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集成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4004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电池模组及集成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散热板、电芯组以及模组端板,电芯组设置于散热板上,模组端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模组端板沿第一方向设置于电芯组的两端,模组端板为L形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板和横板,竖板与电芯组的端面抵接并支撑于散热板上,横板支撑于散热板上,竖板和横板上均设置有连接电箱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竖板上的第一连接件和横板上的第二连接件能够分别贯穿竖板和横板后再贯穿散热板与电箱固定连接。该电池模组通过将模组端板设置为L形板,增加模组端板的横板与电箱连接,提高了电池模组的连接强度,能够适用于工程机械的较大的振动冲击工况。械的较大的振动冲击工况。械的较大的振动冲击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集成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集成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电动工程机械的工况一般比较恶劣,振动冲击比较大且作业时间长。因此,对集成电池包以及其内部的电池模组的连接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的两端设置有模组端板,且模组端板和电芯组均设置于散热板上,模组端板仅为竖直板,并通过螺栓沿竖直方向贯穿模组端板和散热板后与集成电池包的电箱固定连接,为了提高连接强度,可通过增加模组端板的厚度,以使用规格较大的螺栓,但模组端板的外侧面需要固定设置线束、线排以及水管等部件,模组端板的厚度增大则导致上述部件突出散热板的边缘,占用更多空间,进而增大整体电池模组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提高与电箱的连接强度。
[0004]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电池模组,包括:
[0006]散热板;
[0007]电芯组,所述电芯组设置于所述散热板上;
[0008]模组端板,设置有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板(11);电芯组(12),所述电芯组(12)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1)上;模组端板(13),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模组端板(13)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电芯组(12)的两端,所述模组端板(13)为L形板,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板(131)和横板(132),所述竖板(131)与所述电芯组(12)的端面抵接并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1)上,所述横板(132)设置于所述散热板(11)上,所述竖板(131)和所述横板(13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电箱的第一连接件(1311)和第二连接件(1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31)的厚度小于所述横板(132)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1311)和所述第二连接件(1321)均设置多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31)背离所述电芯组(12)的端面设置为蜂窝状;所述横板(132)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凹槽(132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11)包括底板(111)和中间立板(112),所述中间立板(112)垂直设置于所述底板(111)上,所述电芯组(12)设置两排,两排所述电芯组(12)均设置于所述底板(111)上,并分别位于所述中间立板(112)的两侧,两排所述电芯组(12)均与所述中间立板(112)抵接,且所述底板(111)和所述中间立板(112)均能够使所述电芯组(12)进行冷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11)和所述中间立板(112)均设置有液体通道以及连通所述液体通道的进口和出口,冷却液体能够通过所述进口流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韦林朱斌强赵明张强吴方明宋赖福唐斌王松林朱泉明覃何康谢双微农棉庚李建华刘子诚张波红董晓锋董利超卢世能卢德新张璇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