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6609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骨质疏松病人辅助训练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轮椅,所述轮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推杆、滑轨、滑块、拉杆、固定板、齿轮、保护壳、转轴和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两个凸块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弹性卡环的左侧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两个螺纹孔均螺纹套接。所述弹性卡环下表面的右端与套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推杆固定连接。该装置可以使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推杆的高度,满足各种病人的需求。满足各种病人的需求。满足各种病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骨质疏松病人辅助训练相关
,特别是涉及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髋部骨折是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之一,多发于中老年人,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康复缓慢,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0003]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康复,提高病人独立生活能力。其中,适当负重的行走训练则是非常合适的一种康复锻炼方法。但是,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的康复锻炼需循序渐进,早期无法长时间负重行走,且不同病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所需锻炼条件也不同。如果可以使病人在行走锻炼中有一定的负重且体力不支时随时可以休息,同时不同病人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调节锻炼条件,将大大提高病人的康复效果,因此提出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用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轮椅,所述轮椅的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推杆,滑轨、滑块、拉杆、固定板、齿轮、保护壳,转轴和牵引杆,所述牵引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卡环,所述弹性卡环的两个凸块均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弹性卡环的左侧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两个螺纹孔均螺纹套接。所述弹性卡环下表面的右端与套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与推杆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内部与滑块活动卡接,所述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排列的齿块,所述齿轮与靠近前侧的齿块啮合,所述齿轮的中间部分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保护壳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均转动套接,所述保护壳与滑轨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左表面开设右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与拉杆活动卡接,所述拉杆的侧表面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下端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滑轨的左表面位于矩形槽的后端和前端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所述固定板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定位孔和第一限位孔均螺纹套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轨的下表面与轮椅的右端把手固定连接,所述拉杆的右端与滑块的左表面后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左端与牵引杆的后端固定连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09]将螺纹柱从螺纹孔中转出,使弹性卡环松开,此时可以上下移动支撑杆,进而调节推杆的高度,将推杆调节至需要的高度后,再将螺纹柱转入螺纹孔中,将弹性卡环锁紧,此时支撑杆无法向下移动,病人可以推动推杆向前移动。病人推着推杆向前走路并带动轮椅向前移动,需要休息可以随时坐在轮椅上休息,且该装置可以使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推杆的高度,满足各种病人的需求,同时推动推杆移动时会带动轮椅移动,可以给病人提供一定的负重,更利于病人的康复。
[0010]松开弹性卡环,可以转动支撑杆,将推杆向后转至与牵引杆平行,再将限位柱从第一限位孔中转出,此时可以推动拉杆带动滑块滑动,并通过齿块带动齿轮和转轴转动,从而使牵引杆带动支撑杆和推杆转动,当定位孔与第二限位孔对齐时,将限位柱转入定位孔和第二限位孔,此时牵引杆和推杆均已被转至竖直状态并且固定。该装置可以将推杆收至轮椅扶手的上方,使推杆不阻挡病人从外面坐入轮椅或者离开轮椅,且更加方便轮椅的收纳。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滑轨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齿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推杆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轮椅;2、推杆;3、滑轨;4、滑块;5、拉杆;6、固定板;7、定位孔;8、矩形槽;9、第一限位孔;10、第二限位孔;11、限位柱;12、齿块;13、保护壳;14、齿轮;15、转轴;16、牵引杆;17、套管;18、支撑杆;19、弹性卡环;20、螺纹孔;21、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1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轮椅1,轮椅1的上方设置有辅助机构,辅助机构包括推杆2、滑轨3、滑块4、拉杆5、固定板6、齿轮14、保护壳13、转轴15和牵引杆16,牵引杆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7,套管17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杆18,支撑杆18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卡环19,弹性卡环19的两个凸块均开设有螺纹孔20,弹性卡环19的左侧设置有螺纹柱21,螺纹柱21与两个螺纹孔20均螺纹套接。弹性卡环19下表面的右端与套管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杆18的上端与推杆2固定连接,将螺纹柱21从螺纹孔20中转出,使弹性卡环19松开,此时可以上下移动支撑杆18,进而调节推杆2的高度,将推杆2调节至需要的高度后,再将螺纹柱21转入螺纹孔20中,将弹性卡环19锁紧,此时支撑杆18无法向下移动,病人可以推动推杆2向前移动。该装置可以使病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推杆2的高度,满足各种病人的需求,且推动推杆2移动时会带动轮椅1移动,可以给病人提供一定的负重,更利于病人的康复。
[0018]滑轨3的内部与滑块4活动卡接,滑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排列的齿块12,齿轮14与靠近前侧的齿块12啮合,齿轮14的中间部分与转轴15固定连接,转轴15与保护壳13的左表面和右表面均转动套接,保护壳13与滑轨3固定连接,滑轨3的左表面开设右矩形槽8,矩形槽8与拉杆5活动卡接,拉杆5的侧表面与固定板6固定连接,固定板6的下端开设有定位孔7,滑轨3的左表面位于矩形槽8的后端和前端的下方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孔9和第二限位孔10,固定板6的下端设置有限位柱11,限位柱11与定位孔7和第一限位孔9均螺纹套接,滑轨3的下表面与轮椅1的右端把手固定连接,拉杆5的右端与滑块4的左表面后端固定连接,转轴15的左端与牵引杆16的后端固定连接,松开弹性卡环19,可以转动支撑杆18,将推杆2向后转至与牵引杆16平行,然后将弹性卡环19锁紧,再将限位柱11从第一限位孔9中转出,此时可以推动拉杆5带动固定板6和滑块4滑动,并通过齿块12带动齿轮14和转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包括轮椅(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椅(1)的上方设置有辅助结构,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推杆(2)、滑轨(3)、滑块(4)、拉杆(5)、固定板(6)、齿轮(14)、保护壳(13)、转轴(15)和牵引杆(16),所述牵引杆(1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7),所述套管(17)内部活动套接有支撑杆(18),所述支撑杆(18)的侧表面活动套接有弹性卡环(19),所述弹性卡环(19)的两个凸块均开设有螺纹孔(20),所述弹性卡环(19)的左侧设置有螺纹柱(21),所述螺纹柱(21)与两个螺纹孔(20)均螺纹套接,所述弹性卡环(19)下表面的右端与套管(1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18)的上端与推杆(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人术后康复用辅助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的内部与滑块(4)活动卡接,所述滑块(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等距排列的齿块(12),所述齿轮(14)与靠近前侧的齿块(12)啮合,所述齿轮(14)的中间部分与转轴(15)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5)与保护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建刘明明李杰董睿冯欢欢吴晓东霍维玲蒋帅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