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9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继电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辅助静簧片和辅助动簧片;衔铁罩,所述衔铁罩内设置有衔铁件;推杆件,所述衔铁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件,用于带动所述推杆件移动,通过所述推杆件来推动所述辅助动簧片,以导通所述辅助动簧片和所述辅助静簧片。根据本实施例,直接利用推杆件来直接推动辅助动簧片与辅助静簧片接触以此实现辅助触点的导通;并且推杆件在衔铁件的作用下移动,使得推杆件的复位无需依赖辅助动簧片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力,而是依赖推杆件自身所受到的衔铁件驱动力复位,使得推杆件和辅助动簧片分开,降低推杆件和辅助动簧片产生粘结的可能性,保证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继电器的正常工作。继电器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继电器


[0001]本技术涉及继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0002]继电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故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目前,对于继电器的接触监测,通常通过增设辅助触点外接监测线的方式进行,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2874330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辅助触点的接触器,其中当动触点向静触点移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推杆向上移动,以使得推杆带动动簧片向静簧片移动,动触点与静触点接通时,动簧片与静簧片接通。
[0003]然而,由于需要推杆带动动簧片向静簧片移动,因此推杆会与动簧片抵接于一起,当动触点远离静触点时,由于动触点和推杆并没有固定结构,因此推杆并不会跟随动触点运动,推杆的复位很大程度上依赖动簧片的弹性形变产生的力,但长期使用后,由于通电发热,结合推杆需要经常与动簧片抵接,推杆和动簧片极其容易相粘结,当推杆和动簧片粘结时会造成推杆无法复位,影响继电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辅助静簧片(4)和辅助动簧片(5);衔铁罩(91),所述衔铁罩(91)内设置有衔铁件(63);推杆件(6),所述衔铁件(63)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件(6),用于带动所述推杆件(6)移动,通过所述推杆件(6)来推动所述辅助动簧片(5),以导通所述辅助动簧片(5)和所述辅助静簧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支撑件(3),所述支撑件(3)沿所述推杆件(6)轴向贯穿设置有避位孔(31),所述避位孔(31)和所述推杆件(6)位于同一轴线上,用于使所述推杆件(6)推动所述辅助动簧片(5)的推动端穿过所述避位孔(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动点接头(62),所述动点接头(62)连接于所述推杆件(6),所述推杆件(6)的推动端位于所述动点接头(62)和所述避位孔(3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静簧片(4)的一端弯折形成有夹口结构的静簧夹紧端(41),所述支撑件(3)的顶端凹设有供所述静簧夹紧端(41)装配的第一安装槽(32);和/或,所述辅助动簧片(5)的一端弯折形成有夹口结构的动簧夹紧端(51),所述支撑件(3)的顶端凹设有供所述动簧夹紧端(51)装配的第二安装槽(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簧夹紧端(4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静簧夹持臂(411),两个所述静簧夹持臂(411)呈U字形或V字形结构,所述静簧夹持臂(411)形成三段弯折结构且呈折线形弯折状或波浪形弯折状;和/或,所述动簧夹紧端(51)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动簧夹持臂(511),两个所述动簧夹持臂(511)呈U字形或V字形结构,所述动簧夹持臂(511)形成三段弯折结构且呈折线形弯折状或波浪形弯折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继电器,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其于爱荣唐俊平牙敬用李文静朱陆宁罗捷上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三友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