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843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钢轨检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该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包括U形架,所述U形架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中轴处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该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钢轨表面的凹坑进行深度检测,通过设置有测量组件,当通过转轴和滚轮使得装置在钢轨表面向前滑动,配合拉环和矩形通槽,使得限位杆离开矩形细槽,可以在左板内部上下运动,同时圆杆被放入竖槽内,同时配合贴紧弹簧和圆环,将测量杆底端抵紧钢轨表面,当测量杆底端逐渐向凹坑底部滑动时,会带动指针在刻度表上向下运动,因此可以方便地测量读取凹坑深度。取凹坑深度。取凹坑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


[0001]本技术涉及钢轨检测
,具体为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

技术介绍

[0002]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而使线路设备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0003]同时在铁路轨道中,随着钢轨服役时间增加,沿钢轨踏面会出现深度不一的凹坑,而该现象一旦形成,不仅会缩短钢轨的寿命,还会在列车经过时产生剧烈的振动和刺耳的噪声,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0004]为了对钢轨进行检修修复,需提前对钢轨进行凹坑深度检测,传统方式是人工手动测量,这样测量精度不高,且较为麻烦,目前普遍使用测量器,但是目前的深度测量器结构较为复杂,使用也不太简单方便高效,上手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包括U形架,所述U形架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中轴处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所述U形架顶端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右板,所述U形架顶端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左板,所述U形架左侧设置有测量组件,所述测量组件包括测量杆,所述左板内部滑动套接有测量杆,所述左板顶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细槽,所述左板顶部开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通槽,所述测量杆底端弧形外壁固定连接圆环弧形内壁,所述测量杆外侧套接有贴紧弹簧,所述测量杆底端内部卡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位于贴紧弹簧的正上方,所述测量杆顶部固定安装有拉环。
[0007]优选的,所述矩形细槽与矩形通槽呈垂直关系,所述矩形细槽深度为左板厚度的一半,所述矩形细槽大小与限位杆大小相适配,所述矩形通槽贯穿左板,所述矩形通槽的长和宽略大于限位杆的长和宽,以使得限位杆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左板内部上下运动。
[0008]优选的,所述测量杆顶端右侧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圆杆,所述圆杆远离测量杆的一端前侧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指针。
[0009]优选的,所述左板顶部右端固定连接矩形块底部,所述矩形块位于测量杆的右侧,所述矩形块内侧开设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竖槽,所述圆杆远离测量杆的一端弧形外壁滑动贴合竖槽内部,所述指针右端外壁滑动贴合矩形块左侧外壁,所述矩形块左侧前端外壁固定安装有镶嵌在内部的刻度表,所述指针远离圆杆的一端位于刻度表的正上方。
[0010]优选的,所述U形架外侧设置有辅助组件,所述辅助组件包括鼓风机,所述U形架顶部固定安装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出风端固定连接导管一端,所述导管另一端固定安装有
出风口,出风口使得吹风的面积更大。
[0011]优选的,所述导管竖直段卡接右板弧形内壁,所述出风口底部所处水平面位于滚轮最低端的上方,这样出风口底部将位于钢轨的上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3]1、该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为了更加方便地对钢轨表面的凹坑进行深度检测,通过设置有测量组件,当通过转轴和滚轮使得装置在钢轨表面向前滑动,配合拉环和矩形通槽,使得限位杆离开矩形细槽,可以在左板内部上下运动,同时圆杆被放入竖槽内,同时配合贴紧弹簧和圆环,将测量杆底端抵紧钢轨表面,当测量杆底端逐渐向凹坑底部滑动时,会带动指针在刻度表上向下运动,因此可以方便地测量读取凹坑深度。
[0014]2、该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为了减小测量结果误差,通过设置有辅助组件,当测量装置向前运动时,测量之前,较大颗粒杂质人工可以手动去除,同时会先由鼓风机工作,通过导管和出风口,将凹坑内可能存在的灰尘或者细小颗粒吹走,从而可以防止最终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一种结构右视仰视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整体一种结构左视俯视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部分结构左视俯视爆炸图示意图。
[0018]图中:1、U形架;2、转轴;3、滚轮;4、右板;5、左板;6、测量组件;61、测量杆;62、矩形细槽;63、矩形通槽;64、圆环;65、贴紧弹簧;66、限位杆;67、拉环;68、圆杆;69、指针;610、矩形块;611、竖槽;612、刻度表;7、辅助组件;71、鼓风机;72、导管;73、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包括U形架1,U形架1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2,转轴2中轴处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3,U形架1顶端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右板4,U形架1顶端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左板5,U形架1左侧设置有测量组件6。
[0021]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测量组件6包括测量杆61,左板5内部滑动套接有测量杆61,左板5顶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细槽62,当通过转轴2和滚轮3使得装置在钢轨表面向前滑动时,向上提起拉环67,使得限位杆66离开矩形细槽62内部,左板5顶部开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通槽63,测量杆61底端弧形外壁固定连接圆环64弧形内壁,测量杆61外侧套接有贴紧弹簧65,同时顺时针90度转动测量杆61,使得限位杆66位于矩形通槽63的正上方,测量杆61底端内部卡接有限位杆66,限位杆66位于贴紧弹簧65的正上方,贴紧弹簧65顶部贴合左板5底部,贴紧弹簧65底部贴合圆环64顶部,测量杆61顶部固定安装有拉环67,矩
形细槽62与矩形通槽63呈垂直关系,矩形细槽62深度为左板5厚度的一半,矩形细槽62大小与限位杆66大小相适配,矩形通槽63贯穿左板5,矩形通槽63的长和宽略大于限位杆66的长和宽,以使得限位杆66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左板5内部上下运动,当限位杆66位于矩形通槽63的正上方时,可以使得限位杆66可以在左板5内部上下运动,测量杆61顶端右侧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圆杆68,圆杆68远离测量杆61的一端前侧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指针69,左板5顶部右端固定连接矩形块610底部,矩形块610位于测量杆61的右侧,矩形块610内侧开设有左右方向贯穿的竖槽611,圆杆68远离测量杆61的一端弧形外壁滑动贴合竖槽611内部,指针69右端外壁滑动贴合矩形块610左侧外壁,与此同时圆杆68将被放入竖槽611内,这样可以使得测量杆61上下运动更加运动,也不会发生晃动,进一步地,同时配合贴紧弹簧65和圆环64,贴紧弹簧65的弹力会将测量杆61底端抵紧钢轨表面,矩形块610左侧前端外壁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包括U形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架(1)内壁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2),所述转轴(2)中轴处弧形外壁固定安装有滚轮(3),所述U形架(1)顶端右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右板(4),所述U形架(1)顶端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左板(5),所述U形架(1)左侧设置有测量组件(6),所述测量组件(6)包括:测量杆(61),所述左板(5)内部滑动套接有测量杆(61),所述左板(5)顶部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细槽(62),所述左板(5)顶部开设有前后方向的矩形通槽(63);圆环(64),所述测量杆(61)底端弧形外壁固定连接圆环(64)弧形内壁,所述测量杆(61)外侧套接有贴紧弹簧(65);限位杆(66),所述测量杆(61)底端内部卡接有限位杆(66),所述限位杆(66)位于贴紧弹簧(65)的正上方,所述测量杆(61)顶部固定安装有拉环(6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细槽(62)与矩形通槽(63)呈垂直关系,所述矩形细槽(62)深度为左板(5)厚度的一半,所述矩形细槽(62)大小与限位杆(66)大小相适配,所述矩形通槽(63)贯穿左板(5),所述矩形通槽(63)的长和宽略大于限位杆(66)的长和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调节的凹坑深度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正陈林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正威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