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736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相向面对应位置开设有柱状槽,柱状槽包括圆柱部与缩颈部,圆柱部的直径大于缩颈部的直径,缩颈部一端与圆柱部一端连接,圆柱部与缩颈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且开口分别位于所在夹持块的两端,缩颈部与圆柱部接触面形状与试样装配部分形状相匹配;在对试样进行夹持时,将试样放置于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的柱状槽组成的放置槽中,柱状槽一端的缩颈部以及缩颈部与圆柱部之间的接触面对试样进行夹持固定;本方案具有结构简单、夹持稳定的有益效果。有益效果。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性能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

技术介绍

[0002]在新材料研发、金属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力学性能是极重要的性能指标,是产品性能试验中不可或缺的试验项目,金属材料的各种力学性能可通过力学性能试验测定。其中拉伸试验是力学性能试验中最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通过采用静拉力在拉伸试验机上将金属拉伸,一般拉伸至断裂,测得金属材料的强度、韧性等指标。目前试验机的夹持面大多为平面,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夹持面的磨损,在试验时试样易打滑,导致试样在试验过程脱落,导致试验结果不准确,对此本方案提出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提高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以提高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持的稳定性。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向面对应位置开设有柱状槽,所述柱状槽包括圆柱部与缩颈部,所述圆柱部与所述缩颈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且开口分别位于所在夹持块的两端,所述缩颈部与所述圆柱部接触面与试样装配部分形状相匹配。
[0005]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在对金属试样进行夹持时,通过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对称放置于试样一端的两侧,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的柱状槽组成与试样形状相匹配的放置槽,并且将试样放置于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的柱状槽组成的放置槽中,柱状槽一端的缩颈部以及缩颈部与圆柱部之间的接触面对试样进行夹持固定;在本方案中,通过在夹持块上设置柱状槽放置试样,并且在柱状槽由缩颈部与圆柱部组成,使得柱状槽进行固定的部分呈弧线收缩,保证夹具能够在进行试验时将试样稳定的固定的同时,使得夹持块在使用一端时间后,夹持块上的柱状槽依然能够对试样进行稳定的夹持与固定,同时圆柱部还能够避免在试验过程中试样晃动,保证试样测试时的稳定性,并且将缩颈部与圆柱部接触面与试样装配部分形状相匹配,提高缩颈部与试样之间的适配性,提高试样对缩颈部磨损的均匀度,保证缩颈部磨损后依然能够具有稳定的夹持效果。
[000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柱状槽的中心轴线与所在夹持块的中线重合,所述夹持块的厚度为所述圆柱部半径的180%

220%,所述圆柱部的直径为所在夹持块长度的20%

40%。保证夹持块对试样进行夹持时,试样的压力在夹持块上能够均匀分布,并且夹持块的厚度设置为圆柱部半径的180%

220%,柱状槽的直径为所在夹持块长度的20%

40%,避免夹持块上柱状槽的开槽过大,影响夹持块自身的结构强度,避免夹持块在进行试验时发生断裂,影响试验的结果。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缩颈部的直径与所述试样的直径相匹配;所述缩颈部沿自身轴线延伸方向的长度为10

30mm。使得在进行试验时夹持块与缩颈部在拉力作用下失效或破损。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夹持块远离所述柱状槽一侧均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的中线与所在夹持块的中线重合,所述燕尾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柱状槽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通过在夹持块的背面设置燕尾块,便于将夹持块与实验设备装配以及固定,保证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之间位置的稳定性,减少试验时的试样打滑,提升试样夹持效果。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燕尾块的长度与所在夹持块的长度相匹配;所述燕尾块靠近所述夹持块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25%

34%,另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36%

45%;所述燕尾块的厚度为所在夹持块厚度的30%

40%,提高燕尾块对夹持块的固定效果,保证试验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具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块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夹持块结构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夹持块1、第二夹持块2、柱状槽3、圆柱部301、缩颈部302、燕尾块4。
[0015]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为长宽均为80mm,厚度22mm的矩形块。在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上均设有柱状槽3,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上的柱状槽3的位置相对应,且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合并时柱状槽3组成的形状与试样的形状相匹配。
[0016]如附图2所示,柱状槽3的中心轴线与所在夹持块的中线重合,柱状槽3贯穿于所在夹持块的一侧,柱状槽3包括圆柱部301与缩颈部302,圆柱部301的一端与缩颈部302一端连接,圆柱部301的中心轴线与缩颈部302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缩颈部302与圆柱部301接触面的形状与试样装配部分的形状相匹配。
[0017]如附图3所示,第一夹持块1与第二夹持块2远离柱状槽3一侧均设有燕尾块4,燕尾块4的中线与所在夹持块的中线相互重合,且燕尾块4的延伸方向与柱状槽3中心轴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燕尾块4沿自身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在夹持块的长度相匹配。燕尾块4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其中燕尾块4的上底与所在夹持块连接,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燕尾块4与夹持块之间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燕尾块4与夹持块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燕尾块4靠近夹持块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25%

34%,另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36%

45%,厚度为所在夹持块厚度的30%

4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燕尾块4靠近夹持块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32%,另一侧的宽度为所在夹持块宽度的37%,厚度为
所在夹持块厚度的36%,即燕尾块4靠近夹持块一侧的宽度为26mm,另一侧的宽度为30mm,厚度为8mm。
[0018]圆柱部301的深度为所在夹持块厚度的50%

60%,圆柱部301的直径为所在夹持块长度的20%

40%,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圆柱部301的深度为所在夹持块厚度的55%,圆柱部301的直径为所在夹持块长度的30%,即圆柱部301的深度为12mm,圆柱部301的直径为24mm;缩颈部302的直径与所述试样的直径相匹配,缩颈部302沿自身轴线延伸方向的长度为10

30mm,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缩颈部302的内壁为靠近中心轴线一侧凸出的弧形结构,其中缩颈部302与圆柱部301接触一端的直径与圆柱部301的直径相匹配,缩颈部302远离圆柱部301一端的直径为8mm,缩颈部302沿自身轴线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夹持块与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与所述第二夹持块相向面对应位置开设有柱状槽,所述柱状槽包括圆柱部与缩颈部,所述圆柱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缩颈部的直径,所述缩颈部一端与所述圆柱部一端连接,所述圆柱部与所述缩颈部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且开口分别位于所在夹持块的两端,所述缩颈部与所述圆柱部接触面形状与试样装配部分形状相匹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槽的中心轴线与所在夹持块的中线重合,所述圆柱部的深度为所在夹持块厚度的50%

60%,所述圆柱部的直径为所在夹持块长度的20%

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部的直径与所述试样的直径相匹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金属力学性能试验机夹具工装,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嵩郭秀芳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