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民达专利>正文

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050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包括瓶体、底盖、插杆和上盖,瓶体的顶部设有瓶口,上盖盖设在瓶口的顶端,底盖固定在瓶口,底盖、上盖和瓶口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插杆的外侧与容置腔的内壁相抵接,上盖与插杆的顶端对应设置,插杆的底端与底盖相对应。通过底盖和上盖直接与瓶口之间形成容置腔,从而,无需另外加工独立的瓶盖,大大减少了瓶盖的材料用料,节省了材料成本;相较于现有的瓶盖结构更为简单,大大简化了瓶盖部分的成型难度,降低了模具成型难度,利于降低加工成本。通过底盖固定在瓶口,因此,当插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插杆能够顶破底盖的底部,实现容置腔与瓶体的连通。连通。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


[0001]本技术属于一种饮料瓶,尤其是涉及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即配式饮料,一般都是将饮料瓶内的溶液与溶质分开存储,在饮用时再将两者进行混合。现有的即配式饮料一般是将溶质存储在瓶口处,通过独立的瓶盖结构与瓶体盖合,溶质单独存放在瓶盖内,然后再与瓶体相配合。如申请号为202120534468.4公开的一种即配式饮料瓶盖及饮料瓶,整个饮料瓶盖结构复杂,成型难度大,耗费的材料较多,瓶盖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
[000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包括瓶体、底盖、插杆和上盖,瓶体的顶部设有瓶口,上盖盖设在瓶口的顶端,底盖固定在瓶口,底盖、上盖和瓶口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插杆的外侧与容置腔的内壁相抵接,上盖与插杆的顶端对应设置,底盖的底部设有凹槽,插杆的底端与底盖相对应。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底盖和上盖直接与瓶口之间形成容置腔,从而,无需另外加工独立的瓶盖,大大减少了瓶盖的材料用料,节省了材料成本;相较于现有的瓶盖结构更为简单,大大简化了瓶盖部分的成型难度,降低了模具成型难度,利于降低加工成本。通过底盖固定在瓶口,因此,当插杆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时,插杆能够顶破底盖的底部,实现容置腔与瓶体的连通。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盖的底部设有凹槽,插杆的底端与底盖相对应。通过设有凹槽,使得插杆向下推时,可以使得底盖沿着凹槽处被插破,从而方便容置腔内的溶质流入到瓶体内。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口的内侧设有限位台阶,底盖呈开口向上的圆柱形,底盖上部的外侧设有凸起,凸起与限位台阶配合设置。由此,通过凸起与限位台阶的配合,实现了底盖在瓶口内的固定,安装方便。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杆的底端呈尖刺状。由此,方便刺破底盖。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包括外直壁、配合部和按压部,外直壁罩设在瓶口的外侧,配合部设于外直壁的顶端,并与瓶口的顶端相贴合,按压部位于外直壁的中间位置,配合部与按压部之间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下凹设置,按压部与插杆相对应。由此,通过设有弧形槽,可以方便按压部向下按压,为按压部向下按压提供空间;通过按压部与插杆的对应,便于按压部向下按压插杆,从而插杆带动底盖向下移动,使得容置腔与瓶体相连通,便于容置腔内溶质落入到瓶体内进行混合。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瓶口外侧设有外螺纹,外直壁设有内螺纹,外直壁与瓶口通过
螺纹配合。由此,方便上盖与瓶口的配合。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的端面下方设有插块,插块与插杆相对应,上盖与瓶口为螺纹配合,上盖的下方设有拉环。由此,拉掉拉环后,方便上盖向下旋转,从而带动插块向下推动插杆,便于将底盖向下推,便于容置腔内溶质落入到瓶体内进行混合。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盖、插块与拉环为一体成型结构。由此,方便上盖上各结构的成型。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插杆包括支杆,支杆为多个,支杆包括第一竖直部、第二竖直部、连接部和尖刺部,第一竖直部和第二竖直部通过连接部相连接,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二竖直部的上方,尖刺部设于第二竖直部的底端,第一竖直部位于第二竖直部的内侧,第二竖直部均布在底盖的上方,各支杆的第一竖直部的一侧均位于瓶口的竖直中线上,尖刺部的底端与底盖相抵接。由此,通过设有多个支杆,便于上盖向下的作用力更好的传递至尖刺部,便于尖刺部刺破底盖。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底盖的侧壁高于尖刺部时,第二竖直部的外侧与底盖的侧壁相抵接;当底盖的侧壁低于第二竖直部时,第二竖直部的外侧与瓶口的内侧壁相抵接。由此,便于插杆在容置腔内的配合,方便插杆的安装。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的一种实施例中底盖另一种形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中一种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中一种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8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的另一种实施例中底盖另一种形式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9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中底盖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技术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另一种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参照图1、图2、图3、图6~图9。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包括瓶体1、底盖2、插杆3和上盖4,瓶体1的顶部设有瓶口11,上盖4盖设在瓶口11的顶端,底盖2固定在瓶口11,底盖2、上盖4和瓶口11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5,插杆3的外侧与容置腔5的内壁相抵接,上盖4与插杆3的顶端对应设置,底盖2的底部设有凹槽21,插杆3的底端与底盖2相对应。其中,通过设有凹槽21,使得凹槽21处的厚度小于底盖2其他部分的厚度,从而使得插杆3在刺破底盖2时,底盖2沿着凹槽21的方向开裂刺破。
[0027]在组装时,先将瓶体1内的液体装载完成,然后再将底盖2插入到瓶口11内,底盖2
与瓶口11的内壁固定,再将溶质灌入到瓶口处,最后盖上上盖4,实现瓶体液体和容置腔5内溶质的盛装。在饮用时,通过外力作用上盖4向下推动插杆3,使得插杆3向下移动,插杆3的底端作用在底盖2上,使得底盖2沿着凹槽21处被刺破,从而将容置腔5与瓶体1相连通,溶质流入到瓶体内,实现液体的混合;再打开上盖4后,即可饮用。
[0028]瓶口11的内侧设有限位台阶12,底盖2呈开口向上的圆柱形,底盖2上部的外侧设有凸起22,凸起22与限位台阶12配合设置。其中,限位台阶12的内径小于凸起22的外径,从而使得底盖2固定在瓶口11内,不会被插杆3推动向下移动。为了实现容置腔5的密封性,凸起22的外径与瓶口11的内径一致,使得凸起22能够与瓶口11紧密贴合。
[0029]插杆3的底端呈尖刺状。由此,便于上盖向下的作用力集中在插杆3的底端,方便对底盖2的刺破。
[0030]该内置分层容腔型饮料瓶通过上盖4、底盖2与瓶口11本身共同形成容置腔5,大大减少了瓶盖部分的材料,降低了材料成本;同时,底盖2、插杆3和上盖4可以分别成型;也可以底盖2与插杆3为一体成型结构,上盖4单独成型;也可以上盖4与插杆3为一体成型结构,底盖2为单独成型,成型难度小,相较于现有的整个瓶盖形成溶质装载空间,结构大大被简化,大大降低了生产模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底盖(2)、插杆(3)和上盖(4),所述瓶体(1)的顶部设有瓶口(11),所述上盖(4)盖设在瓶口(11)的顶端,所述底盖(2)固定在瓶口(11),所述底盖(2)、上盖(4)和瓶口(11)的侧壁之间形成容置腔(5),所述插杆(3)的外侧与容置腔(5)的内壁相抵接,所述上盖(4)与插杆(3)的顶端对应设置,所述插杆(3)的底端与底盖(2)相对应;所述底盖(2)的底部设有凹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11)的内侧设有限位台阶(12),所述底盖(2)呈开口向上的圆柱形,所述底盖(2)上部的外侧设有凸起(22),所述凸起(22)与限位台阶(12)配合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3)的底端呈尖刺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4)包括外直壁(41)、配合部(42)和按压部(43),所述外直壁(41)罩设在瓶口(11)的外侧,所述配合部(42)设于外直壁(41)的顶端,并与瓶口(11)的顶端相贴合,所述按压部(43)位于外直壁(41)的中间位置,所述配合部(42)与按压部(43)之间设有弧形槽(45),所述弧形槽(45)下凹设置,所述按压部(43)与插杆(3)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瓶内分层型饮料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口(11)外侧设有外螺纹,所述外直壁(41)设有内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民达
申请(专利权)人:张民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