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质燃烧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采暖炉大多采用条形孔水平设置的平板式铸铁炉排(俗称炉箅子)来承托燃料(木柴、秸秆等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并兼具落灰和通风的作用,但为了避免燃料与炉壁接触并确保燃料充分燃烧,需在炉膛内壁上抹2
‑
3cm厚的耐火层[黄泥土层(干燥后形成土陶隔热层)或耐火水泥与耐火沙以质量比为1:2配制的耐火水泥砂浆层],但其均存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通常耐火层在一两年后就会开裂脱落,且修复工艺繁琐,虽然这两种方法提高了炉膛温度,也改善了燃烧效果,但是减小了炉壁的受热面积,降低了热效率,另外目前平板式炉排多是固定在炉体内(其进风通道单一,仅靠炉排上条形孔由下向上通风),其上端燃料燃烧一段时间后灰烬会把进风孔堵住,不能进风,会降低燃烧速度,使燃料燃烧不充分,进而会降低供暖温度,影响供暖效果,因此需要经常清透炉排的灰烬,但还是会经常出现进气不足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r/>[000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形的炉排本体(11),所述炉排本体(11)的槽口朝上,所述炉排本体(11)的上端设置有挂接部(12),所述炉排本体(1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落灰孔(1121),所述炉排本体(11)的侧壁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1113),所述挂接部处设有第二进风孔(121),且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竖向斜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的上端朝向所述炉排本体(11)中部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本体(11)包括筒壳(111)和底板(112),所述筒壳(111)竖向设置且其上下贯通,所述筒壳(111)的下端向内翻边形成环挡(1111),所述底板(112)水平置于所述筒壳(111)内,并托在所述环挡(1111)上,所述筒壳(111)和底板(112)共同围合成槽体形,所述进气落灰孔(1121)设置在所述底板(112)上,所述筒壳(111)的外侧壁上沿竖向凹设有多个沿环向间隔分布的条形槽(1112),所述条形槽(111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贯穿所述筒壳(111)的下端,所述条形槽(1112)的槽底壁与所述筒壳(111)内贯通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孔(1113),每个所述条形槽(1112)的上端分别构成一个所述挂接部(12),所述第二进风孔(121)设置在所述挂接部(12)处,且第二进风孔(121)的下端与所述条形槽(1112)贯通,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的上端贯穿所述筒壳(111)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落灰孔(1121)和第一进风孔(1113)均为条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条形槽(1112)在所述筒壳(111)侧壁上沿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5.一种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2)、排烟管(3)和如权利要求1
‑
4任一项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所述炉体(2)竖向设置,且所述炉体(2)的上端敞口,所述炉体(2)内中部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环向间隔分布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挂耳(21),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置于所述炉体(2)内,且所述挂接部(12)托在所述挂耳(21)上以将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悬设在所述炉体(2)内,并将所述炉体(2)的炉腔隔断,所述炉体(2)侧壁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彬,孙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曦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