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606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其包括步骤:S1,构建包含代表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以及生态人文响应因素的各指标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S2,根据指标数据的来源与性质不同,对上述指标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S3,根据上述标准化处理过的指标因子,生成空间数据-指标标准化图层;S4,确定上述每个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得出综合评价结果。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城市生态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完善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规划体系,增强了城市生态规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结合相关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实现了城市生态规划系统调控与空间调控的结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科学和城市生态规划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地经历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各种环境问题困扰,为摆脱城市化无序蔓延与生态衰退的怪圈,欧美国家先后开展了以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为目的生态调控尝试,并付诸于城市规划实践,诸如早期的"田园城市"构思、伦敦环城绿带建设、"绿色城市"思想、绿色廊道运动、绿色基础设施,这些都对世界城市发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我国在促进土地的最优化利用和减少生态风险的实践中,也已在城市规划中逐渐应用生态安全理念。但由于理论体系尚不成熟以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生态安全调控在我国城市规划实践中尚未获得法定地位,因而难以保证其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实施。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在于生态安全调控,是指维护城市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能满足城市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的一种城市发展状况,其在时空尺度上具有动态性特征。城市生态安全调控需要在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以各种手段动态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降低生态风险。总体来讲,开发一套针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动态调控方法体系将可望促进生态规划纳入国家法定规划程序,以进一步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目前学者们认识到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有效地调控城市空间发展对于城市生态安全至关重要,但是没有进一步考虑城市自身系统对于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城市生态安全调控方法应结合空间调控和系统调控手段,重点解决其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经广泛检索中国、欧盟、美国等专利机构,目前均未发现针对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动态调控方法的专利。生态安全调控方法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行合理的城市区域划分。检索发现了申请号为200410051517. X,公开号为CN1753023A的中国专利(一种区域划分方法及系统)开发了一种依据一特定时间段内的GDP集中程度来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及其系统,该专利技术仅适用于建立与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的行业或领域的战略规划,而未能解决城市这一涉及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生态系统的区域划分问题,仍然无法为城市生态安全调控提供科学合理的区域划分。 城市生态安全动态调控建立在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利用数学模型或指标系统根据各方面数据信息评价城市生态安全状态。评价过程需全面动态地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及要素间相关关系,申请号为200610128400. 6,公开号为CN1987857A的中国专利(采用虚拟仿真综合图文信息交互实现数字城市系统的方法)申请公开了一种采用虚拟仿真综合图文信息交互实现数字城市系统的方法,该方法能满足对城市系统海量信息的快速获取和交互使用,实时模拟城市系统各要素关联性。但该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供公众可视化智能化的城市生活工作应用工具,并不能满足对揭露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可能影响生态安全的功能和过程等不利因素的要求,也就无法利用该专利技术改善系统的脆弱性达到城市生态安全调控的目的。 城市交通引起的交通拥堵、交通噪声、交通能耗与污染,以及交通拥堵导致的城市低密度扩散土地利用率低下等问题,是目前城市生态安全调控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方面。申请号为200610098658. 6,公开号为CN1834352A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公开了一种利用空间技术设计的人车全面分离的城市系统,以及生态城市系统专利技术专利,即申请号为200610098661. 8,公开号为CN1834354A,名称为一种空间有序化的节地节能畅通宁静生态城市系统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空间有序化的节地节能畅通宁静生态城市系统,在前者基础上沿机动车道路上方设置隔音棚,全面隔离机动车噪声,成倍地节约土地、交通燃油,并杜绝车撞人的交通事故。但以上两种专利技术都只涉及交通道路系统,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因素,且此两项专利技术投资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态安全现有的严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 —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专利技术针对当前城市规划实施中缺乏生态安全监控的不足,提出了。( 二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城市系统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其包括步骤 Sl,构建包含代表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以及生态人文响应因素的各指标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S2,根据指标数据的来源与性质不同,对上述指标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 S3,根据上述标准化处理过的指标因子,生成空间数据-指标标准化图层; S4,确定上述每个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优选地,所述指标因子包括人口增长率、人均GDP、人为干扰指数、S02日均值超标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区域平均环境噪声、气候变化指数、地形要素指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类型面积百分比、景观破碎度指数、生态环境系统弹性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万人病床数以及城市生态规划调控力度指数。 优选地,利用专家赋值法对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和城市生态规划调控力度指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优选地,利用极差法对人为干扰指数、地形要素指数、生态环境系统弹性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类型面积百分比和景观破碎度指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优选地,利用与标志值的贴近度法对人口增长率、人均GDP、 S02日均值超标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区域平均环境噪声、气候变化指数、环境保护投资占GDP比重和万人病床数的数据进行标准化。(三)有益效果 本专利技术将城市生态系统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及人文响应因素整合,形成生态安全评价的综合体系,借鉴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完善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及规划体系,增强了城市生态规划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并结合相关软件对评价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实现了城市生态规划系统调控与空间调 控的结合。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城市系统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的指标体系图; 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城市系统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的技术路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 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城市系统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 分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标准的建立、空间数据_指标标准化图层的生成、指标权重 的确定、综合指数的计算。 A.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根据区域性与针对性强、信息综合能力强、政策相关性 强、指标可定量化可查等原则建立包含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及生态人文响应等方 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系统调控指标与空间格局指数相结合。 B.评价标准的建立定量指标由于各指标的量纲不统一,无法进行评价标准比 较;即使是同一指标因子,也因为没有具体的标准,而无法定量化其对生态环境安全性影响 的程度。因此,需要对指标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数据来源与特征不同,可分别用不同 的方法对其进行标准化。方法包括专家赋值、极差法和与标准值的贴近度法等。 由于地理现象的地理地带性特色以及生态环境的区域特点,标准值的选取应具有 区域特色。生态安全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国家、行业和地方规定的标 准;区域生态环境背景和本底值;以未受或少收人类干扰的相同地带区域的生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城市规划实施的生态安全后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构建包含代表社会经济因素、自然生态因素以及生态人文响应因素的各指标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S2,根据指标数据的来源与性质不同,对上述指标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S3,根据上述标准化处理过的指标因子,生成空间数据-指标标准化图层;S4,确定上述每个指标因子的权重,计算综合指数,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琳瑜李兆雪杨志峰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