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人防顶板梁体钢筋连接构造
[0001]本申请涉及人防
,特别涉及一种人防顶板梁体钢筋连接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人防工程是地下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上部地面建筑的需要,伸缩缝、防震缝等变形缝已较为常见,但位于人防地下室内为满足人防的密闭要求,人防范围内不能设缝,于是出现并排两条梁之间需要板连接的情况,在实际现场施工时模板施工困难,若整体支模时现场仅布置一层板筋,底部很大一块区域为素混凝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003]为保证人防工程的整体密闭性能,人防顶板双梁之间、或者梁与墙体之间的空间必须要浇筑混凝土,如果该空间只浇筑一个板厚的混凝土,则存在下面问题:当该空间的宽度较小时,现场模板难以施工,支模难度大,只能和梁一起支模;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梁和人防墙斜交位置,施工作业面由大变小,操作难度大,模板施工完之后还在会留有部分位置无法按一个板厚支模,此空间只能扩大至整条梁高范围支模,然而当该空间的宽度较大时,两个梁之间或者梁和人防墙之间不能单纯的浇筑素混凝土,否则容易出现混凝土脱落的风险,需要对梁体与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顶板梁体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梁体(10)和连接体(20),所述第一梁体(10)和连接体(20)的顶部和底部穿置有若干个第一钢筋(30),若干个所述第一钢筋(30)沿所述第一梁体(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沿所述第一梁体(10)的宽度方向的间隔布置有若干个第二钢筋(50),所述第二钢筋(50)垂直并抵接于所述第一钢筋(30),所述第一梁体(10)和连接体(20)的顶部和底部之间穿置有若干个平行于所述第一钢筋(30)的第三钢筋(40),且所述第三钢筋(40)沿着所述第一梁体(10)的高度方向等距排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顶板梁体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30)和第三钢筋(40)沿所述第一梁体(10)的长度方向的间隔距离为150
‑
1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顶板梁体钢筋连接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50)沿所述第一梁体(10)的宽度方向的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永强,吴和荣,吴澄,蔡玲梅,骆健梅,吴文韬,卢世圳,余志伟,赖妙春,刘敏,雷木根,彭晶霆,庄伟杰,叶超华,曾小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人防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