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家红专利>正文

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577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包括通风换气扇主体,所述通风换气扇主体包括防护网、安装座、主壳体、扇叶与主电机,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主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护网设置在安装座与主壳体的端部;通过设计防尘机构,可以当通风换气扇主体安装在井下不使用时,将正反转马达通电运转时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并将双向丝杆转动时带动两个移动滑体在双向丝杆的端部移动,移动滑体移动时拉动柔性防护帘的一端移动,且使得柔性防护帘稳定的打开闭合在防护网的内表面防护使用,且将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不易通过防护网向内部进入灰尘,且不易造成扇叶的内表面附着灰尘加重运转,提高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的防尘防护效果。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的防尘防护效果。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的防尘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


[0001]本技术属于通风换气扇
,具体涉及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

技术介绍

[0002]井主要用于开采金属非金属矿山的工程构筑物,且在井下工作时需要对其井下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循环,通常通过在井下安装通风换气扇通风换气处理,且现有的通风换气扇由电动机带动扇叶旋转驱动气流,使井下与外界外空气交换,换气的目的就是要除去井下的污浊空气、调节温度、湿度和感觉效果,因此便于将通风换气扇在使用时加固安装,并在井下不使用时防尘防护,提高通风换气扇在不使用时的防护效果和使用时安装的固定性;
[0003]现有的通风换气扇直接固定安装在井下通风使用,因此将通风换气扇安装后在不使用时,不便于对通风换气扇的端部防护网防尘防护,且井下在施工出现灰尘时易通过防护网向内部进入灰尘,且灰尘进入通风换气扇的内部并附着扇叶的表面,且灰尘附着扇叶表面影响扇叶的重量,从而加重通风换气扇扇叶的重量降低运转速率,影响通风换气扇在井下运转使用时通风换气效果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使用时不便于对防护网防护,且灰尘附着扇叶表面影响扇叶的重量,从而加重通风换气扇扇叶的重量降低运转速率,影响通风换气扇在井下运转使用时通风换气效果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包括通风换气扇主体,所述通风换气扇主体包括防护网、安装座、主壳体、扇叶与主电机,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主壳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护网设置在安装座与主壳体的端部,所述主电机通过连接架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所述扇叶设置在主电机的端部,所述通风换气扇主体上还设置有:
[0006]防尘机构,且该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组件、移动调节组件与控制组件,防尘机构设置在主壳体的内部;
[0007]加强支撑机构,且该加强支撑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加强支撑机构设置在主壳体的两侧。
[0008]优选的,所述防尘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壳体的内部端部内部两侧位于防护网内表面的柔性防护帘,且两个所述柔性防护帘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柔性防护帘的侧面与主壳体内部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主壳体内部顶端的双向丝杆,所述双向丝杆的端部位于主壳体的侧面安装有正反转马达,和设置在双向丝杆两端的移动滑体,且所述移动滑体端部与所述柔性防护帘的端部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开设在主壳体端部底端的控制滑槽,和通过螺钉固定
安装在柔性防护帘一侧底端的控制滑块,且所述控制滑块的底端嵌入所述控制滑槽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控制滑槽与所述主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且柔性防护帘的底端与所述主壳体的内部底端通过所述控制滑块与所述控制滑槽滑动控制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滑动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主壳体两侧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端部焊接固定有连接板。
[0013]优选的,所述加强支撑组件包括通过连接销安装在连接板端部的支撑杆,和通过连接销安装在支撑杆端部的固定板。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通过设计防尘机构,可以当通风换气扇主体安装在井下不使用时,将正反转马达通电运转时带动双向丝杆转动,并将双向丝杆转动时带动两个移动滑体在双向丝杆的端部移动,移动滑体移动时拉动柔性防护帘的一端移动,且使得柔性防护帘稳定的打开闭合在防护网的内表面防护使用,且将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不易通过防护网向内部进入灰尘,且不易造成扇叶的内表面附着灰尘加重运转,提高通风换气扇主体在不使用时的防尘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壳体、扇叶与主电机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主壳体、固定板与支撑杆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防护网、主壳体与柔性防护帘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主壳体与柔性防护帘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技术的柔性防护帘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技术图4中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通风换气扇主体;101、防护网;1011、正反转马达;1012、双向丝杆;1013、移动滑体;1014、控制滑槽;1015、控制滑块;1016、柔性防护帘;102、安装座;103、主壳体;1031、固定板;1032、支撑杆;1033、连接板;1034、滑动槽;1035、滑动块;104、扇叶;105、主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包括通风换气扇主体100,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包括防护网101、安装座102、主壳体103、扇叶104与主电机105,安装座102与主壳体103为一体式结构,防护网101设置在安装座102与主壳体103的端部,主电机105通过连接架安装在主壳体103的内部,扇叶104设置在主电机105的端部,通过安装座102将主壳体103闭合在使用的位置处由螺栓固定安装,且通过安装座102将通
风换气扇主体100固定安装在井下后,使用时,通过导线将主电机105运转并带动扇叶104转动,扇叶104在运转时透过防护网101向外界吹风,并在吹风时不断对井下的空气排出外界,因此便于安装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对井下进行通风换气处理,通风换气扇主体100上还设置有:
[0026]防尘机构,且该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组件、移动调节组件与控制组件,防尘机构设置在主壳体103的内部,可以将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固定安装在井下不使用时,且通风换气扇主体100不使用时由防尘机构对防护网101防护使用,便于对其防尘防护,不易造成扇叶104的内表面附着灰尘加重运转,提高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在不使用时的防尘防护效果。
[0027]为了通过防尘组件便于将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处于井下不使用时防尘防护,不易向内部落入灰尘并附着表面,加强防护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防尘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壳体103的内部端部内部两侧位于防护网101内表面的柔性防护帘1016,且两个柔性防护帘1016相互对称设置,柔性防护帘1016的侧面与主壳体103内部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将柔性防护帘1016打开至防护网101的内表面闭合防护,且防尘防护使用,为了通过移动调节组件便于将柔性防护帘1016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包括通风换气扇主体(100),所述通风换气扇主体(100)包括防护网(101)、安装座(102)、主壳体(103)、扇叶(104)与主电机(105),所述安装座(102)与所述主壳体(10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防护网(101)设置在安装座(102)与主壳体(103)的端部,所述主电机(105)通过连接架安装在主壳体(103)的内部,所述扇叶(104)设置在主电机(105)的端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换气扇主体(100)上还设置有:防尘机构,且该防尘机构包括防尘组件、移动调节组件与控制组件,防尘机构设置在主壳体(103)的内部;加强支撑机构,且该加强支撑机构包括滑动连接组件与加强支撑组件,加强支撑机构设置在主壳体(103)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组件包括设置在主壳体(103)的内部端部内部两侧位于防护网(101)内表面的柔性防护帘(1016),且两个所述柔性防护帘(1016)相互对称设置,所述柔性防护帘(1016)的侧面与主壳体(103)内部一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井下通风换气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主壳体(103)内部顶端的双向丝杆(1012),所述双向丝杆(1012)的端部位于主壳体(103)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家红
申请(专利权)人:曹家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