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6200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旨在解决当前传统的蒸汽回收机构采用脱盐水对蒸汽进行冷凝,这种蒸汽回收的方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不能充分的与蒸汽接触,影响到对蒸汽冷凝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对蒸汽冷凝完成后,需要外接管道和收集设备对冷凝水进行收集的技术问题,包括罐体,还包括:旋转管,可转动的设置在罐体内;收能机构,连通在旋转管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主动式的使冷凝剂与罐体内的蒸汽进行接触,从而提升冷凝的效果,而且反复的使冷凝剂旋转与蒸汽接触,提升了对于蒸汽冷凝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壳体挡板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能够对冷凝壳体内的冷凝水进行阻隔。能够对冷凝壳体内的冷凝水进行阻隔。能够对冷凝壳体内的冷凝水进行阻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


[0001]本技术涉及除氧器收能领域,具体为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煤化工和发电工艺的要求,给水进入锅炉之前必须经过除氧以降低给水中氧对锅炉造成的腐蚀,目前,发电厂中锅炉给水除氧广泛应用的热力除氧方法,为保证达到除氧效果必须随时将除氧器中氧汽和未凝结的汽体排空,由于现有的除氧器只有排汽管,没有蒸汽回收装置,因为排汽过程中同时有大量蒸汽随着排出,造成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系统效率。
[0003]根据公开专利CN201020543821.7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可知,包括有罐体,所述罐体内壁上设有上、下填料层,所述上填料层上方的罐体上设有排气口和脱盐水进口,所述下填料层下方的罐体上设有进汽口和排水口,所述进汽口连接于除氧器排汽口,所述排水口通过管道连接到低位水箱。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虽然通过设置蒸汽回收机构将蒸汽进行冷凝回收,解决了能源循环利用的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益,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蒸汽回收机构采用脱盐水对蒸汽进行冷凝,这种蒸汽回收的方式,不但效率较低,而且不能充分的与蒸汽接触,影响到对蒸汽冷凝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对蒸汽冷凝完成后,需要外接管道和收集设备对冷凝水进行收集,非常的不便捷。为此,需要设计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以解决当前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蒸汽回收机构采用脱盐水对蒸汽进行冷凝,这种蒸汽回收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不能充分的与蒸汽接触,影响到对蒸汽冷凝的效果,而且在对蒸汽冷凝完成后,不能直接对冷凝水进行收集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设计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包括罐体,还包括:
[0006]旋转管,可转动的设置在罐体内;
[0007]收能机构,连通在旋转管的两侧,能够主动式的将冷凝剂与罐体内的蒸汽进行接触,从而提升对蒸汽冷凝的效率,所述收能机构包括两个冷凝壳体,两个所述冷凝壳体前侧一端采用螺钉连接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挡板,所述壳体挡板与冷凝壳体之间采用锁扣连接,所述壳体挡板前侧开设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内部可拆卸连接有防水透气膜;
[0008]所述旋转管两侧均连通有冷凝壳体。
[0009]优选地,所述旋转管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顶部穿过罐体连接有电机。
[0010]优选地,所述冷凝壳体靠近旋转管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方形孔,所述第二方形孔内
部采用螺钉连接有第一隔网。
[0011]优选地,所述罐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体,所述收集箱体顶部贯穿有旋转接头,且旋转接头与收集箱体的贯穿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旋转接头顶部转动连通有旋转管,所述旋转接头底部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底部连通有水气两用泵,所述水气两用泵底部连通有第二管道。
[0012]优选地,所述罐体内部上下两端均采用螺钉连接有一组第二隔网,且每组第二隔网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隔网之间放置有填料,所述第二隔网和填料层内部均贯穿有旋转管。
[0013]优选地,所述罐体一侧底部连通有排水管的一端,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管盖,所述罐体另一侧顶部联通有进汽管的一端,所述进汽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管盖,所述罐体顶部一侧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顶部可拆卸连接有第三管盖。
[0014]优选地,所述收集箱体一侧连通有出水管的一端,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四管盖。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技术通过旋转管和冷凝壳体的结合,可以在冷凝壳体内部放置冷凝剂,经过旋转管带动两个冷凝壳体旋转,能够主动式的使冷凝剂与罐体内的蒸汽进行接触,从而提升冷凝的效果,而且反复的使冷凝剂旋转与蒸汽接触,提升了对于蒸汽冷凝的效果,不仅如此,在壳体挡板上设置有防水透气膜,使蒸汽能够穿过防水透气膜进入到冷凝壳体内冷凝,当蒸汽在冷凝壳体内冷凝后,颗粒变大,由于水珠表面张力的作用(水分子之间互相“拉扯抗衡”),水分子就不能顺利脱离水珠渗透到另一侧,也就是防止了水渗透防水透气膜,使冷凝的水直接收集在冷凝壳体内,经过旋转管排入到收集箱体内进行收集,解决了在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蒸汽回收机构采用脱盐水对蒸汽进行冷凝,这种蒸汽回收的方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不能充分的与蒸汽接触,影响到对蒸汽冷凝的效果,而且在对蒸汽冷凝完成后,不能直接对冷凝水进行收集的问题。
[0017]2.本技术通过旋转接头和水气两用泵的结合,可以利用水气两用泵在收集箱体未进入水时,进行抽气的操作,由于旋转管与冷凝壳体进行连通,水气两用泵能够经过旋转管和冷凝壳体快速的将外部的蒸汽抽入,使蒸汽快速与冷凝壳体内的冷凝剂接触进行冷凝,提升了蒸汽冷凝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冷凝壳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收集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罐体;101、排气管;102、第三管盖;103、排水管;104、第一管盖;105、进汽管;106、第二管盖;2、电机;201、电机轴;202、旋转管;203、冷凝壳体;204、第二隔网;205、填料;206、铰链;207、挡板;208、第一方形孔;209、防水透气膜;210、第二方形孔;211、第一隔网;3、收集箱体;301、旋转接头;302、第一管道;303、水气两用泵;304、第二管道;305、出水管;306、第四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4]实施例1: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参见图1至图4,包括罐体1,还包括:旋转管202,可转动的设置在罐体1内;收能机构,连通在旋转管202的两侧,能够主动式的将冷凝剂与罐体1内的蒸汽进行接触,从而提升对蒸汽冷凝的效率,收能机构包括两个冷凝壳体203,两个冷凝壳体203前侧一端采用螺钉连接有铰链206,铰链2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挡板207,壳体挡板207与冷凝壳体203之间采用锁扣连接,壳体挡板207前侧开设有第一方形孔208,第一方形孔208内部可拆卸连接有防水透气膜209;旋转管202两侧均连通有冷凝壳体203,当需要对蒸汽进行回收时,先将冷凝剂放入到冷凝壳体203内,接着将壳体挡板207与冷凝壳体203之间经过锁扣连接固定,在连接固定完成后,打开电机2,电机2带动电机轴201,电机轴201带动旋转管202,旋转管202带动两个冷凝壳体203旋转,由于在壳体挡板207内设置有防水透气膜209,蒸汽会穿过防水透气膜209进入到冷凝壳体203内部,与冷凝壳体203内的冷凝剂接触,对蒸汽进行快速的冷凝,在蒸汽冷凝完成后,由于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管(202),可转动的设置在罐体(1)内;收能机构,连通在旋转管(202)的两侧,能够主动式的将冷凝剂与罐体(1)内的蒸汽进行接触,从而提升对蒸汽冷凝的效率,所述收能机构包括两个冷凝壳体(203),两个所述冷凝壳体(203)前侧一端采用螺钉连接有铰链(206),所述铰链(20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挡板(207),所述壳体挡板(207)与冷凝壳体(203)之间采用锁扣连接,所述壳体挡板(207)前侧开设有第一方形孔(208),所述第一方形孔(208)内部可拆卸连接有防水透气膜(209);所述旋转管(202)两侧均连通有冷凝壳体(2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管(202)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轴(201),所述电机轴(201)顶部穿过罐体(1)连接有电机(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壳体(203)靠近旋转管(20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方形孔(210),所述第二方形孔(210)内部采用螺钉连接有第一隔网(21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氧器排汽收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收集箱体(3),所述收集箱体(3)顶部贯穿有旋转接头(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宽喜开成波陈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艾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