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5396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液冷板、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接触,所述换热器内部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本申请,可以降低制氢系统的运行成本并保障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本并保障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本并保障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氢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氢制取
,特别涉及一种制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制氢设备包括冷却塔。为维持电源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设置电源冷却设备,对电源设备进行冷却,使电源设备保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
[0003]如何保障制氢系统低成本可靠运行,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还包括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液冷板、第一循环管路和第二循环管路,所述液冷板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接触,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与所述液冷板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通过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0005]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和加热器,所述旁通管路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液冷板并联,所述加热器连在所述旁通管路上。
[0006]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连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上并与所述换热器并联。
[0007]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的各个阀件通信连接,以控制各个阀件启闭。
[0008]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连在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连在所述液冷板的出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的出液侧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计算所述液冷板的进液侧和出液侧压差从而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0009]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布置在第二循环管路上,用于监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液位,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液位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液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所述电源冷却设备是否泄漏。
[0010]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毛细管和液位传感探头,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循环管路连通,另一端连接所述液位传感探头。
[0011]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检测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上,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循环管路内的冷却液温度;所述检测器设置在所述电源设备的电源外壳内部,用于检测所述电源外壳内部的温度和湿度;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检测器通信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检测
器的检测结果判断当前工况下电源外壳内部是否会产生凝露
[0012]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设备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源外壳内部的加温机和/或除湿机和/或风扇。
[0013]制氢系统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集液器,所述集液器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底部,用于收集自所述换热器滴落的凝露。
[0014]本申请,利用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中的工艺介质给冷却液降温,这样可以降低制氢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让工艺介质和冷却液通过换热器进行热交换,这样工艺介质和冷却液既实现了相互换热,又通过换热器实现了物理隔离,避免了工艺介质侧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冷却液侧,一般工艺介质侧的压力较大,如果直接作用到冷却液侧,会导致冷却液侧存在极大的泄漏风险,因此,降低了冷却液侧的泄漏风险,保障了制氢系统的可靠运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制氢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
[0017]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制氢系统另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液位传感器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制氢系统另一种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1]100冷却塔;
[0022]201换热器,202第一循环管路,203第二循环管路,204第一阀件,205第一泵件,206三通阀,206a第二阀件,206b第三阀件,207第二泵件,208旁通管路,209加热器,210第一压力传感器,211第二压力传感器,212液位传感器,212a毛细管,212b液位传感探头,213温度传感器,214检测器,215集液器,216外壳,217液冷板;
[0023]301电源外壳,302电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制氢系统,该制氢系统可以低成本可靠运行。该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电源设备和电源冷却设备。
[0026]制氢设备包括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通常是冷却塔100。
[0027]电源设备包括电源外壳301和集装在电源外壳301内的若干电器件302。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液冷板217,液冷板217也集装在电源外壳301内,并且液冷板217与电源外壳301内的需要冷却的电器件302(例如功率器件)接触。液冷板217内部设有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
[0028]电源设备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灵活调整,当设置多个电源设备时,可以在每个电源设备的电源外壳301内均设置液冷板217,各个液冷板217均连在第二循环管路203上,具体的,各个液冷板217可以并联设置。
[0029]电源冷却设备还包括换热器201、第一循环管路202和第二循环管路203。换热器201内部设有互不相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第一换热通道通过第一循环管路
202与冷却塔100连通,从而能将冷却塔100中的工艺介质(一般是冷水)引入到第一换热通道内。第二换热通道通过第二循环管路203与液冷板217内部的流道连通,从而能将冷却液引入到第二换热通道内。
[0030]冷却塔100中的工艺介质经第一循环管路202流入第一换热通道,与流经第二换热通道的冷却液相互换热,使冷却液降温,之后升温后的工艺介质再经第一循环管路202回流至冷却塔100,如此往复循环。
[0031]降温的冷却液经第二循环管路203流入液冷板217,使与液冷板217接触的电器件302降温,之后升温后的冷却液再经第二循环管路203回流经过第二换热通道,如此往复循环。
[0032]上述制氢系统,利用制氢设备的固有冷却塔100中的工艺介质给冷却液降温,这样可以降低制氢系统的运行成本,同时,让工艺介质和冷却液流经换热器201的互不相通的两个通道,这样工艺介质和冷却液既实现了相互换热,又通过换热器201实现了物理隔离,避免了工艺介质侧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冷却液侧,一般工艺介质侧的压力较大,如果直接作用到冷却液侧,会导致冷却液侧存在极大的泄漏风险,因此,让工艺介质和冷却液物理隔离,降低了冷却液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制氢系统,包括制氢设备和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冷却设备,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换热器(201)、液冷板(217)、第一循环管路(202)和第二循环管路(203),所述液冷板(217)与所述电源设备的电器件(302)接触,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与制氢设备的冷却装置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与所述液冷板(217)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与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通过所述换热器(201)进行热交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208)和加热器(209),所述旁通管路(208)连在所述第二循环管路(203)上并与所述液冷板(217)并联,所述加热器(209)连在所述旁通管路(208)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旁通管路(208),所述旁通管路(208)连在所述第一循环管路(202)上并与所述换热器(201)并联。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的各个阀件通信连接,以控制各个阀件启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冷却设备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连在所述液冷板(217)的进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217)的进液侧压力,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211)连在所述液冷板(217)的出液侧,用于检测所述液冷板(217)的出液侧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通信连接,以根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210)和第二压力传感器(211)的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胜伟江才刘晓晖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