在触发时带动采血针伸出所述导通孔,以刺破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指尖;其中,指尖的末梢血经导通孔附近进入所述检测区,以实现检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利用该末梢血采集检验盒的检测设备、处理终端以及具有该检测设备或处理终端的云服务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末梢血采集部件多、操作繁琐,兼容性差,容易交叉感染等技术问题。容易交叉感染等技术问题。容易交叉感染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处理终端、检测设备和云服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检测领域,特别适合慢性病监控和传染病的筛查,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处理终端、检测设备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末梢血的采集而检测是常用的一种血液检测方式,通过末梢血能够对血液中的血糖、血脂、尿酸、传染病和其他遗传因素进行检测,应用范围极其广泛。
[0003]目前末梢血的采集过程是:首先采用消毒纸巾或者消毒棉对指尖位置进行消毒,之后通过一次性针头,对消毒部位进行针刺,针刺后流出第一滴末梢血,部分检测时可能需要擦除第一滴末梢血,对第二滴末梢血进行取血检测,检测后在擦除指尖上的末梢血,最后利用消毒棉按压或者创可贴保护针刺部位。目前末梢血的检测过程是:方式一:从密闭包装的盒子中取出电化学检测试纸或光化学检测试纸,首先将电化学检测试纸或光化学检测试纸插接在血液分析仪或检测仪相应的插口上,将针刺后的末梢血滴落电化学检测试纸或光化学检测试纸上,电化学检测试纸对血液进行反应产生电信号,血液分析仪对电信号处理,从而确定检测结果;而光化学检测试纸对血液进行反应表现为不同深度的颜色,血液分析仪中的光学检测模块对光化学试纸的颜色深度分析,产生电信号,从而确定检测结果;方式二:检测试纸为化学检测试纸,将血液涂抹在化学试纸上,经过一定时间后查看化学试纸上的颜色,与对比卡对比,从而确定检测结果。
[0004]以上末梢血的采集和检测应用已经基本普及,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
[0005]1、一次性针头和试纸均是消耗品,且试纸具有有效期,需要保存在避光低温的特定环境中。使用者需要对一次性针头和试纸进行购买,而且购买时以一盒或者一罐为一个单位,面对使用不频繁的个人使用者来说存在巨大的浪费,甚至部分还未用完的试纸已经过了有效期,也可能存在试纸保存不当导致其上的化学成分失效,检测不准确,无结果的情况出现。
[0006]2、一次性针头为医疗废弃物,在进行针刺后,针头上必然还是携带部分血液,尽管对医疗废弃物处理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但是对于使用者来说,还是存在随手丢弃,刺破肌肤导致交叉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只要一次性针头不能保证完全的全封闭回收处理,就不可能完全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
[0007]3、试纸根据不同的型号和不同的检测项目在结构和形状都不尽相同,当在检测时,需要将试纸插接在检测仪相应的插口上,然后再滴入末梢血,而且试纸的尺寸一般都相对较小,插接时还要区分正反面,对于个人使用者来说,操作还是过于复杂,常常因为插口插接错误导致检测失败等问题。
[0008]4、同一个人需要同时检测多个血参数时,需要使用到不同的类型的多个试纸,而滴落在试纸上的末梢血还要求是新鲜血液,所以个人使用者就需要针刺滴落血液,获得检测结果后,拔下试纸,插接另一张试纸再针刺或者利用残血再次滴落检测;往往因为更换试纸的时间较长,会导致血液成分变化,出现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0009]5、末梢血检测用到的消毒棉、创可贴、一次性针头和试纸以及检测仪需要放置在一起,使用者要随身携带使用,且每次使用后要收纳起来,当其中的主要一次性针头和试纸中任意一项不足时,即便携带有检测仪,也无法完成血液检测,这样就对使用者有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定期对这些进行检查,及时补充,个人使用者常常因为忘记补充导致无法检测。
[0010]6、以上末梢血采集和检测也可以在医疗机构进行,在医疗机构个人需要提前预约,挂号,并定时定点的前往检测;而且往往因为医疗机构人员较多,出现大面积的排队。作为个人来说,个人自己检测操作繁琐,所需材料需定时补充,然而去医疗机构检测又不能自由时间、快速的完成,使用感受极大的降低,不利于末梢血采集和检测的普及。
[0011]7、最后,要定期进行末梢血采集和检测的个人使用者大多是慢性病患者,例如糖尿病患者,痛风等高血酸患者等,这些人群需要每天或者每周进行末梢血检测,需要形成具有时间轴的连续的检测记录,包括餐前或餐后检测时间等,这对于年长者而言尤为困难,而在医疗机构进行检测的无法形成完整的数据信息和档案,不利于慢性病的监控和管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12]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梢血采集检验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末梢血采集操作繁琐,兼容性差,需要排队、容易交叉感染等技术问题。
[0013]本技术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包括:
[0014]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导通孔;
[0015]试纸,所述试纸包括检测区,所述检测区位于所述导通孔的附近;
[0016]采血针,所述采血针位于所述盒体内部且朝向所述导通孔设置,并位于所述导通孔下方;
[0017]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所述采血针受所述触发机构控制,所述触发机构在触发时带动所述采血针伸出所述导通孔,以刺破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指尖,并快速缩回所述盒体;
[0018]其中,指尖的末梢血经进入所述检测区,以实现检测。
[0019]本技术的采血针和试纸均位于同一个所述盒体,在采血前采血针被收纳在盒体内;采血时才伸出,并在采血后再次收回盒体内部,能够避免回收或者丢弃时针头刺破他人肌肤导致的较差感染。另外,末梢血采血盒为便携式小尺寸结构,能够方便携带,不需要采血者进行繁琐的操作,采血、试纸检验一次性完成,更加容易使用。
[0020]其中盒体一体设置的试纸能够根据采血者不同的需求实现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
[0021]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检测设备,检测设备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与末梢血采血盒连接,以获取检测数据。
[0022]其中,当末梢血采血盒内设置有多个试纸,并具有多个插接口时在检测设备上也设置多个插接口实现多血液检测项目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0023]其中,当检测设备采用有线结构的方式连接时,在末梢血采血盒插入检测设备上防止检测项目内容错误,例如将血糖检测的试纸插入血酸检测的插接口上,实现末梢血采血盒与检测设备的唯一对应插接方式,从而防止插接错误和插接繁琐的问题。
[0024]其中,当末梢血检测设备为无线传输的方式对外部传输检测数据时,检测设备或移动终端或处理终端与末梢血采集检验盒通信连接,特别是用在大范围的血液筛查项目
中,可以提前分发末梢血采集检验盒,不需要排队等待;也不会有人群聚集,在对传染病筛查时,特别适用于传染病的筛查。
[0025]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云服务系统,所述云服务系统将检测设备检测的检测结果实现远程和云端的存储,便于形成完整的检测记录,且支持检测设备的远端查看、上传和下载;在对慢性病和传染病的监控上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末梢血采集检验盒简易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具体结构的爆炸图;
[0028]图3是图2中推发结构示意图;
[0029]图4是本技术采血针触发前采集检验盒的剖视图;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检验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导通孔;试纸,所述试纸包括检测区,所述检测区位于所述导通孔的附近;采血针,所述采血针位于所述盒体内部且朝向所述导通孔设置,并位于所述导通孔下方;触发机构,所述触发机构设置于所述盒体内部,所述采血针受所述触发机构控制,所述触发机构在触发时带动所述采血针伸出所述导通孔,以刺破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上的指尖肌肤,并快速缩回所述盒体;其中,指尖的末梢血经进入所述检测区,以实现检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包括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导通孔相对或导通,所述检测区与所述通孔连接或导通,所述末梢血经过所述导通孔或所述通孔流入所述检测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试纸层叠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具有多个,多个所述试纸层叠设置,多个试纸的通孔彼此对齐且导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上设置有内凹部便于手指按压并出血,所述导通孔设置于所述内凹部的底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孔位置设置有密封膜,所述密封膜用于密封所述导通孔,从而保证所述试纸处于密封状态。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内部空气压力小于所述盒体外部。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包括:采血针组件,所述采血针组件包括所述采血针以及安装所述采血针的固定件;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弹性安装所述固定件,并对所述固定件限位以使所述固定件在触发前被所述底座夹持,并在触发后释放所述采血针运动至最远端,所述采血针运动至最远端后缩回;所述盒体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外壳具有所述第一端面,所述底座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底座滑动方向朝向所述第一端面,所述采血针组件位于所述外壳与所述底座之间;其中,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推发结构,所述推发结构朝向所述底座,所述推发结构部分插入所述底座内,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推发结构中导向,并在所述底座朝向所述第一端面推动时触发所述底座释放所述固定件,释放的所述固定件带动所述采血针朝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直至所述采血针伸出所述导通孔;所述触发机构包括所述底座及所述推发结构;其中,所述试纸具有检测区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导通孔附近,所述试纸的另一端从所述检测区的一端延伸并伸出所述外壳,伸出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与所述检测区电导通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由一对弹性壁相
对设置形成的容纳槽,所述弹性壁朝向所述采血针的端部设置有挡止部,两所述挡止部彼此相对以夹持所述固定件;所述推发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触发部,所述触发部包括延伸条和与延伸条一体的推动区,所述推动区相对所述延伸条位于所述第一端面一侧,所述延伸条靠近所述固定件一侧的内壁设置有导向槽,所述推动区朝向所述底座的边缘设置有推斜面;其中,所述固定件沿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位于所述导向槽内,所述固定件被释放时所述固定件沿所述导向槽朝向所述第一端面运动。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为电化学试纸,所述电化学试纸具有检测电极,所述检测电极与检测设备或处理终端电性线连接或者通信连接。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用于通过并固定所述试纸相应检测电极,以插接检测设备或处理终端传递检测电信号。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具有多个,所述插接口具有多个,每个所述插接口用于通过并固定一个所述试纸相应检测电极,多个所述试纸的检测电极以单独传递检测电信号。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插接口外围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包围并固定所述插接口。14.如权利要求1至9或11或12任意一项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具有延长区,所述检测区与所述延长区导通连接,所述延长区远离所述检测区的一端设置有检测电极,所述延长区从所述检测区延长并伸出至末梢血采集检验盒的外壳。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靠近所述检测区的端部为前端,所述试纸具有多个,多个试纸的前端沿圆周分布于所述导通孔附近,多个所述试纸的前端合围形成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位于所述导通孔附近,所述采血针触发后,末梢血经所述避让孔流入所述检测区。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检验盒包括:第一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试纸检测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试纸将检测末梢血的电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形成检测数据;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接收所述检测数据,并通过第一无线通信模块对外部发送检测数据。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模块为NFC通信模块,所述NFC通信模块将电信号转换后发送至处理终端或检测设备以获取检测数据。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NFC通信模块通过电控制结构触发后实现工作,所述电控制结构包括按键。1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纸为化学检测试纸或光学检测试纸,所述盒体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试纸贴合于所述透明观察窗,通过透明观察窗观察或检测检测结果。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末梢血采集检验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徕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