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334775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电池片、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构成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分别固定于电池片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第一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一光伏薄膜层,第二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二光伏薄膜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一端面和第一光伏薄膜层之间,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二端面和第二光伏薄膜层之间。即由于薄膜结构中高分子抗冲击层存在,提高电池片正反面的抗冲击能力。另外,电池片正反面都具有光伏薄膜,从而实现两面吸收太阳光,提高太阳能吸收量。提高太阳能吸收量。提高太阳能吸收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太阳能
,具体涉及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以及光伏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太阳能电池进行发电的技术不断进步,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为了实现薄膜的厚度,现有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缺点在于抗冲击能力弱,容易产生形变。另外,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还存在太阳能转换量低的技术问题。
[0003]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现有薄膜太阳能电池存在的抗冲击能力弱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包括电池片、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
[0006]所述第一薄膜结构和所述第二薄膜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池片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
[0007]其中,所述第一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一光伏薄膜层,所述第二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二光伏薄膜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光伏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光伏薄膜层之间。
[0008]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太阳能供电系统,包括电能转换模块、输出模块及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经所述电能转换模块与所述输出模块电连接。
[0009]本技术的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及太阳能供电系统,通过电池片、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构成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分别固定于电池片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第一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一光伏薄膜层,第二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二光伏薄膜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一端面和第一光伏薄膜层之间,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二端面和第二光伏薄膜层之间。即由于薄膜结构中高分子抗冲击层存在,提高电池片正反面的抗冲击能力。另外,电池片正反面都具有光伏薄膜,从而实现两面吸收太阳光,提高太阳能吸收量。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三维示意图;
[001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001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俯视图;
[001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的仰视图。
[0015]本技术所能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17]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术语如“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术语并不限制该组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组件和另一组件。例如,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第一组件可以被称为第二组件,并且第二组件类似地也可以被称为第一组件。术语“和/或”是指相关项和描述项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另外,为了更好的说明本技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技术同样可以实施。在另外一些实例中,对于大家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技术的主旨。
[0018]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该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至少包括电池片10、第一薄膜结构20和第二薄膜结构30,电池片10、第一薄膜结构20和第二薄膜结构30一同封装形成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
[0019]电池片10可以是光伏太阳能发电板,其具备正反两个相对设置的端面,即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应的,第一薄膜结构20和第二薄膜结构30分别固定于电池片10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一方面,双薄膜结构能够提高电池片10正反面的强度,并进行保护的技术效果,另一方面,双薄膜结构可选用透明材质,能够增大与太阳光接触面积,起到提高太阳光转化量的技术效果。其中,光伏太阳能发电板是以硅片为载体,太阳光射光在表面的多次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光的吸收,提高了电池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0020]具体的,第一薄膜结构20包括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图中标注的201、202均表示不同的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一光伏薄膜层206,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一端面和第一光伏薄膜层206之间,如此通过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增强电池片10正面的抗冲击能力。另外,第二薄膜结构30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图中标注的301、302表示不同的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二光伏薄膜层306,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二端面和第二光伏薄膜层306之间,如此通过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增强电池片10正面的抗冲击能力。
[0021]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抗冲击层是指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薄膜层(高分子材料可以是KF02);通过高分子材料的高强度特性,使得所形成的高分子抗冲击层具备一定的强度,从而保证电池片10的正反两面的抗冲击性能,进一步也提高了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1的耐弯折能力。另外,针对第一薄膜结构20、第二薄膜结构30,实际上两个薄膜结构的结构
组成是相同的,不同在于其设置位置。
[0022]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薄膜结构20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203、第二封装胶膜205、第一太阳电池背膜204;其中,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201,202、第一封装胶膜203、第一太阳电池背膜204、第二封装胶膜205及第一光伏薄膜206在距离第一端面从近至远的方向上依次排列。如此,在电池片10正面依次堆叠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201,202、第一封装胶膜203、第一太阳电池背膜204、第二封装胶膜205及第一光伏薄膜206,并且通过封装胶膜实现各薄膜封装,保证相邻功能性薄膜不会直接接触,互不干扰。其中,第一光伏薄膜206可以是四氟乙烯ETFE光伏薄膜或者PET光伏薄膜。
[0023]在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201,202、第一封装胶膜203、第一太阳电池背膜204、第二封装胶膜205及第一光伏薄膜206通过高温固化与电池片10形成一体式结构。
[0024]具体的,高温固化的温度范围为125至145摄氏度,即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201,202、第一封装胶膜203、第一太阳电池背膜204、第二封装胶膜205、第一光伏薄膜2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片、第一薄膜结构和第二薄膜结构;所述第一薄膜结构和所述第二薄膜结构分别固定于所述电池片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其中,所述第一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一光伏薄膜层,所述第二薄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层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和一层第二光伏薄膜层,所述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一光伏薄膜层之间,所述第二高分子抗冲击层处于第二端面和所述第二光伏薄膜层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薄膜结构还包括第一封装胶膜、第二封装胶膜、第一太阳电池背膜;所述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所述第一太阳电池背膜、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及所述第一光伏薄膜层在距离所述第一端面从近至远的方向上依次排列。3.如权利要求2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分子抗冲击层、所述第一封装胶膜、所述第一太阳电池背膜、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及所述第一光伏薄膜层通过高温固化与所述电池片形成一体式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为EVA封装胶膜,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智怡
申请(专利权)人:茂迪太阳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