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3521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6
本申请属于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该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外壳、密封件、电极端子和第一绝缘件,外壳的壁部包括本体和翻边,本体设有第一通孔,翻边环设于第一通孔的周围;密封件至少部分环设于第一通孔的周围;电极端子至少部分位于翻边围设的空间内,密封件至少部分夹持于电极端子和本体之间;第一绝缘件位于翻边和电极端子之间,以隔开翻边和电极端子;翻边包括抵压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本体和抵压部,抵压部通过第一绝缘件抵压电极端子,以使电极端子和本体夹紧密封件,抵压部和电极端子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使得抵压部能够稳定可靠地压紧密封件,减少电解液的泄露风险。风险。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属于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作为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通常包括壳体和电极组件;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电极组件置于壳体内,壳体内充满电解液,电极组件与电解液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实现电池单体的充放电;端盖密封盖设在壳体上,用于将电解液密封在壳体内。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电解液容易发生泄漏,从而影响电池单体的性能。
[0003]上述的陈述仅用于提供与本申请有关的
技术介绍
信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包括但不限于解决电池单体的电解液容易泄露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外壳、密封件、电极端子和第一绝缘件,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外壳的壁部包括本体和翻边,本体设有第一通孔,翻边环设于第一通孔的周围,本体和翻边为一体化结构;密封件至少部分环设于第一通孔的周围;电极端子与电极组件电连接,电极端子至少部分位于翻边围设的空间内,密封件至少部分夹持于电极端子和本体之间;第一绝缘件位于翻边和电极端子之间,以隔开翻边和电极端子;其中,翻边包括抵压部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连接本体和抵压部,抵压部通过第一绝缘件抵压电极端子,以使电极端子和本体夹紧密封件,抵压部和电极端子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翻边的抵压部通过第一绝缘件抵压电极端子,从而使得电极端子和本体夹紧密封件,以实现电极端子处的密封;同时,抵压部和电极端子沿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即电极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本体和抵压部之间,这样抵压部可通过第一绝缘件直接挤压该部分,提高电极端子压紧密封件的压紧效果,减少因电极端子受到外部拉扯作用力而导致抵压部外翻的风险,密封件也能够稳定可靠地密封电极端子与本体之间,减少外壳内的电解液从电极端子与本体之间泄露的风险,有利于提升电池单体的性能。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抵压部沿翻边的周向延伸并形成环形结构。
[0009]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抵压部沿翻边的周向延伸分布并围设形成环形结构,这样设计,能够增加的抵压部外翻难度,减少漏液风险。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抵压部围合形成第二通孔,电极端子包括凸缘部和第一连接段,第一连接段穿设于第二通孔,凸缘部环设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壁,凸缘部位于翻边围设的空间内,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凸缘部和抵压部之间,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连接段
和本体之间。
[0011]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抵压部能够挤压凸缘部,使得抵压电极端子的整个周缘上均能够得到挤压,这样抵压部能够更为稳定可靠地压紧密封件,减少漏液风险。这样使得电极端子的周缘上。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二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背向抵压部的端部连接;密封件围合形成第三通孔,第二连接段穿设于第三通孔。
[0013]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第二连接段穿设于第三通孔内,可方便电极组件与第二连接段电性连接,以实现电池单体的电能输入和输出。
[0014]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和/或,
[0015]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使得抵压部通过第一绝缘件直接抵压电极端子的部分具有一定的抵压面积,抵压部能够稳定地压紧电极端子,减少漏液风险;使得第二通孔的孔径合适,第一连接段的截面面积合适,使得电极端子具有良好的过流能力。
[001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d1

D1≥0.8mm;和/或,d1

D1≤3mm。
[0017]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d1

D1≥0.8mm,使得抵压部朝向第一连接段延伸的长度长,抵压部外翻风险小,密封可靠性好,泄露风险小;d1

D1≤3mm,抵压部朝向第一连接段延伸的长度合适,翻边的制作和弯折较为简单,方便加工制作。
[0018]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第一连接段的外径为d2,其中,D1

d2≥0.5mm,和/或,D1

d2≤2.5mm。
[0019]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D1

d2≥0.5mm,使得第二通孔的内壁与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能够容纳一定厚度的第一绝缘件的部分,以减少第一连接段的爬电风险;D1

d2≤2.5mm,使得第一连接段122的外径能够设置的足够大,使得电极端子120具有良好的过流能力。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环设于第一绝缘件的周围并围合有第四通孔,第四通孔的孔径为D2,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D2

d1≥0.5mm,和/或,D2

d1≤2.5mm。
[0021]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D2

d1≥0.5mm,第四通孔的内壁与凸缘部的外周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第一绝缘件位于该间距内的部分具有一定的厚度,可减少金属毛刺等异物击穿该部分而发生短路的风险;D2

d1≤2.5mm,使得抵压部外翻的力臂不至于过大,抵压部外翻风险小,电解液泄露风险小。
[002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第一绝缘部包覆于凸缘部;第二绝缘部位于第二通孔的内壁和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壁之间,抵压部抵压在第一绝缘部背向本体的表面。
[0023]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第一绝缘部可将凸缘部与翻边绝缘隔开,第二绝缘部
可将第一连接段和抵压部隔开,如此便实现翻边与电极端子的隔开绝缘。
[002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绝缘部凸伸出抵压部背向本体的表面;或者,第二绝缘部背向本体的表面与抵压部背向本体的表面平齐。
[0025]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可减少爬电风险。
[0026]在一实施例中,抵压部与密封件沿本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0027]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本体和抵压部之间,这样抵压部可通过第一绝缘件和电极端子直接压紧密封件位于本体和抵压部之间的部分,可提高密封件的压紧效果,减少漏液风险。
[0028]在一实施例中,抵压部通过将翻边的一部分朝向第一通孔的轴线弯折形成。
[0029]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翻边的一部分弯折形成抵压部,抵压部加工制作简单。
[0030]在一实施例中,抵压部的布氏硬度范围为10HBW~100HBW。
[0031]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将抵压部的布氏硬度范围限制在上述范围内,使得抵压部具有足够的硬度压紧电极端子,也可使得翻边能够弯折形成该抵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外壳,所述外壳用于容纳所述电极组件,所述外壳的壁部包括本体和翻边,所述本体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翻边环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围,所述本体和所述翻边为一体化结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环设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周围;电极端子,与所述电极组件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翻边围设的空间内,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夹持于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本体之间;第一绝缘件,位于所述翻边和所述电极端子之间,以隔开所述翻边和所述电极端子;其中,所述翻边包括抵压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本体和所述抵压部,所述抵压部通过所述第一绝缘件抵压所述电极端子,以使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本体夹紧所述密封件,所述抵压部和所述电极端子沿所述本体的厚度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沿所述翻边的周向延伸并形成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围合形成第二通孔,所述电极端子包括凸缘部和第一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凸缘部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壁,所述凸缘部位于所述翻边围设的空间内,所述第一绝缘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凸缘部和所述抵压部之间,所述密封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本体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还包括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背向所述抵压部的端部连接;所述密封件围合形成第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段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和/或,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d1

D1≥0.8mm;和/或,d1

D1≤3mm。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D1,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径为d2,其中,D1

d2≥0.5mm,和/或,D1

d2≤2.5mm。8.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环设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周围并围合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为D2,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为d1,其中,D2

d1≥0.5mm,和/或,D2

d1≤2.5mm。9.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包括相连的第一绝缘部和第二绝缘部,所述第一绝缘部包覆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二绝缘部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和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外周壁之间,所述抵压部抵压在所述第一绝缘部背向所述本体的表面。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部凸伸出所述抵压部背向所述本体的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祥黄守君林蹬华郑于炼王鹏金海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