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袋背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33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引流袋背袋。包括设有存储腔的袋体和肩带,所述袋体上设有用于调节肩带长度的扣件,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袋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袋体的顶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端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限位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别针来固定引流管可能扎伤病人的不足,通过在袋体上设置固定件便可固定引流管,操作简便快捷,并且固定件不易从袋体上脱落,更加安全。更加安全。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引流袋背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具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引流袋背袋。

技术介绍

[0002]引流手术是外科的一种治疗手段,是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内积聚的脓、血或其它液体导流于体外或脏腔内的技术,在治疗过程中,病人的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引流管引出,引流管一端缝合在病人的皮肤上,另一端连接着一个用以承接病人体内积液的透明塑料袋,这种透明塑料袋即为引流袋。由于病人走动或休息都需要随身携带着引流袋,当病人需要下床走动时,为了避免手持引流袋给病人带来心理负担,一般会给病人提供一个背袋并将引流袋隐藏在背袋内,病人便可以背着背袋走动,从而减少引流袋外露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当病人回到病床时再将引流袋从背袋中拿出并挂到病床旁的挂钩上。
[0003]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袋背包,包括包体以及与包体固定相连的背带,背带上设置有调整背带长度的塑料调节扣,包体内从左至右设有第一容置腔、第二容置腔以及第三容置腔,第一容置腔底部与第二容置腔底部相连通,第二容置腔内设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固定于第二容置腔内壁的限位卡板以及位于限位卡板底部的限位板,限位卡板上设有贯通限位板且用于卡设引流管的限位口,限位板与第二容置腔的底壁之间形成用于固定引流袋的卡槽,包体上与第二容置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贯通的观察口,限位组件位于观察口上方。
[0004]上述现有技术的背袋没有可以固定引流管的结构,由于引流管较长,需要将引流管缠绕很多圈再使用别针将所缠绕形成的每一圈引流管段同时别在背包顶部,从而防止引流管在地面拖动而拉扯病人伤口,也防止引流管在背包内缠绕打结。然而,病人在走动过程中别针有可能会松脱掉落而扎伤病人,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使用别针来固定引流管可能扎伤病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引流袋背袋,不仅可以将引流管固定在背袋顶部,而且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引流袋背袋,包括设有存储腔的袋体和肩带,所述袋体上设有用于调节肩带长度的扣件,所述肩带的一端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所述肩带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件与所述袋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袋体的顶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袋体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在所述固定件上形成限位腔。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病人需要下床走动时,先将引流袋放置在存储腔内,此时固定件的两端处于未连接状态;接着将引流管缠绕一定圈数后,将每一圈引流管段同时挂在
固定件的两端之间,再将位于固定件自由端处的第二连接部与位于固定件固定端处的第一连接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限位腔并且将引流管段包围在限位腔内,从而将引流管固定在固定件上;最后调节肩带的长度,使肩带适应病人的身高体型,再将肩带挂在病人肩膀上让病人背着。由于固定件与袋体为固定连接,在病人走动的过程中无需担心固定件从袋体上松脱掉落。病人回到病床后,再将袋体从病人身上取下并将袋体挂在病床的挂钩上。
[0009]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接、卡扣连接和螺纹连接中的一种。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一侧的勾面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毛面部。将引流管缠绕在固定件的两端之间后,再将固定件自由端的毛面部粘贴在固定件固定端的勾面部以形成限位腔,从而将引流管捆绑在固定件上。毛面部和勾面部相当于魔术贴的母面和公面,两者的粘扣和撕开比较快捷和方便,并且两者的重量较轻,成本较为低廉。
[0011]优选的,所述毛面部沿着所述固定件的长度方向连续布置。由于不同引流管的长度不同,需要缠绕的圈数不同,缠绕后的引流管所需占用的限位腔大小不同。而将毛面部沿着固定件的长度方向连续布置后,毛面部的任意位置均可与勾面部粘连,从而形成不同大小的限位腔,以此满足缠绕圈数不同的引流管的捆绑固定需要。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件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件间隔分布在所述袋体顶部。部分病人身上携带有多个引流袋,而一个引流袋对应一条引流管,因此设置多个固定件来固定多条引流管,从而避免引流管之间相互缠绕打结。
[0013]优选的,所述袋体上设置有支撑板,多个所述固定件均与所述支撑板连接。由于不同引流管在固定件上的重量不同,重量较大的引流管会对固定件产生较大的拉力而引起袋体顶部局部坍塌,导致所有固定件及所有固定件上的引流管位置发生变化而牵扯病人皮肤,因此设置支撑板来支撑固定件以及固定件上的引流管,使每个固定件都能保持在原始的高度位置上,避免袋体顶部局部坍塌。
[0014]为了防止硬质的支撑板对病人产生冲击力而引起病人的不适,优选的,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存储腔的一侧设有缓冲层。缓冲层可缓冲支撑板对病人的冲击力,提高袋体的携带舒适度。
[0015]其中,缓冲层可以是海绵层、乳胶层和硅胶层等可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的软质材料层。
[0016]优选的,缓冲层为海绵层。海绵层有较好的缓冲抗震性能,并且海绵层更加轻便,可减小袋体的重量。
[0017]优选的,所述袋体顶部设有用于挂在病床吊钩上的吊挂部。当病人回到病床后,需要将袋体挂在病床上,而将肩带直接悬挂在病床的挂钩上不够卫生,设置吊挂部后,可将吊挂部挂在病床的吊钩上从而避免肩带与病床挂钩的接触。
[0018]仅设置一个吊挂部时,袋体在吊挂时可能发生较大变形,从而导致袋体内的引流袋之间相互挤压而最终导致引流袋内的液体反流至病人体内,因此优选的,所述吊挂部设置有至少两个且至少有两个所述吊挂部分别位于所述袋体一侧面的顶部两端。设置两个以上的吊挂部后,袋体便有两个以上的支撑点固定在病床上,使得袋体保持一定的形态,使得袋体内的引流袋也因此保持平衡状态。
[0019]优选的,所述袋体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存储腔通过所述出液口连通至所述袋体外部。由于医护人员每间隔12小时需要将引流袋内的液体倒出并记录液体量,如果将引流袋从袋体内取出则需要反复拆卸和固定引流管;设置出液口后,医护人员只需让引流袋的出液嘴穿过出液口,引流袋的出液嘴露于袋体外之后便可以将引流袋内的液体倒出,无需将引流袋和引流管从袋体上卸下并取出,这样可减少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0020]为了避免引流袋内的液体在倒出记录前就已装满,优选的,所述袋体上设有遮挡帘,所述遮挡帘的顶边沿与所述袋体的顶边沿连接,所述袋体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病人或医护人员可以掀开遮挡帘并透过袋体直接查看到引流袋的液体存储情况,查看完引流袋的液体存储情况后再将遮挡帘放下,将引流袋继续隐藏在存储腔内。透明的袋体使得存储腔内有足够的光线,方便病人或医护人员清晰的看到引流袋的液体存储情况,无需将引流袋从存储腔内拿出。
[002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袋体顶部设置固定件可固定引流管,固定引流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流袋背袋,包括设有存储腔(101)的袋体(1)和肩带(2),所述袋体(1)上设有用于调节肩带(2)长度的扣件(3),所述肩带(2)的一端与所述袋体(1)固定连接,所述肩带(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扣件(3)与所述袋体(1)可拆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顶部设有固定件(4),所述固定件(4)的一端与所述袋体(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件(4)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固定件(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当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时在所述固定件(4)上形成限位腔(4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袋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4)一侧的勾面部(401),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固定件(4)另一侧的毛面部(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引流袋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毛面部(402)沿着所述固定件(4)的长度方向连续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引流袋背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意浓闫华丽王丽袁宝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