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8537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螺母本体的下方设有工件,工件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插槽的内部活动插入有螺栓,螺栓的外侧套接有垫圈,螺母本体的一侧设有自紧防松组件,螺母本体通过自紧防松组件与垫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时,将螺栓插入于工件的插槽内,垫圈和移动圈依次套接于螺栓外侧后,将螺母本体套在螺栓的外侧,移动圈通过连接组件与螺母本体连接,旋拧螺母本体带动移动圈稳定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压紧环下移,压紧环的下表面与垫圈的锥面区贴合,将垫圈的边缘区域自紧,螺母本体通过垫圈锁紧螺栓的同时,还对垫圈的边缘处进行夹紧,避免垫圈受到震动而转动,防止螺母本体松动。防止螺母本体松动。防止螺母本体松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螺母相关
,具体为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螺母就是螺帽,与螺栓或螺杆拧在一起用来起紧固作用的零件,螺栓、螺母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拆卸紧固装置,能够极大降低机械装置的生产难度,提高机械装置的修复效率。螺栓、螺母紧固装置的使用场景存在很多高频振动的工况,普通的螺栓、螺母装置在高频振动的工况下,特别是在高速铁路的高铁车体上或者发动机上的应用,会出现松脱的情况。其对生产施工造成极大的隐患。
[0003]现有的防松螺母结构,在螺母和设备之间加入垫圈,从而增大螺母的紧固性,工作时螺母受到的横向震动远远超过轴震动,使得螺母的螺纹和紧固件支撑表面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拧紧的螺母就会发生自松动现象,使得垫圈的作用失效,造成这种结构的螺母防松效果较差,为此,提出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所述螺母本体的下方设有工件,所述工件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活动插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侧套接有垫圈,所述螺母本体的一侧设有自紧防松组件,所述螺母本体通过所述自紧防松组件与所述垫圈连接,所述螺母本体的内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螺母本体通过所述螺纹孔套接于所述螺栓的外侧;
[0006]所述自紧防松组件包括移动圈,所述移动圈活动套接于所述螺栓的外侧,所述移动圈的下方设有压紧环,所述垫圈的上表面设有锥面区,所述压紧环的下表面与所述锥面区贴合,所述压紧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所述压紧环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圈的底部,所述移动圈的顶部设有连接组件,所述移动圈通过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螺母本体的底部连接。
[0007]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四个弧形卡块,四个所述弧形卡块均匀分布于所述移动圈的上表面,所述螺母本体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与所述弧形卡块相适配的弧形卡槽,所述弧形卡块活动插入于所述弧形卡槽的内部。
[0008]作为优选,上述所述弧形卡槽的下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锥形槽。
[0009]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螺母本体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锥形块,所述垫圈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锥形块相适配的第二锥形槽,所述锥形块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螺栓相适配的通槽。
[0010]作为优选,上述所述锥形块插入于所述第二锥形槽的内部,所述锥形块的外侧与所述第二锥形槽的内侧壁贴合,所述第二锥形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防滑凸起。
[0011]作为优选,上述所述螺栓的底端依次贯穿所述螺纹孔、所述套筒和所述第二锥形槽之后插入于所述插槽的内部,所述垫圈的下表面与所述工件的上表面贴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技术使用时,将螺栓插入于工件的插槽内,垫圈和移动圈依次套接于螺栓外侧后,将螺母本体套在螺栓的外侧,移动圈通过连接组件与螺母本体连接,旋拧螺母本体带动移动圈稳定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压紧环下移,压紧环的下表面与垫圈的锥面区贴合,将垫圈的边缘区域自紧,螺母本体通过垫圈锁紧螺栓的同时,还对垫圈的边缘处进行夹紧,避免垫圈受到震动而转动,防止螺母本体松动。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垫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的A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图2的B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垫圈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螺母本体的剖面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垫圈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螺母本体;2、工件;3、插槽;4、螺栓;5、垫圈;6、自紧防松组件;61、移动圈;62、连接杆;63、压紧环;64、锥面区;7、连接组件;71、弧形卡块;72、弧形卡槽;73、第一锥形槽;8、锥形块;9、通槽;10、第二锥形槽;11、防滑凸起;12、螺纹孔;13、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请参阅图1

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1,螺母本体1的下方设有工件2,工件2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3,插槽3的内部活动插入有螺栓4,螺栓4的外侧套接有垫圈5,螺母本体1的一侧设有自紧防松组件6,螺母本体1通过自紧防松组件6与垫圈5连接,螺母本体1的内部设有螺纹孔12,螺母本体1通过螺纹孔12套接于螺栓4的外侧。螺栓4的底端依次贯穿螺纹孔12、套筒13和第二锥形槽10之后插入于插槽3的内部,垫圈5的下表面与工件2的上表面贴合。
[0025]自紧防松组件6包括移动圈61,移动圈61活动套接于螺栓4的外侧,移动圈61的下方设有压紧环63,垫圈5的上表面设有锥面区64,压紧环63的下表面与锥面区64贴合,压紧环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62,连接杆62远离压紧环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圈61的底部,移动圈61的顶部设有连接组件7,移动圈61通过连接组件7与螺母本体1的底部连接,连接组件7包括四个弧形卡块71,四个弧形卡块71均匀分布于移动圈61的上表面,螺母本体1的下表面开设有四个与弧形卡块71相适配的弧形卡槽72,弧形卡块71活动插入于弧
形卡槽72的内部,从而将移动圈61和螺母本体1连接,螺母本体1下移时,带动移动圈61稳定旋拧下移,防止移动圈61晃动,受力不稳,弧形卡槽72的下部区域开设有第一锥形槽73,第一锥形槽73的设计,使得弧形卡块71快速插入于弧形卡槽72的内部。
[0026]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将螺栓4插入于工件2的插槽3的内部,将垫圈5和移动圈61依次套接于螺栓4的外侧之后,将螺母本体1套在螺栓4的外侧,移动圈61顶部的弧形卡块71插入于螺母本体1底部的弧形卡槽72的内部,旋拧螺母本体1,螺母本体1带动移动圈61稳定向下移动,通过连接杆62带动压紧环63下移,压紧环63的下表面与垫圈5的锥面区64贴合,将垫圈5的边缘区域自紧,从而起到防止螺母本体1松动的作用。
[0027]实施例二
[0028]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
[0029]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
[0030]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0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包括螺母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本体(1)的下方设有工件(2),所述工件(2)的上表面开设有插槽(3),所述插槽(3)的内部活动插入有螺栓(4),所述螺栓(4)的外侧套接有垫圈(5),所述螺母本体(1)的一侧设有自紧防松组件(6),所述螺母本体(1)通过所述自紧防松组件(6)与所述垫圈(5)连接,所述螺母本体(1)的内部设有螺纹孔(12),所述螺母本体(1)通过所述螺纹孔(12)套接于所述螺栓(4)的外侧;所述自紧防松组件(6)包括移动圈(61),所述移动圈(61)活动套接于所述螺栓(4)的外侧,所述移动圈(61)的下方设有压紧环(63),所述垫圈(5)的上表面设有锥面区(64),所述压紧环(63)的下表面与所述锥面区(64)贴合,所述压紧环(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连接杆(62),所述连接杆(62)远离所述压紧环(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移动圈(61)的底部,所述移动圈(61)的顶部设有连接组件(7),所述移动圈(61)通过所述连接组件(7)与所述螺母本体(1)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紧式防松动螺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7)包括四个弧形卡块(71),四个所述弧形卡块(71)均匀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贵莲李琼昭黄正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神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