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70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单节中段管;下段管,与连接一体的末端中段管连接;管帽,与连接一体的首端中段管连接;所述中段管和下段管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水孔,且管身外侧罩设有一层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管身上间隔开滤水孔,外包滤水无纺布,当土体受到挤压应力时,土中水通过滤水孔再到PVC管中,采用这种做法能保证在土体受到挤压时将土中水有效排出,减小土的挤压应力,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且可比原传统做法减少应力释放孔的设置数量,节省工程造价。工程造价。工程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

技术介绍

[0002]预制桩基础在工程应用中有造价低、施工进度快、场地整洁等优势,工程应用很广泛,但是预制桩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挤土应力,对周边已建建筑、道路、市政管沟、河道等会有很大的危害。实际工程中一般采用打应力释放孔和挖释放沟的施工措施。应力释放孔的工作原理为钻孔后在孔中放入排水媒介,当场地土受到打桩挤压应力时,将场地的水通过应力释放孔排出,以减小挤土应力。
[0003]传统做法有两种,第一种是钻孔后在孔中填入透水性较高的砂石排水,第二种是钻孔后在孔中放置外罩无纺布的毛竹片笼,通过毛竹笼排水。该两种施工方法都有很大的缺陷,第一种填入砂石的做法施工难度很大,因为钻孔很深,砂石很难有效填入钻孔中,影响土中水的排出。第二种放置毛竹笼的做法,毛竹笼的刚度很差,当预制桩的数量较多,挤土应力较大时,毛竹笼很容易损坏,导致排水效果丧失。且两种做法都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成本。
[0004]随着技术的进步,应力释放措施较传统做法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如现有公开号为CN213897232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应力释放孔结构》,其利用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代替粗砂回填,采用机械直接吊装,节约了人工,加快了施工进度。且具有一定弹性的内嵌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吸收土体变形明显,同时其本身的透水性能有效排放超静孔隙水压力,同时,相比常规应力释放孔粗砂瓜子片回填方式,聚乙烯复合管由于可以重复利用,成本大大降低。
[0005]但是,上述专利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以下缺点:(1)采用的是钢丝网骨架聚乙烯复合管,整根管放在应力释放孔中,因为管身是密闭的,实际土中排水只能从管底部往上排,排水效果不理想,土中挤压应力释放较小;(2)应力释放孔通长会比较长,淤泥层比较厚时会达到20米以上,复合管整根通长不好施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包括:
[0009]若干相互连接的中段管;
[0010]下段管,与连接一体的末端中段管连接;
[0011]管帽,与连接一体的首端中段管连接;
[0012]所述中段管和下段管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水孔,且管身外侧罩设有一层无纺布。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中段管两端以及下段管一端的外侧管壁上均开设有外螺纹,相邻所述中段管以及中段管与下段管之间均通过具有内螺纹的管接头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管帽内壁具有与首端中段管顶端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且管帽顶部为格栅式结构。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下段管底端连接有封闭尖头。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中段管、下段管和管接头均采用PVC材料制成。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单节所述中段管或者下段管的管长至少为5m。
[002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中,管身上间隔开滤水孔,外包滤水无纺布,当土体受到挤压应力时,土中水通过滤水孔再到PVC管中,采用这种做法能保证在土体受到挤压时将土中水有效排出,减小土的挤压应力,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且可比原传统做法减少应力释放孔的设置数量,节省工程造价。
[0025]2、本技术中,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应力释放孔孔深一般10~20米,所以单节中段管或者下段管的管长取为5m,各段管之间采用管接头连接,方便施工。
[0026]3、本技术中,管顶设置有格栅式管帽,保证有效排水且防止人员坠落。
附图说明
[002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的正视示意图;
[0028]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的中段管的正视示意图;
[002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的下段管正视示意图;
[0030]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的管接头的正视示意图;
[003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的管帽的仰视示意图。
[0032]图例说明:
[0033]1、中段管;2、下段管;3、无纺布;4、滤水孔;5、外螺纹;6、封闭尖头;7、管接头;8、管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5]请参阅图1

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应力释放管分段,包括:
[0036]若干相互连接的中段管1;
[0037]下段管2,与连接一体的末端中段管1连接,下段管2底端连接有封闭尖头6,可以有效避免泥土堵塞应力释放管,且不需要另外往释放孔中填充砂石,方便施工;
[0038]管帽8,与连接一体的首端中段管1连接,管帽8顶部为格栅式结构,用于防止土石坠入管中;
[0039]具体的,如图1

3所示,中段管1两端以及下段管2一端的外侧管壁上均开设有外螺纹5,相邻中段管1以及中段管1与下段管2之间均通过具有内螺纹的管接头7连接,管帽8内壁具有与首端中段管1顶端外螺纹5配合的内螺纹。
[0040]进一步地,可以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长度布置应力释放管。一般地,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应力释放孔孔深一般10~20米,所以单节中段管1或者下段管2的管长取为5m,各段管之间采用管接头7连接,方便施工。
[0041]其中,中段管1、下段管2和管接头7均采用PVC材料制成,采用成品PVC管,如DN250PVC管,PVC管取材简单,经济性好,必要时可现场制作。
[0042]如图1

3所示,中段管1和下段管2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水孔4,且管身外侧罩设有一层无纺布3作为滤水层。管身上间隔开滤水孔4,外包滤水无纺布3,当土体受到挤压应力时,土中水通过滤水孔4再到PVC管中,采用这种做法能保证在土体受到挤压时将土中水有效排出,减小土的挤压应力,加快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且可比原传统做法减少应力释放孔的设置数量,节省工程造价。
[0043]本技术的施工过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相互连接的中段管(1);下段管(2),与连接一体的末端中段管(1)连接;管帽(8),与连接一体的首端中段管(1)连接;所述中段管(1)和下段管(2)管壁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滤水孔(4),且管身外侧罩设有一层无纺布(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土桩基工程应力释放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段管(1)两端以及下段管(2)一端的外侧管壁上均开设有外螺纹(5),相邻所述中段管(1)以及中段管(1)与下段管(2)之间均通过具有内螺纹的管接头(7)连接。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红林柴世雄胡纪民盛伟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未来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