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4804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包括,拱架,所述拱架至少通过两组板块结构拼装而成,以形成拱形结构;履带式小车,所述履带式小车通过顶板装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下方,以带动拱架移动;供水组件,沿所述拱架顶部,铺设有供水组件;喷淋组件,沿所述拱形结构的内壁,所述喷淋组件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拱架内,并与供水组件联通;粉尘阻隔组件,包括设置于拱架内的阻隔帘,沿所述拱形结构的横截面,所述阻隔帘形成阻隔面,将拱架两侧阻隔;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装配于所述拱架上,所述除尘组件将拱架靠近隧道开挖面的灰尘吸收,并处理后,经拱架另一侧的排气筒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有限空间内的除尘处理。理。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涵洞施工
,尤其是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隧道的开挖方法主要有钻爆法开挖、盾构法开挖、明挖法开挖等,但目前大部分山岭隧道的开挖方法仍是钻爆法开挖。钻爆法开挖方法,即通过钻孔中的炸药产生的冲击波将孔周的围岩压碎,从而达到开挖效果,但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CO、NO2等有害气体以及大量粉尘。据相关文献数据显示,山岭隧道钻爆法施工条件下隧道开挖面瞬间释放的浮尘质量浓度高达2000mg/m3,如果对这些有害气体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健康,降低施工效率。
[0003]国内隧道施工的通风除尘方法主要是通过通风管道通风除尘,但是此方法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方面随着经济和隧道建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长隧道出现,若仍采用单一的通风管道通风除尘,不仅很难解决通风管道密封性的问题,还会产生巨大的能耗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国家对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强,通过通风管道通风将有害气体和粉尘排出洞外,会对隧道洞口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污染,与生态保护的环保理解相悖。而且采用钻爆法施工的隧道,在爆破的瞬间会将大量粉尘冲击到远离开挖面的位置,通过通风管道通风除尘很难将隧道内的粉尘及有害气体排出洞外,若隧道通风以后不能达到规范要求即施工,将严重危害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降低施工效率,造成经济损失。
[0004]综上所述,如何将隧道施工产生的粉尘及有害气体在有限空间内解决,并达到适宜的施工环境,显得十分迫切。因此亟待专利技术一种简易可行适用于隧道施工的移动可拆卸的阻隔除尘装置及方法,既能够在有限空间内对隧道施工产生的粉尘及有害气体的有效清理,又能保证隧道施工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其通过同时携带的供水组件、喷淋组件、粉尘阻隔组件以及除尘组件,实现了除尘、清理等多种工作的同时进行,能保证隧道施工的连续性。
[0006]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予以实现。
[0007]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包括,
[0008]拱架,所述拱架至少通过两组板块结构拼装而成,以形成拱形结构;
[0009]履带式小车,所述履带式小车通过顶板装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下方,以带动拱架移动;
[0010]供水组件,沿所述拱架顶部,铺设有供水组件;
[0011]喷淋组件,沿所述拱形结构的内壁,所述喷淋组件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拱架内,并与所述供水组件联通;
[0012]粉尘阻隔组件,所述粉尘阻隔组件包括设置于拱架内的阻隔帘,沿所述拱形结构的横截面,所述阻隔帘形成阻隔面,将拱架两侧阻隔;
[0013]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装配于所述拱架上,所述除尘组件将拱架靠近隧道开挖面的灰尘吸收,并处理后,经拱架另一侧的排气筒排出。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块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至少包括插槽或与插槽对应的插块结构,且所述插槽两侧或插块结构上,设有螺栓孔。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板块或第二板块中,端部设置若干个装配孔构成的装配孔群,所述顶板以及履带式小车的安装壳上均设有与所述装配孔群对应的安装孔群。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板靠近第一板块或第二板块处还增加有橡胶垫块,所述装配孔群和安装孔群通过穿过橡胶垫板的固定件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尘组件包括靠近隧道开挖面设置的漏斗式吸尘口,其通过吸尘管连接有吸尘器,所述吸尘器依次通过风管和过滤箱连接有所述排气筒。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用于支撑漏斗式吸尘口的支架,所述支架呈倒V型支撑于水平面。
[001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淋组件,包括沿拱形结构内壁设置的主管道,垂直于主管道设置的支管道,以及位于支管道和垂直管道设置的喷淋头,所述喷淋头朝向隧道开挖面方向设置。
[002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帘包括第一阻隔帘以及第二阻隔帘,所述第一阻隔帘以及第二阻隔帘,沿拱架高度方向,磁吸连接。
[002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第一阻隔帘和/或第二阻隔帘上的第一管道通道和第二管道通道,所述第一管道通道和第二管道通道分别与支管道和除尘组件的部分穿过。
[002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阻隔帘为透明PVC结构构成的帘布结构。
[00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4]1、本技术将传统的隧道通风方法进行改善,将隧道开挖面附近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进行阻隔,在有限空间内将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处理、过滤,排出清净空气,起到通风除尘的作用;同时本技术将主体框架结构进行改进,设计成简易轻便的可拆卸式框架结构,方便该装置的组装、拆卸和运输。
[0025]2、本技术采用磁条式吸附的透明PVC隔断帘布隔绝开挖面施工产生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不仅有利于观察隔断空间内隧道施工情况和粉尘分布情况,而且基本不占用施工空间,可满足车辆、施工人员的同行。此外此装置还可借助移动装置实现该装置在洞内的整体移动,可以随着开挖面的推进向前移动。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的主视图;
[002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的右视图;
[002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拱架的组装图;
[003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拱架的拼装图;
[0031]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拱架与履带式小车的组装图;
[0032]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除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技术提供的供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中:
[0035]100、拱架;110、板块结构;120、卡扣组件;130、第一板块;140、第二板块;150、插槽;160、插块结构;170、装配孔群;180、螺栓孔;200、除尘组件;210、漏斗式吸尘口;220、支架;230、吸尘管;240、吸尘器;250、风管;260、过滤箱;270、排气筒;300、供水组件;310、水管;320、水箱;400、喷淋组件;410、主管道;420、支管道;430、喷淋头;500、粉尘阻隔结构;510、第一阻隔帘;520、第二阻隔帘;530、磁吸结构;540、第一管道通道;550、第二管道通道;600、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拱架,所述拱架至少通过两组板块结构拼装而成,以形成拱形结构;履带式小车,所述履带式小车通过顶板装配于所述拱形结构的下方,以带动拱架移动;供水组件,沿所述拱架顶部,铺设有供水组件;喷淋组件,沿所述拱形结构的内壁,所述喷淋组件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装配于所述拱架内,并与所述供水组件联通;粉尘阻隔组件,所述粉尘阻隔组件包括设置于拱架内的阻隔帘,沿所述拱形结构的横截面,所述阻隔帘形成阻隔面,将拱架两侧阻隔;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装配于所述拱架上,所述除尘组件将拱架靠近隧道开挖面的灰尘吸收,并处理后,经拱架另一侧的排气筒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块结构至少包括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所述第一板块以及第二板块至少包括插槽或与插槽对应的插块结构,且所述插槽两侧或插块结构上,设有螺栓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块或第二板块中,端部设置若干个装配孔构成的装配孔群,所述顶板以及履带式小车的安装壳上均设有与所述装配孔群对应的安装孔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隧道施工的阻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靠近第一板块或第二板块处还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扬赵晓涛刘辉安新周晓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安能集团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