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品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4213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线束检测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不良品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单元、锁止单元、解锁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供线束连接器插入的检测口和位于检测口内的检测头;所述解锁单元包括手动解锁装置和位于检测口内的弹性复位装置;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固定在检测口一侧的气缸锁,所述气缸锁和检测头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本方案通过在检测口内设置弹性复位装置,便于弹出解锁后的线束连接器,从而实现线束通路检测的快速判断,提高检测效率;另外,本方案使用气缸锁对线束连接器进行锁止限位和解锁,而气缸锁受控制单元自动控制,从而实现线束的自动锁止和解锁,便于提升线束解锁速度,进而提升线束检测效率。进而提升线束检测效率。进而提升线束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良品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线束检测系统
,具体涉及一种不良品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线束的通路检测是线束类产品必须经过的一道检验流程。检验员将线束两端分别插入测试装置的检测口后,若无法形成回路(开路或短路等情况)则判定为不良品(或不合格品),若形成回路则判定为良品(或合格品)。当结果为合格品时,检验员取下线束放在合格区;当结果为不合格品时,检验员会放入专用不合格区内。但此种情况下,在客户端仍然发现了不合格品。经查,由于工作节奏较快,检验员注意力不集中时,会将不合格品当成合格品放入合格区。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CN206583997U公布了一种线束通路检测不合格品枷锁装置,包括供线束连接器插入的检测口、位于检测口内的弹簧顶针,以及自动上锁组件;自动上锁组件包括上锁单元、自锁单元和预锁单元,上锁单元包括用于锁止线束连接器的手杆,手杆设有把手。当线束测试为不合格品时,线束无法从测试装置上取下,只有用钥匙开锁才能取下,以实现对不合格品的自动锁止。然而,现有技术仍然存在如下技术问题:现有技术测试为合格品时,手杆自锁消失,此时需要手动扳动手杆上的把手以预锁手杆(或复位手杆),避免其影响下一个线束连接器的插入;而手动扳动把手依然需要检测员手动操作,降低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意在提供不良品检测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预锁手杆(或复位手杆)需检测员手动扳动把手而减低检测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不良品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单元、锁止单元、解锁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供线束连接器插入的检测口和位于检测口内的检测头;所述解锁单元包括手动解锁装置和位于检测口内的弹性复位装置;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固定在检测口一侧的气缸锁,所述气缸锁和检测头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06]本方案的原理是:
[0007]当线束连接器插入检测口时,线束连接器压缩弹性复位装置并连通检测头,控制单元检测到检测头的电位变化会控制气缸锁启动,气缸锁对插入检测口的线束连接器的末端进行限位,将线束连接器锁在检测口内。当控制单元检测到线束为通路时会形成“OK信号”,并控制气缸锁收回,气缸锁收回即会解开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此时,被压缩的弹性复位装置恢复弹力推动线束连接器离开检测口,完成一个合格品(或称良品)线束的检测;而若是控制单元检测到线束为开路/短路,初步判定线束为不合格品(或称不良品),气缸锁继续保持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作用;此时需要操作手动解锁装置收回气缸锁,气缸锁再解开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实现线束连接器的解锁,解锁的线束连接器在弹性复位装置的弹力作用下弹出检测口,完成一个不良品线束的检测。
[0008]本方案的优点是:
[0009]1、与现有技术中合格品解锁时仍需要手动扳动把手后复位手杆以实现合格线束连接器的解锁相比,本方案使用气缸锁对线束连接器进行锁止限位和解锁,而气缸锁受控制单元自动控制,从而实现线束的自动锁止和解锁,便于提升线束解锁速度,进而提升线束检测效率。
[0010]2、本方案通过在检测口内设置弹性复位装置,便于弹出解锁后的线束连接器,从而实现线束通路检测的快速判断,提高检测效率。
[0011]3、本方案通过设置手动解锁装置,便于在线束通路检测为不良品时,可以手动开锁以实现线束连接器的解锁,不仅便于检测继续进行,还能通过对手动开锁次数的记录以确认不良品数量,计算产品的良品率以评价产品生产系统及生产方法的效果。
[0012]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顶针。
[0013]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弹簧顶针,便于其在线束连接器插入时收缩,而在锁止单元失去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效果时迅速恢复弹力将线束连接器弹出检测口,加快对线束通路检测结果的判断,提升检测效率。
[0014]优选的,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解锁部和钥匙,所述解锁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5]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配合使用解锁部和钥匙,手动操作实现线束连接器的解锁,作为参考,解锁部可使用电门锁。具体过程如下:当钥匙插入电门锁并转动到位后形成“OK信号”并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OK信号”后控制气动电磁阀收回锁片,实现对线束连接器的解锁。采用转动到位才能接通解锁的方式,可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意外插入钥匙接通手动解锁时可能出现的程序错乱。
[0016]优选的,所述检测口成对设置,所述气缸锁与检测口的数量相同。
[0017]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成对设置供位于线束两端的连接器插入的检测口,便于快速对线束的通路与否进行检测;而单独设置气缸锁对插入检测口内的线束连接器进行锁止,便于快速对线束检测结果进行判断,提升检测效率。
[0018]优选的,所述气缸锁包括锁片、气缸和气动电磁阀,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锁片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由气动电磁阀驱动,所述气动电磁阀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9]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组合设置气缸和锁片对线束连接器进行限位锁住和解锁,且通过启动电磁阀对气缸活塞杆的伸出和收回进行控制,便于实现锁片伸出和收回的自动控制,从而提升解锁速度,进而提升检测效率。具体过程如下:当线束连接器插入检测口时,控制单元控制气动电磁阀正向通气(设定气缸的活塞杆伸出的方向为正向通气),使得气缸活塞杆向外伸出,带动锁片向外伸出,伸出的锁片对线束连接器进行的限位;而当线束检测结果为通路,即线束产品为合格品时,控制单元检测到两个检测头之间的电位变化形成“OK信号”,控制单元在“OK信号”形成后则控制气动电磁阀反向通气(设定气缸的活塞杆收回的方向为反向通气),使得锁片被收回,收回的锁片失去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作用,线束连接器在弹簧顶针的作用下被弹出,实现线束连接器的自动解锁。
[0020]优选的,所述气缸锁还设有外壳,外壳靠近检测口的一侧设有供锁片穿过的开口,气缸固定在外壳远离检测口的一侧。
[0021]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外壳,外壳将气缸和锁片覆盖保护起来,有效避免气缸和锁片的意外损坏。
[0022]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显示器和计数模块,所述气动电磁阀、检测头、解锁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23]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设置电连接的控制器、显示器和技术模板,便于对检测过程中的回路导通情况进行监控,并对同一批次中的不良品数量进行自动计数,便于检测完成后计算该批次产品的良品率。具体过程如下:当线束的两端连接器均插入检测口后,检测头对线束通路情况形成检测信号:(1)构成回路时,控制器形成“OK信号”并控制气动电磁阀反向通气,使得锁片被收回,收回的锁片失去对线束连接器的限位作用,解锁线束连接器;(2)未构成回路,则控制器形成“NG信号”,锁片持续保持限位状态;在手动解锁后,手动解锁端给予控制器“OK信号”,控制器再控制气缸锁收回锁片,端子在弹簧顶针作用下弹出;同时,每使用一次手动解锁,则会在计数模块的“不合格”+1计数。
附图说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不良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单元、锁止单元、解锁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供线束连接器插入的检测口和位于检测口内的检测头;所述解锁单元包括手动解锁装置和位于检测口内的弹性复位装置;所述锁止单元包括固定在检测口一侧的气缸锁,所述气缸锁和检测头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良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顶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不良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解锁装置包括解锁部和钥匙,所述解锁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良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久坤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