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跨层钢桁架连接体
,具体涉及一种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主体结构柔性连接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建筑造型和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许多连体建筑应运而生,桁架连接体结构越来越多地运用在各类建筑中。连体结构体型复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难以把握。而且连接体与主体结构刚性连接时,易导致结构整体尺度过大,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结构内产生很大的温度应力,影响结构使用安全及耐久性。
[0003]当各塔楼相互之间刚度差异较大或各塔楼主轴方向不一致,或连接体结构自身刚度较弱等情况下,两侧主体结构难以通过连接体实现两侧塔楼的整体协调变形受力。此时,连体结构往往适合采用弱连接方式,即连接体与主体结构采用滑动支座进行连接,使得相连的主体结构之间在外力作用下能自由产生相对的位移,而不在主体结构内对应产生内力。
[0004]本技术通过合理运用力学原理,通过深入分析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两侧主体结构的弱连接结构体系成立的关键要求,通过对连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主体结构(5)柔性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两侧主体结构(5)之间的桁架连接主体(4),所述桁架连接主体(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四个杆件(41)伸入主体结构(5)内部,以俯视视角观察,位于某一主体结构(5)内的所述杆件(41)上分别设置有固定铰支座(1)、竖向支承支座(3),另一侧主体结构(5)内的所述杆件(41)上分别设置有水平滑动支座(2)、竖向支承支座(3),所述竖向支承支座(3)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桁架连接主体(4)的底部杆件(41)上布置的支座与顶部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主体结构(5)柔性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铰支座(1)包括铰接的第一支座与第一后座,所述第一支座包括第一杆件(41)、第一封口板(11)、第一杆端底板(12)、第一杆端顶板(13)、第一加劲肋(14)、第一竖向加劲板(15),所述第一封口板(11)设置于杆件(41)的端部,所述第一杆端底板(12)与第一杆端顶板(13)分别水平的焊接于杆件(41)的底部与顶部,所述第一杆端底板(12)与杆端顶板之间焊接有两个第一竖向加劲板(15),所述第一竖向加劲板(15)与第一封口板(11)焊接,所述第一加劲肋(14)设置于杆件(41)的两侧,并分别与第一杆端底板(12)、第一杆端顶板(13)焊接;所述第一后座包括第一后座顶板(16)、第一后座竖向钢板(17)、第一中间层垫板(18)、第一销轴(19),所述第一后座顶板(16)与第一中间层垫板(18)水平设置,两者之间焊接有第一后座竖向钢板(17);所述第一杆端底板(12)放置于第一中间层垫板(18)上,所述第一支座与第一后座通过贯穿两者并与主体结构(5)固定的第一销轴(19)铰接,所述第一杆端底板(12)与第一中间层垫板(18)之间铺设有低摩擦系数滑动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层钢桁架连接体与主体结构(5)柔性连接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动支座(2)包括第二支座与第二后座,所述第二支座包括第二杆件(41)、第二封口板(21)、第二杆端底板(22)、第二杆端顶板(23)、第二加劲肋(24)、第二竖向加劲板(25),所述第二封口板(21)设置于杆件(41)的端部,所述第二杆端底板(22)与第二杆端顶板(23)分别水平的焊接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黎明,赵卫东,邱剑,周熙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