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266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包括主体衔接机构、过滤辅助机构和输气加速机构,所述主体衔接机构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辅助机构,且过滤辅助机构的右侧设置有输气加速机构。该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在整体输气路径中进行烟气的传递过程时,可通过过滤腔四周内壁贴合分布的吸附内壁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进行过滤辅助处理,通过吸附内壁内分布的活性炭颗粒完成此过程,且吸附内壁的右侧位置则卡合有过滤网,其过滤网采用钢丝网结构和滤棉覆盖设计,可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较大颗粒进行拦截,进一步提升吸附同时的过滤作用,通过在管道路径提升吸附净化效率,从而提升整体除尘系统的净化除尘效率。除尘系统的净化除尘效率。除尘系统的净化除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液化气脱硫脱硝除尘
,具体为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脱硫脱硝除尘技术SNCR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技术,该技术是用NH3、尿素等还原剂喷入炉内温度为850~1100℃的区域,还原剂迅速热分解成NH3并与烟气中的NOx进行选择性反应,NOx被还原为氮气和水,此方法是以炉膛为反应器,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脱硫脱硝除尘设备广泛适用于火力发电、钢铁冶炼、印染纺整、水泥化工、采矿制造、皮革鞣制、食品饮料等行业,通过干法脱硫脱硝方式完成除尘过程。
[0003]现有干法脱硫脱硝除尘过程中,需要通过锅炉处理配合吸收塔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完成除尘过程中,最后通过烟囱将除尘后的气体进行排放,而在这类除尘系统中所使用到的烟气传输管道只起到烟气疏导传输作用,对于过滤过程的利用率不足,进而无法高效进行过程除尘过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干法脱硫脱硝除尘过程中,需要通过锅炉处理配合吸收塔布袋除尘器等设备完成除尘过程中,最后通过烟囱将除尘后的气体进行排放,而在这类除尘系统中所使用到的烟气传输管道只起到烟气疏导传输作用,对于过滤过程的利用率不足,进而无法高效进行过程除尘过程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包括主体衔接机构、过滤辅助机构和输气加速机构,所述主体衔接机构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辅助机构,且过滤辅助机构的右侧设置有输气加速机构,所述过滤辅助机构包括过滤腔、吸附内壁、过滤网、集尘盖和螺槽,且过滤腔的四周内壁贴合有吸附内壁,所述过滤腔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过滤网,且过滤腔的中部底端设置有集尘盖,所述集尘盖的顶端设置有螺槽。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腔与主体衔接机构之间相连通,且吸附内壁沿着过滤腔四周内壁均匀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盖通过螺槽与过滤腔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过滤网沿着过滤腔中端卡合。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体衔接机构包括主框架、接通管、法兰盘和螺栓,且主框架的两端分布有接通管,所述接通管的一端端末设置有法兰盘,且法兰盘的四周分布有螺栓。
[0009]进一步的,所述螺栓与法兰盘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法兰盘、接通管沿着主框架两端对称分布。
[0010]进一步的,所述输气加速机构包括传导腔、风机和控制面板,且传导腔的中部设置有风机,所述传导腔的顶端设置有控制面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与风机之间相连接,且风机沿着传导腔中端卡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在此输气辅助结构中部位置设置有过滤腔,在整体输气路径中进行烟气的传递过程时,可通过过滤腔四周内壁贴合分布的吸附内壁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进行过滤辅助处理,通过吸附内壁内分布的活性炭颗粒完成此过程,且吸附内壁的右侧位置则卡合有过滤网,其过滤网采用钢丝网结构和滤棉覆盖设计,可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较大颗粒进行拦截,进一步提升吸附同时的过滤作用,通过在管道路径提升吸附净化效率,从而提升整体除尘系统的净化除尘效率,而此过滤腔底端中部则设置有集尘槽结构,可将拦截的较大颗粒储备于此,当除尘系统未使用时,使用者可拿持集尘盖拧动,配合螺槽设计将其拧下,实现拆离并对内部进行清理。
[0013]在此输气结构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系统中时,可通过主框架两端对称分布设置的接通管及法兰盘进行对接,通过法兰盘四周分布的螺栓,将此输气辅助结构安置于系统中的管道传输路径,完成安置后,可配合整体管道系统的烟气传输,同时进行除尘过滤辅助,提升整体过滤效率和质量,且拆卸清理方便。
[0014]在此输气辅助除尘结构在使用中,可通过中端内部所设置的传导腔提升烟气传输速率,通过传导腔内部所设置的风机,向传输方向进行吹动,从而增加局部的排气速度,起到辅助过滤作用,操作者可通过顶端连接的控制面板对风机转速进行调节控制,操作快捷。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过滤辅助机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输气加速机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主体衔接机构;101、主框架;102、接通管;103、法兰盘;104、螺栓;2、过滤辅助机构;201、过滤腔;202、吸附内壁;203、过滤网;204、集尘盖;205、螺槽;3、输气加速机构;301、传导腔;302、风机;303、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包括:主体衔接机构1;主体衔接机构1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辅助机构2,且过滤辅助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输气加速机构3,主体衔接机构1包括主框架101、接通管102、法兰盘103和螺栓104,且主框架101的两端分布有接通管102,接通管102的一端端末设置有法兰盘103,且法兰盘103的四周分布有螺栓104,螺栓104与法兰盘103之间为螺纹连接,且法兰盘103、接通管102沿着主框架101两端对称分布,在此输气结构应用于脱硫脱硝除尘系统中时,可通过主框架101两端对称分布设置的接通管102及法兰盘103进行对接,通过法兰盘103四周分布的螺栓104,将此输气辅助结构安置于系统中的管道传输路径,完成安置后,可配合整体管道系统的烟气传输,同时进行除尘过滤辅助,提升整体过滤效率和质量,且拆卸清理方便。
[0020]如图2所示,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过滤辅助机构2包括过滤腔201、吸附内壁202、过滤网203、集尘盖204和螺槽205,且过滤腔201的四周内壁贴合有吸附内壁202,过滤腔20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过滤网203,且过滤腔201的中部底端设置有集尘盖204,集尘
盖204的顶端设置有螺槽205,过滤腔201与主体衔接机构1之间相连通,且吸附内壁202沿着过滤腔201四周内壁均匀分布,集尘盖204通过螺槽205与过滤腔20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过滤网203沿着过滤腔201中端卡合,在此输气辅助结构中部位置设置有过滤腔201,在整体输气路径中进行烟气的传递过程时,可通过过滤腔201四周内壁贴合分布的吸附内壁202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进行过滤辅助处理,通过吸附内壁202内分布的活性炭颗粒完成此过程,且吸附内壁202的右侧位置则卡合有过滤网203,其过滤网203采用钢丝网结构和滤棉覆盖设计,可将传递过程中的烟气较大颗粒进行拦截,进一步提升吸附同时的过滤作用,通过在管道路径提升吸附净化效率,从而提升整体除尘系统的净化除尘效率,而此过滤腔201底端中部则设置有集尘槽结构,可将拦截的较大颗粒储备于此,当除尘系统未使用时,使用者可拿持集尘盖204拧动,配合螺槽205设计将其拧下,实现拆离并对内部进行清理。
[0021]如图3所示,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包括主体衔接机构(1)、过滤辅助机构(2)和输气加速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衔接机构(1)的中部设置有过滤辅助机构(2),且过滤辅助机构(2)的右侧设置有输气加速机构(3),所述过滤辅助机构(2)包括过滤腔(201)、吸附内壁(202)、过滤网(203)、集尘盖(204)和螺槽(205),且过滤腔(201)的四周内壁贴合有吸附内壁(202),所述过滤腔(201)的内部右侧设置有过滤网(203),且过滤腔(201)的中部底端设置有集尘盖(204),所述集尘盖(204)的顶端设置有螺槽(2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腔(201)与主体衔接机构(1)之间相连通,且吸附内壁(202)沿着过滤腔(201)四周内壁均匀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气过滤式高效除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盖(204)通过螺槽(205)与过滤腔(201)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过滤网(203)沿着过滤腔(201)中端卡合。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建华傅栋童卫琴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润宝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