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064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用于给功率单元散热,包括:蒸发器、设置于蒸发器上方的具有通风孔的冷凝器、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汽管和液管,蒸发器、冷凝器、汽管和液管内填充有相变材料,功率单元设置于蒸发器外侧,冷凝器将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两个以上的散热风道,每个冷凝器两侧的散热风道分别为进风道和出风道,进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进风口的散热孔,出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出风口的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设置有独立的散热空腔,并在散热空腔内设置有散热风道,加速了冷凝器周围的气体流通,散热效果非常好,散热效率高;模块化设置,散热风道的设置简单、安装方便,维护方便。维护方便。维护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散热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功率单元作为变频器主回路的主要部分,是使用功率电力电子器件进行整流、滤波、逆变的部件。随着行业的发展,变频器的功率越来越大,而体积越做越小,故功率单元的功率密度越来越大。随着功率单元功率密度的增大,对功率单元的散热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0003]现有技术普通的铝型材散热器已无法满足要求,故二相流相变散热器的使用逐渐增多。二相流相变散热器通常包括:蒸发器、冷凝器以及连通蒸发器与冷凝器的汽管和液管,在这些部件连通的内空回路中充填可凝缩的冷媒工质,通过冷媒工质的汽化液化循环对功率单元进行散热。
[0004]然而,现有技术通常直接将功率单元的散热器固定在变频器的机柜内,因为没有对应的风道,散热效果不好;为提高散热效率,需要专门在机柜内给散热器设置散热风道,散热风道设置非常不方便,且不利于后期维护。
[0005]因而,急需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维护方便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维护方便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0007]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用于给功率单元散热,包括: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上方的具有通风孔的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汽管和液管,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所述汽管和所述液管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功率单元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外侧,所述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还包括将所述冷凝器围成独立散热空腔的底板、顶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两个以上的散热风道,每个所述冷凝器两侧的散热风道分别为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进风口的散热孔,所述出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出风口的散热孔。
[0008]优选地,上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围成长方体的独立散热空腔。
[0009]优选地,上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三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四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五散热孔。
[0010]进一步优选地,上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独立散热空腔的中间位置或者设置于靠近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位置。
[0011]优选地,上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冷凝器位于同一平面并排设置,两所述
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六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七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八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第四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九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四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十散热孔。
[0012]进一步优选地,两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独立散热空腔的中间位置或者设置于靠近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位置。
[0013]优选地,两所述冷凝器之间设置有与所述前板平行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分割为第五散热风道和第六散热风道、将所述第四散热风道分割为第七散热风道和第八散热风道,所述第六散热孔同时连通所述第五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六散热风道,所述第八散热孔同时连通所述第七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八散热风道,所述第九散热孔同时连通所述第七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八散热风道;所述后板的所述第五散热风道位置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十三散热孔。
[0014]优选地,上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冷凝器呈“V”字形设置,两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九散热风道、第十散热风道和第十一散热风道,所述第十散热风道设置在两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十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九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十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十散热风道的对应位置处的第十三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第十四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十五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十一散热风道的对应位置处的第十六散热孔。
[0015]优选地,上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冷凝器呈左右间隔平行设置,两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十二散热风道、第十三散热风道和第十四散热风道,所述第十三散热风道设置在两所述冷凝器之间,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十七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十二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十八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十三散热风道的对应位置处的第十九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第十三散热风道的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十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二十一散热孔、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十四散热风道的对应位置处的第二十二散热孔。
[0016]优选地,上述冷凝器平行于所述左侧板。
[0017]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的冷凝器设置在蒸发器上方,汽管和液管连通蒸发器和冷凝器,功率单元设置于蒸发器外侧。工作时,功率单元产生热量,蒸发器吸收功率单元的热量后,其内部的相变材料沸腾汽化,通过汽管进入冷凝器,冷凝器向其他介质(例如流经冷凝器的冷风)释放热量后,其内部汽化的相变材料冷凝成液态;然后,通过液管回流到蒸发器,如此循环持续下去,实现热源热流量的持续传输和散发。
[0018]本技术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设置底板、顶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将冷凝器围成独立散热空腔,冷凝器将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两个以上的散热风道,即可以根据冷凝器的数量和位置设置,将散热风道设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冷凝器两侧的散热风道分别为进风道和出风道,进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进风口的散热孔,出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出风口的散热孔。工作时,外面的冷风从进风口进入进风道,再通过冷凝器的通风孔,冷风经过冷凝器,吸收冷凝器热量后变成热风,热风进入出风道,由出风道
的出风口排出,进而实现对冷凝器的快速降温。
[0019]可以根据变频器内机柜风机和机柜内进出风口的位置,将冷凝器其中一侧的散热风道的散热孔设置为进风口,冷凝器另一侧的散热风道的散热孔设置为出风口。当然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风口、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出风口。
[0020]因本技术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设置有独立的散热空腔,并在散热空腔内设置有散热风道,结构非常简单;配合变频器机柜的风机和机柜的进出风口位置,加速冷凝器周围的气体流通,散热效果非常好,散热效率高。在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设置散热风道,安装时,只需将具有散热风道的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整体放入机柜固定即可,模块化设置,不需要如现有技术那样专门给散热器设置散热风道,故散热风道的设置简单、操作方便,出现问题时只需对散热结构进行维护,维护方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用于给功率单元散热,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设置于所述蒸发器上方的具有通风孔的冷凝器、连通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的汽管和液管,所述蒸发器、所述冷凝器、所述汽管和所述液管内填充有相变材料,所述功率单元设置于所述蒸发器外侧,所述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还包括将所述冷凝器围成独立散热空腔的底板、顶板、前板、后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两个以上的散热风道,每个所述冷凝器两侧的散热风道分别为进风道和出风道,所述进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进风口的散热孔,所述出风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作为出风口的散热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所述顶板、所述前板、所述后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围成长方体的独立散热空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一个,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一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二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三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四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二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五散热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独立散热空腔的中间位置或者设置于靠近所述左侧板或所述右侧板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数目为两个,两所述冷凝器位于同一平面并排设置,两所述冷凝器将所述独立散热空腔分割成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所述散热孔包括:设置于所述左侧板的第六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前板的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七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第八散热孔、设置于所述顶板的所述第四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九散热孔、设置于所述后板的所述第四散热风道对应位置处的第十散热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率单元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华圣周泽平曾建友宋彦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禾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