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350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减震缓冲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横板、U型板、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设置在U型板的内部用于实现整体的缓冲和减震;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阻尼柱、衔接块、阻尼杆和移动块,横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杆,U型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块,当横板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传递到阻尼柱,同时会使得第一连杆发生转动,从而迫使移动块滑动,在衔接块的配合下,冲击力传递到阻尼杆上,从而实现缓冲减震,并且在第二缓冲机构的配合下,可实现多级缓冲,回复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减震效果大大提升。减震效果大大提升。减震效果大大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减震缓冲
,具体为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减震缓冲机构,一种通过能量转换、对活动机件起缓冲减震作用的机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在进行组装产品以及安置设备时需要进行防震安装,此时需要使用减震缓冲机构;
[000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缓冲减震机构》(授权公告号CN206092798U)包括:底座和支撑座,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所述支撑座底端设置有缓冲连接杆,所述底座内部两端均设置有空腔滑槽,所述空腔滑槽内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减震滑块,所述底座端面且对应所述空腔滑槽设置有配合使用的对接接口,所述缓冲连接杆与所述减震滑块之间设置有穿过所述对接接口的缓冲减震杆;所述减震机包括减震外套、减震柱以及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环绕所述减震柱设置,所述减震柱活动设置在所述减震外套内;该专利虽然能够在满足方便的前提下,具有较好的缓冲作用和减震效果,延长了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结构较为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0004]但是该缓冲减震机构只是通过设置单一的弹簧,再配合减震滑块进行减震操作的,而依靠单一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不足以实现很好的减震缓冲效果,不具备多级减震的功能,减震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技术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可实现多级缓冲,回复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减震效果大大提升。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横板、U型板、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均设置在U型板的内部用于实现整体的缓冲和减震;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杆、阻尼柱、衔接块、阻尼杆和移动块,所述横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杆,所述U型板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柱,所述阻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横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且位于衔接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第一连杆的底端均与对应的移动块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的一侧与衔接块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
[0008]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横板的内部开设有空槽,所述U型板的顶部贯穿空槽且固定连接有限位板。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通槽、滑柱、滑块、第一弹簧和第二连杆,所述U型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底部与通槽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与U型板内壁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滑块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部转动连接
在连接板的底部。
[0010]扩充,当冲击力传递到连接板时,会带动第二连杆转动,从而带动滑块在滑柱的限制下滑动,使得第一弹簧产生形变,从而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实现缓冲效果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滑动连接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外侧且位于连接板和U型板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0012]扩充,T型杆对连接板起到限位作用,同时第二弹簧和T型杆的配合可对缓冲起到辅助作用
[0013]优选的,所述横板的底部且位于U型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为具有高耐磨性的聚四氟乙烯板材。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5]本技术通过设置,当横板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传递到阻尼柱,同时会使得第一连杆发生转动,从而迫使移动块滑动,在衔接块的配合下,冲击力传递到阻尼杆上,从而实现缓冲减震,并且在第二缓冲机构的配合下,可实现多级缓冲,回复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减震效果大大提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剖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20]其中:1、横板;2、U型板;3、空槽;4、限位板;5、第一缓冲机构;501、第一连杆;502、阻尼柱;503、衔接块;504、阻尼杆;505、移动块;6、滑槽;7、连接板;8、T型杆;9、第二缓冲机构;901、通槽;902、滑柱;903、滑块;904、第一弹簧;905、第二连杆;10、第二弹簧;11、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2]请参阅图1

4,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横板1、U型板2、第一缓冲机构5和第二缓冲机构9,第一缓冲机构5和第二缓冲机构9均设置在U型板2的内部用于实现整体的缓冲和减震;第一缓冲机构5包括第一连杆501、阻尼柱502、衔接块503、阻尼杆504和移动块505,横板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杆501,U型板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7,连接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块503,衔接块5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柱502,阻尼柱50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横板1的底部,连接板7的顶部且位于衔接块50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05,第一连杆501的底端均与对应的移动块505转动连接,移动块505的一侧与衔接块503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504。
[002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板1受到外力冲击时,会传递到阻尼柱502,同时会使得第一连杆501发生转动,从而迫使移动块505滑动,在衔接块503的配合下,冲击力传递到阻尼杆504上,从而实现缓冲减震,并且在第二缓冲机构9的配合下,可实现多级缓冲,回复效果明显,不易产生形变,同时减震效果大大提升。
[0024]具体的,U型板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6,连接板7滑动连接在滑槽6的内部,横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3,U型板2的顶部贯穿空槽3且固定连接有限位板4。
[002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4可有效对U型板2进行限位效果,保证U型板2的行程不会过大。
[0026]具体的,第二缓冲机构9包括通槽901、滑柱902、滑块903、第一弹簧904和第二连杆905,U型板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901,通槽90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滑柱902,滑柱90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滑块903,滑块903的底部与通槽901内壁的底部滑动连接,滑块903的一侧与U型板2内壁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904,滑块903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905,第二连杆905的顶部转动连接在连接板7的底部。
[002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冲击力传递到连接板7时,会带动第二连杆905转动,从而带动滑块903在滑柱902的限制下滑动,使得第一弹簧904产生形变,从而在第一弹簧904的弹力作用下实现缓冲效果。
[0028]具体的,连接板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T型杆8,T型杆8的外侧且位于连接板7和U型板2内壁的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包括横板(1)、U型板(2)、第一缓冲机构(5)和第二缓冲机构(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机构(5)和第二缓冲机构(9)均设置在U型板(2)的内部用于实现整体的缓冲和减震;所述第一缓冲机构(5)包括第一连杆(501)、阻尼柱(502)、衔接块(503)、阻尼杆(504)和移动块(505),所述横板(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杆(501),所述U型板(2)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衔接块(503),所述衔接块(50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阻尼柱(502),所述阻尼柱(502)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横板(1)的底部,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且位于衔接块(50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移动块(505),所述第一连杆(501)的底端均与对应的移动块(505)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块(505)的一侧与衔接块(503)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杆(5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减震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6),所述连接板(7)滑动连接在滑槽(6)的内部,所述横板(1)的内部开设有空槽(3),所述U型板(2)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亚文陈阳姚景会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捷晟睿拓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