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明辉专利>正文

一种传动机构及省力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966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及省力自行车,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通过链条传动,链条易掉易坏且骑行较为费力的技术问题。该传动机构包括壳体和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连杆机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第一转轮与驱动轮相传动连接,连杆机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相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连接点与第一转轮的距离大于第一转动连接点与第二转轮的距离;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分别设在第二转轮与从动轮两者连线左右两侧,从动轮与驱动轮转动方向相同,当第二转轮顺向转动时,第二转轮通过第一轮组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当第二转轮逆向转动时,第二转轮通过第二轮组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动机构及省力自行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传动机构及省力自行车。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
[0003]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包括脚踏、曲柄、链轮、链条和飞轮,链轮作为驱动轮,飞轮作为从动轮,驾驶者通过脚蹬脚踏,通过曲柄带动链轮转动,进而通过链条带动飞轮转动,从而带动后轮以及前轮共同行驶。但是,在骑行过程中,链条极易从链轮和飞轮上掉落,且链条易受力变形损坏,骑行较为费力。
[0004]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通过链条传动,链条易掉易坏且骑行较为费力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动机构及省力自行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自行车通过链条传动,链条易掉易坏且骑行较为费力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技术提供的传动机构,能与具有驱动轮和从动轮的车体进行配合使用,包括壳体以及可转动架设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连杆机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其中:
[0008]所述第一转轮能与所述驱动轮相传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轮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与所述壳体的连接位置记为第一转动连接点,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与所述第一转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与所述第二转轮之间的距离;
[0009]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从动轮两者连线的左右两侧,所述从动轮与所述驱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二转轮顺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所述第一轮组能带动所述从动轮逆向转动;当所述第二转轮逆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轮通过所述第二轮组能带动所述从动轮逆向转动。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侧部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的偏心位置之间,所述第三杆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轮的偏心位置之间。
[0011]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弯头结构,所述弯头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三杆体的靠近所述第二转轮的位置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组包括第一飞轮、第三转轮和第四转轮,所述第一飞轮与所
述第二转轮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飞轮的中心转轴与所述第三转轮相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一飞轮与所述第三转轮形成仅能逆向传动的单向传动结构,所述第四转轮传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轮组包括第二飞轮和第五转轮,所述第二飞轮与所述第二转轮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飞轮的中心转轴与所述第五转轮相固定连接,以使所述第二飞轮与所述第五转轮形成仅能顺向传动的单向传动结构,所述第五转轮与所述从动轮相传动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转轮与所述壳体之间为可拆卸式连接,所述第四转轮能传动设置于所述第三转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飞轮和所述第二飞轮为单级飞轮。
[0016]本技术提供的省力自行车,包括车本体、驱动轮、从动轮和上述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驱动轮相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与所述从动轮相传动连接,所述壳体架设在所述车本体上。
[0017]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的传动机构,通过设置壳体以及可转动连接架设在壳体上的第一转轮、第二转轮、连杆机构、第一轮组、第二轮组,第一转轮能与驱动轮相传动连接,连杆机构的第一端与第一转轮相转动连接,连杆机构的第二端与第二转轮相转动连接,连杆机构与壳体的连接位置记为第一转动连接点,第一转动连接点与第一转轮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转动连接点与第二转轮之间的距离,即利用杠杆原理,第一转轮与驱动轮相配合,通过对连杆机构的第一端施加较小的力,即可轻松带动连接机构的第二端牵引第二转轮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轮组或第二轮组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骑行更加省力。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分别设置在第二转轮与从动轮两者连线的左右两侧,从动轮与驱动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均可为逆向转动,当第二转轮顺向转动时,第二转轮通过第一轮组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当第二转轮逆向转动时,第二转轮通过第二轮组能带动从动轮逆向转动,即连杆机构牵引第二转轮转动,第二转轮不论是顺向转动或逆向转动,均能带动从动轮与驱动轮同向转动。本技术通过连杆与多个齿轮相互配合的结构,能够改变现有技术中的链轮与链条的传动结构,本技术省力且不易坏,不易掉,另外当脚踏带动驱动轮正常转动时,自行车通过传动机构始终保持正常行驶,不受干扰。骑行人员正常骑行的过程中,脚蹬驱动轮带动本技术传动机构的第一转轮进行转动,通过连杆机构带动第二转轮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轮组或第二轮组驱使从动轮逆向转动,从动轮可相当于自行车的后部飞轮,进而使后轮不停按前进方向行驶且明显比现有的自行车的链轮链条传动省力。连杆机构以杠杆形式连接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有明显省力作用且不易坏,第二转轮通过第一轮组或第二轮组驱使从动轮逆向转动,能确保自行车正常行驶。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省力自行车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第二转轮沿顺向转动时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当第二转轮沿逆向转动时的传动机构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弯头结构的位置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飞轮与第三转轮的位置示意图。
[0025]图中1

第一转轮;2

第二转轮;3

连杆机构;4

第一轮组;5

第二轮组;6

壳体;7

第一转动连接点;8

第一杆体;9

第二杆体;10

第三杆体;11

弯头结构;12

第一飞轮;13

第三转轮;14

第四转轮;15

第二飞轮;16

第五转轮;1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动机构,能与具有驱动轮(18)和从动轮(19)的车体进行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6)以及可转动架设在所述壳体(6)上的第一转轮(1)、第二转轮(2)、连杆机构(3)、第一轮组(4)、第二轮组(5),其中:所述第一转轮(1)能与所述驱动轮(18)相传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1)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轮(2)相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3)与所述壳体(6)的连接位置记为第一转动连接点(7),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7)与所述第一转轮(1)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7)与所述第二转轮(2)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轮组(4)和所述第二轮组(5)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轮(2)与所述从动轮(19)两者连线的左右两侧,所述从动轮(19)与所述驱动轮(18)的转动方向相同,当所述第二转轮(2)顺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轮(2)通过所述第一轮组(4)能带动所述从动轮(19)逆向转动;当所述第二转轮(2)逆向转动时,所述第二转轮(2)通过所述第二轮组(5)能带动所述从动轮(19)逆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第一杆体(8)、第二杆体(9)和第三杆体(10),所述第一杆体(8)的侧部与所述壳体(6)通过所述第一转动连接点(7)相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杆体(9)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8)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轮(1)的偏心位置之间,所述第三杆体(1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杆体(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转轮(2)的偏心位置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包括弯头结构(11),所述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朱明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