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固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7041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肢固定架,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柱体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设备移动到指定区域后,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一伺服电机工作,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柱体转动调节,柱体带动固定板转动,固定板带动滚珠在箱体的顶部滚动,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二伺服电机工作,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皮带链带动螺纹杆转动,达到了自动调节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上肢固定架不具备自动调节的功能,导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肢固定架


[0001]本技术涉及肾内科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肢固定架。

技术介绍

[0002]肾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如果恶化可以发展为尿毒症,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慢性肾脏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之后又一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0003]如技术(公开号:202122891211.7)公开了一种上肢固定架,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的开设有弧形槽,在固定座的内侧设有转杆,在转杆的外环面设有两个套环,在套环上设有伸缩杆,在伸缩杆上设有U型架,在U型架的外部设有管道限位卡,在U型架的内侧设有海绵垫。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而现有的上肢固定架不具备自动调节的功能,导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上肢固定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固定架,具备自动调节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上肢固定架不具备自动调节的功能,导致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0005]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肢固定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所述柱体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柱体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链与螺纹杆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外表面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托架,所述托架为半圆形。
[000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升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且第一防护壳位于第三伺服电机的外表面。
[000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体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且第二防护壳位于第二伺服电机的外表面。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柱体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为对称设置。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均设置有滚珠,且滚珠为对称设置。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电池盒,且电池盒右侧的中端开设有充电孔。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箱体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滚轮,且滚轮为对称设置。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肢固定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本技术中,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转杆转动,转杆带动柱体转动调节,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皮带链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通过升降块带动升降杆上下运动调节,升降杆通过升降板带动第三伺服电机上下运动调节,通过第三伺服电机带动托架转动调节,实现了自动化调节的目的。
[0014]2、本技术中,通过稳定结构的设置,当柱体转动时,柱体通过固定板带动滚珠转动,滚珠在箱体的顶部滚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螺纹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第三伺服电机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箱体;2、电池盒;3、固定板;4、第一防护壳;5、升降板;6、托架;7、升降杆;8、柱体;9、第二防护壳;10、滚轮;11、第一伺服电机;12、转杆;13、螺纹杆;14、第二伺服电机;15、滚珠;16、升降块;17、第三伺服电机。
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3]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一种上肢固定架,包括箱体1,箱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有电池盒2,且电池盒2右侧的中端开设有充电孔,箱体1底部的四角均设置有滚轮10,且滚轮10为对称设置,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1,第一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2,转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8,柱体8右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9,且第二防护壳9位于第二伺服电机14的外表面,柱体8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柱体8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链与螺纹杆13传动连接,螺纹杆13外表面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6,升降块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7,升降杆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5,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4,且第一防护壳4位于第三伺服电机17的外表面,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17,第三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托架6,托架6为半圆形。
[0024]其中:将设备移动到指定区域后,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一伺服电机11工作,第一伺服电机11带动转杆12转动,转杆12带动柱体8转动调节,柱体8带动固定板3转动,固定板3带动滚珠15在箱体1的顶部滚动,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二伺服电机14工作,第二伺服电机14通过皮带链带动螺纹杆13转动,螺纹杆13带动升降块16在柱体8的内腔上下运动调节,升降块16带动升降杆7上下运动调节,升降杆7带动升降板5上下运动调节,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第三伺服电机17工作,第三伺服电机17带动托架6转动调节,人们将上肢放置于托架6的顶部,实现了自动调节的目的。
[0025]请参阅图1和图3,本技术:一种上肢固定架,柱体8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3,且固定板3为对称设置,固定板3的底部均设置有滚珠15,且滚珠15为对称设置。
[0026]其中:当柱体8转动时,柱体8通过固定板3带动滚珠15转动,滚珠15在箱体1的顶部滚动,达到了稳定效果好的目的。
[0027]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设备移动到指定区域后,通过外置控制器开启第一伺服电机11工作,第一伺服电机11带动转杆12转动,转杆12带动柱体8转动调节,柱体8带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肢固定架,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11),所述第一伺服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柱体(8),所述柱体(8)的内腔转动连接有螺纹杆(13),所述柱体(8)右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4),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4)的输出端通过皮带链与螺纹杆(13)传动连接,所述螺纹杆(13)外表面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升降块(16),所述升降块(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杆(7),所述升降杆(7)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升降板(5),所述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伺服电机(17),所述第三伺服电机(17)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托架(6),所述托架(6)为半圆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肢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自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嘉宜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