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170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包括槽体形的炉排本体,所述炉排本体的槽口朝上,所述炉排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挂接部,所述炉排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落灰孔,所述炉排本体的侧壁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所述挂接部处设有第二进风孔,且所述第二进风孔竖向斜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上端朝向所述炉排本体中部的上方,其可使得炉排本体内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从多个角度通入空气,而生物质颗粒燃料在高温作用下充分气化成可燃的烟气,而烟气在炉体内上端充分燃烧。而烟气在炉体内上端充分燃烧。而烟气在炉体内上端充分燃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质燃烧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采暖炉及烤火餐桌。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采暖炉大多采用条形孔水平设置的平板式铸铁炉排(俗称炉箅子)来承托燃料(木柴、秸秆等生物质燃料)在炉膛内燃烧,并兼具落灰和通风的作用,但为了避免燃料与炉壁接触并确保燃料充分燃烧,需在炉膛内壁上抹2

3cm厚的耐火层[黄泥土层(干燥后形成土陶隔热层)或耐火水泥与耐火沙以质量比为1:2配制的耐火水泥砂浆层],但其均存在使用寿命短的缺陷,通常耐火层在一两年后就会开裂脱落,且修复工艺繁琐,虽然这两种方法提高了炉膛温度,也改善了燃烧效果,但是减小了炉壁的受热面积,降低了热效率,另外目前平板式炉排多是固定在炉体内(其进风通道单一,仅靠炉排上条形孔由下向上通风),其上端燃料燃烧一段时间后灰烬会把进风孔堵住,不能进风,会降低燃烧速度,使燃料燃烧不充分,进而会降低供暖温度,影响供暖效果,因此需要经常清透炉排的灰烬,但还是会经常出现进气不足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从多个角度通风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包括槽体形的炉排本体,所述炉排本体的槽口朝上,所述炉排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挂接部,所述炉排本体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落灰孔,所述炉排本体的侧壁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所述挂接部处设有第二进风孔,且所述第二进风孔竖向斜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上端朝向所述炉排本体中部的上方。
[0005]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排本体内缓慢氧化时(缓慢的燃烧,这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可燃烟气),炉排本体内缓慢燃烧所产生的灰烬能经炉排本体下端的进风落灰后掉落,同时进风落灰口能向炉排本体内通入少量的空气供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排本体内缓慢的氧化,而炉排本体内产生的烟气向上逸出炉排本体外,而炉排本体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孔可部分的向炉排本体内通入空气以供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炉排本体内缓慢的氧化,同时还可与第二进风孔一起向炉排本体上方通入空气以使得烟气在炉体内燃烧形成明火,由于其炉排本体内下方的生物质颗粒燃料源源不断的进行缓慢氧化,故其可避免或减少结焦。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排本体包括筒壳和底板,所述筒壳竖向设置且其上下贯通,所述筒壳的下端向内翻边形成环挡,所述底板水平置于所述筒壳内,并托在所述环挡上,所述筒壳和底板共同围合成槽体形,所述进气落灰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筒壳的外侧壁上沿竖向凹设有多个沿环向间隔分布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贯穿所
述筒壳的下端,所述条形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筒壳内贯通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孔,每个所述条形槽的上端分别构成一个所述挂接部,所述第二进风孔设置在所述挂接部处,且第二进风孔的下端与所述条形槽贯通,所述第二进风孔的上端贯穿所述筒壳的上端。
[0007]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如此使得底板是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筒壳内,此时可根据需要对底板进行维护保养,同时在炉排本体内拍灰不畅时,可从下方敲击底板以加速排灰,且条形槽的下端筒壳的下端贯通,故炉排本体下方的空气经条形槽由下向上流动并经第一进风孔送入至炉排本体内或上方。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气落灰孔和第一进风孔均为条形孔。
[0009]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拍灰效果佳,且进风效果好,尤其是第一进风孔竖向设置,这样可使得其在竖向上均能向炉排本体内通风,由于炉排本体内装纳有生物质颗粒燃料,故第一进风孔由下向上其通风效果愈佳。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所述条形槽在所述筒壳侧壁上沿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
[0011]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00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热效率高,同时生物质颗粒燃料燃烧更为充分的采暖炉。
[001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暖炉,包括炉体、排烟管和如上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所述炉体竖向设置,且所述炉体的上端敞口,所述炉体内中部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环向间隔分布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挂耳,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置于所述炉体内,且所述挂接部托在所述挂耳上以将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悬设在所述炉体内,并将所述炉体的炉腔隔断,所述炉体侧壁的下端设有清灰口和进风口,且所述清灰口处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清灰门,所述进风口处设有风量调节阀,所述炉体侧壁上对应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的位置处设置有点火孔,所述炉体侧壁上位于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上方设置有进料机构,生物质颗粒燃料经所述进料机构送入至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内,所述排烟管水平设置,且其一端与所述炉体内上端连通,其另一端的上端设置有出烟口。
[00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使得生物质颗粒燃料置于炉排的槽内,炉排内的生物质在点燃后,此时进风口进入炉腔内的空气一部分经进气落灰孔和第一进气孔进入到炉排内下端以供生物质颗粒燃料热解气化(缓慢氧化)产生可燃的烟气,而另一部分空气经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进入炉排本体的上方,而产生的烟气向上移动并与炉排本体上方的空气混合后燃烧形成明火(明火与炉排本体内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之间具有一段间距,类似于悬浮燃烧),而且生物质在热解气化时,其燃烧更为充分,且在炉排内不易结焦,同时最终排出的尾气中氮氧化物含量更低。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炉体的内上端设置有环形的旋流聚火机构,所述旋流聚火机构用以将所述炉体内上端的火焰导流至呈旋流并聚集在所述炉体的炉口处。
[00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旋流聚火机构,使得火焰在所述旋流聚火机构的作用下向炉口中部聚集,并呈旋流状向上流动,而在炉口放置锅具时,旋流的火焰在锅底进行加热,其加热效果更好,故其炊事性能更佳。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旋流聚火机构包括环筒和多个导流板,所述环筒竖向设置在所述炉体的内上端,且所述环筒的两端均向外弯折至相互远离并与所述炉体内部连接,所
述环筒与所述炉体的侧壁共同围合形成环形的腔室,所述排烟管的一端与所述腔室内连通,所述环筒的上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排气孔,多个所述导流板沿环向间隔均匀的设置在所述环筒的下端,且所述导流板在所述环筒下端在周向上倾斜设置,且多个所述导流板在周向上的倾斜方向一致,相邻两个所述导流板之间形成旋流通道。
[00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聚火效果好,同时使得燃烧产生的尾气经排气孔进入到腔室内,并最终经排烟管排走。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进料机构为进料搅龙,所述进料搅龙的出料端穿入至所述炉体内,并位于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的上方。
[00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可由进料搅龙来向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形的炉排本体(11),所述炉排本体(11)的槽口朝上,所述炉排本体(11)的上端设置有挂接部(12),所述炉排本体(11)的底壁上设置有多个进气落灰孔(1121),所述炉排本体(11)的侧壁的中部设有多个第一进风孔(1113),所述挂接部处设有第二进风孔(121),且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竖向斜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的上端朝向所述炉排本体(11)中部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排本体(11)包括筒壳(111)和底板(112),所述筒壳(111)竖向设置且其上下贯通,所述筒壳(111)的下端向内翻边形成环挡(1111),所述底板(112)水平置于所述筒壳(111)内,并托在所述环挡(1111)上,所述筒壳(111)和底板(112)共同围合成槽体形,所述进气落灰孔(1121)设置在所述底板(112)上,所述筒壳(111)的外侧壁上沿竖向凹设有多个沿环向间隔分布的条形槽(1112),所述条形槽(1112)的下端向下延伸至贯穿所述筒壳(111)的下端,所述条形槽(1112)的槽底壁与所述筒壳(111)内贯通形成所述第一进风孔(1113),每个所述条形槽(1112)的上端分别构成一个所述挂接部(12),所述第二进风孔(121)设置在所述挂接部(12)处,且第二进风孔(121)的下端与所述条形槽(1112)贯通,所述第二进风孔(121)的上端贯穿所述筒壳(111)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落灰孔(1121)和第一进风孔(1113)均为条形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条形槽(1112)在所述筒壳(111)侧壁上沿环向间隔均匀的分布。5.一种采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2)、排烟管(3)和如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所述炉体(2)竖向设置,且所述炉体(2)的上端敞口,所述炉体(2)内中部的内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环向间隔分布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挂耳(21),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置于所述炉体(2)内,且所述挂接部(12)托在所述挂耳(21)上以将所述盆形生物质气化炉排(1)悬设在所述炉体(2)内,并将所述炉体(2)的炉腔隔断,所述炉体(2)侧壁的下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彬孙安琪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曦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