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冰川水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6706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冰川水的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池、提升泵、微滤装置、微滤产水池、增压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纳滤装置以及纳滤产水池,其中,所述微滤装置的滤芯包括内壳、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之间的微滤膜,所述微滤膜为具有褶皱的折叠膜,所述微滤膜包括膜体,所述膜体内外往返折叠形成具有多个第一折痕和多个第二折痕的褶皱,所述第一折痕和所述第二折痕分别位于所述褶皱的内圈和外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褶皱折痕垂直于轴中心线的横向褶皱的微滤膜,充分利用滤膜单位空间的过滤面积,大幅提高了微滤膜的处理能力,有效解决了现有纵向褶皱方式的滤膜存在的膜面积填充率偏低导致膜处理能力低的问题。膜面积填充率偏低导致膜处理能力低的问题。膜面积填充率偏低导致膜处理能力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冰川水的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冰川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常规的瓶装饮用水一般以市政自来水为水源,通过前道预处理加后道的深度膜处理对来水进行净化处理,得到合格的瓶装饮用水。瓶装冰川水是一种以天然冰川水为水源制备的饮用水。天然冰川水是低氘、低钠、低矿化度、弱碱性,未被现代生物利用、未被退化的原生态水,其水中含有的矿物质成份被证明是对人体有益且需要的微量元素,如何保留这些矿物质成分,从而充分利用冰川水的优点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砂滤和碳滤工艺进行膜前预处理,不仅工艺和结构布置上过于复杂,易引入杂质等影响膜后水质,且由于冰川水水质较好,采用复杂工艺可能会性能过剩,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浪费。采用微滤工艺替代砂滤和碳滤工艺,可以简化处理工艺和装置,减少一次性投资成本,后期维护操作也简单方便。但是现有技术中微滤膜的褶皱通常采用纵向褶皱,即褶皱的折痕与膜的轴中心线平行设置,因此膜的内、外壳之间的径向空间非常有限,使得褶皱径向尺寸不宜设置得过大,这就导致各褶皱紧紧的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冰川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水池、提升泵、微滤装置、微滤产水池、增压泵、保安过滤器、高压泵、纳滤装置以及纳滤产水池,所述原水池、所述微滤产水池、所述纳滤产水池分别用于存放冰川水、所述微滤装置的产水、所述纳滤装置的产水,所述提升泵、所述增压泵、所述高压泵分别用于为所述微滤装置、所述保安过滤器、所述纳滤装置提供压力;其中,所述微滤装置的滤芯包括内壳(2)、外壳(1)以及设置于所述内壳(2)与所述外壳(1)之间的微滤膜(3),所述微滤膜(3)为具有褶皱的折叠膜,所述微滤膜(3)包括膜体,所述膜体内外往返折叠形成具有多个第一折痕(31)和多个第二折痕(32)的褶皱,所述第一折痕(31)和所述第二折痕(32)分别位于所述褶皱的内圈和外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川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痕(31)和所述第二折痕(32)的纵截面形状均为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川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折痕(31)之间的膜体的纵截面形状为U型,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折痕(32)之间的膜体的纵截面形状为U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川水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折痕(31)和多个所述第二折痕(32)分别沿着平行于所述微滤膜(3)的轴向方向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折痕(31)之间的膜体的纵截面形状为以所述第二折痕(32)所在点为中心的抛物线,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折痕(32)之间的膜体的纵截面形状为以所述第一折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敖朱闰刘晓垒许静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格莱雪冰川水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