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591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高延性混凝土层、防水粘结层、面层、T形板和钢筋网;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高延性混凝土层、防水粘结层、面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钢桥面上;T形板的翼缘部设置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腹部设置于高延性混凝土层中;T形板的腹部与钢桥面连接;钢筋网铺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T形板腹部与钢筋网的横向钢筋连接,钢筋网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相邻两个T形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面铺装复合结构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裂缝可控制能力,使桥面在高温情况、负弯矩区不易变形、开裂;对施工环境、温度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施工便捷,可极大提高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缩短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桥面铺装
,具体涉及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钢桥具有强度高、韧性、延性好和重量轻等特点,并且由于其施工便捷、精度高,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建设中。但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钢桥所面临的交通量繁重、重载和超载普遍、恶劣环境侵蚀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尤其是桥面铺装层材料选用不当时,上述问题会使钢桥面铺装层出现严重的早期损坏现象。
[0003]钢桥面铺装材料主要分为沥青混凝土铺装材料和水泥混凝土铺装材料两种,根据铺装材料的不同,桥面铺装层主要包括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铺装层、普通混凝土铺装层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铺装层。但目前这些铺装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0004](1)铺装层变形、开裂
[0005]目前钢桥面铺装中广泛采用的各式沥青混凝土由于热稳定性差在高温、重载、超载等环境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变形;而普通混凝土铺装层由于材料脆性大、抗拉强度低,所以受力易出现不可控裂缝,降低桥体渗透性,增大外部环境对内部钢材的侵蚀威胁。
[0006](2)桥体刚度低、延性差,部分桥体强度富余
[0007]广泛应用的沥青混凝土刚度低,随着车流量、交通任务的增加,会使钢桥体出现变形严重,并且由于材料延性差,在桥面负弯矩区极易受拉开裂,造成桥体损伤。单一UHPC铺装的桥体强度富余,并且造价过高。
[0008](3)施工复杂
[0009]沥青混凝土铺装层的施工对铺装温度有非常精确的把控,否则铺装层极易出现由过度固化导致的废料和难以密实等问题,但由于施工环境、运输时间及碾压荷载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很难保证铺装层压实效果的一致性,从而使桥面出现拥包、裂缝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针对以上技术需求,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解决现有铺装结构易变形、延性差、铺装结构各层之间粘结强度低及施工复杂的问题。
[001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12]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高延性混凝土层、防水粘结层、面层、T形板和钢筋网;
[0013]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高延性混凝土层、防水粘结层、面层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钢桥面上;
[0014]所述T形板的翼缘部设置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T形板的腹部设置于高延性混凝土层中;所述T形板的腹部与钢桥面连接;所述钢筋网铺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中;
[0015]所述T形板腹部与钢筋网的横向钢筋连接,所述钢筋网的竖向钢筋设置在相邻两个T形板之间。
[0016]优选的,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与高延性混凝土层之间为凹凸不平的接触面。
[0017]优选的,所述T形板的腹部底面与钢桥面焊接。
[0018]优选的,所述T形板腹部设置有用于插入钢筋网的横向钢筋的孔洞。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技术的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由于使用了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裂缝可控制能力,使桥面在高温情况、负弯矩区不易变形、开裂;
[0021](2)本技术的桥面铺装复合结构应用了复合材料,提高了桥体刚度,解决了单一UHPC铺装的强度富余问题,极大提高了铺装层的延性并减轻了结构自重;
[0022](3)本技术的桥面铺装复合结构的施工对环境、温度要求较低,操作简单、施工便捷,可极大提高施工进程,缩短施工周期;
[0023](4)与栓钉连接件相比,本技术采用T形板具有更高的抗剪刚度,同时可以提高钢桥的抗疲劳性能;与传统BPL连接件相比,本技术的T形板的翼缘可以提高铺装层的抗掀起力,增加HDC与UHPC铺装层的粘结强度;
[0024]进一步的,本技术通过在T形板腹部设置孔洞,将钢筋网横向钢筋插入孔洞中,对钢筋网起到固定位置的作用。
[0025]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其他优点进行补充说明。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
[0027]图中各标号的含义:
[0028]1‑
超高性能混凝土层,2

高延性混凝土层,3

防水粘结层,4

面层,5

T形板,6

钢筋网,7

钢桥面;
[0029]51

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进行修改或者等同变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1]在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其中的“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等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方案中的具体含义。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底、顶”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以相应附图的轮廓为基准定义的。
[00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0033]实施例1
[0034]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层1、高延性混凝土(HDC)层2、防水粘结层3、面层4、T形板5和钢筋网6。
[0035]防水粘结层3和面层采用目前常用材料,如环氧粘结层、沥青耐磨层等。
[0036]其中,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高延性混凝土层2、防水粘结层3、面层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钢桥面7上。
[0037]本实施例的高延性混凝土由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份硅灰、0.16~0.22份水及若干纤维混合而成。
[0038]本技术采用UHPC和HDC复合层,提高了桥体刚度,解决了单一UHPC铺装的强度富余问题,极大提高了铺装层的延性并减轻了结构自重。
[0039]最好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与高延性混凝土层2之间为凹凸不平的接触面,提高两种材料之间的粘结强度。具体为:对初凝后的UHPC上面层进行撒碎石、刻痕处理,再进行HDC浇筑,可获得凹凸不平的接触面。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桥面复合铺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高延性混凝土层(2)、防水粘结层(3)、面层(4)、T形板(5)和钢筋网(6);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高延性混凝土层(2)、防水粘结层(3)、面层(4)由下至上依次设置在钢桥面上;所述T形板(5)的翼缘部设置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中,T形板(5)的腹部设置于高延性混凝土层(2)中;所述T形板(5)的腹部与钢桥面连接;所述钢筋网(6)铺设于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中;所述T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卓越朱文凯卜新星邓明科张思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五和新材料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