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安装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光纤传感器被设计和制作出来。普遍地,由于光纤细小,比如带涂覆层的单模光纤的外径在0.2mm左右,抗剪强度较低,通常需要通过胶粘、金属化焊接等方式封装到测量基体上。然而,在生产、安装过程中,难以避免对光纤产生拖拽,光纤因此非常容易从传感器内部胶粘或焊接处被拽断,导致传感器损坏。
[0003]为方便光纤的二次加工,光纤一般分为紧包光纤和非紧包光纤,紧包光纤的光纤与套管间紧密贴紧或粘结成整体;而非紧包光纤的光纤与套管间相互独立,没有约束。传感器用光纤通常为非紧包光纤,为保护光纤,传感器内部的光纤都有进行再次套管处理,再通过粘贴的方式将套管固定到传感器内部,同时在传感器外部还会套加铠装线,并通过接头固定在传感器外壳上。通过以上措施,虽然能隔绝光纤因为铠装线外部拖拽而扯断。但实际工程应用中,传感器需要进行光纤熔接组网,在光纤熔接的工序中不免直接对光纤进行拉扯,此时光纤与套管间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环形结构的承力环(1),所述承力环(1)固定安装在基体上,承力环(1)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条用于缠绕光纤(4)的环形摩擦槽(101);且承力环(1)上还设置有吸能缺口(103),并在吸能缺口(103)的活动端安装有用于监测吸能缺口变形量的监测装置(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监测装置(5)包括监测指针(501)、监测盘(502),所述的监测指针(501)一端沿承力环(1)的径向固定在承力环(1)吸能缺口(103)的活动端上,监测指针(501)的另一端与监测盘(502)连接;所述的监测盘(502)为圆弧形,该监测盘(502)的圆心与承力环(1)的圆心一致,监测盘(502)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表示拽力忽略不计的安全变形量区、用于表示拽力过大的危险变形量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变形量区为绿区(5021),所述的危险变形量区为黄区(5022);绿区(5021)的初始位置与吸能缺口未变形时的监测指针初始位置重合,绿区(5021)的末端位置与黄区(5022)的初始位置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光纤抗拽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区(5021)的初始位置与末端位置的夹角即绿区(5021)的圆心角θ1计算公式为:θ1r= X1,X1为吸能缺口的安全变形量,X1=0.6F/K;所述黄区(5022)的初始位置与末端位置的夹角即黄区(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振宇,周焕明,杨孝嵩,徐文秀,吴旭辉,王振亚,卿笛,刘建帆,李进,刘丰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粤东三江连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