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362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第一防护壳和第三限位机构,且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筒体内壁上方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且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机构;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在筒体上,且传动机构的局部外包裹有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以及第三防护壳;旋转叶片,旋转叶片设置在传动机构上,且旋转叶片的底部设有扇形密封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筒体、传动机构等,使该搅拌器既能实现缩短搅拌时间又能实现搅拌材料混合均匀的功能,并且搅拌的材料种类还要尽可能的多,即不但能拌合干的颗粒材料、流体材料,也能拌合液体材料。也能拌合液体材料。也能拌合液体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室内土工试验以及其他材料试验
,具体的讲是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

技术介绍

[0002]材料搅拌器,是对材料进行搅拌混合的装置,在某些土工试验或其他材料试验中,通常需要拌合一定配合比的混合材料(几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譬如混凝土材料、水泥砂浆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这时就需要材料搅拌器。
[0003]目前室内材料的拌合方式主要为手工拌合或其他棍棒器械搅拌,以上的搅拌方式往往会使材料拌合不均匀,在一些土工试验或其他材料试验中,材料拌合不均匀往往会使做好的试件或其他样品的物理力学参数、化学性质等产生较大的差异,最终导致试验数据离散性过大,譬如在配制确定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参数的相似材料过程中,由于材料拌合不均匀会使同一批试样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值产生较大的差异,产生较大差异就使得该组配比要重新制作试件并进行参数测试试验,然而重新配制材料过程中难免又会出现同样拌合不均匀的问题,因此需要配制大量的材料或者试件进行试验,从而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时间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本技术具有搅拌效果好、省时省力、操作便捷、方便控制、能够对多种材料进行处理的优点效果。
[000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包括:
[0007]筒体,筒体上设有第一防护壳和第三限位机构,且筒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筒体内壁上方设有第二限位机构,且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机构;
[0008]传动机构,传动机构设置在筒体上,且传动机构的局部外包裹有第一防护壳和第二防护壳以及第三防护壳;
[0009]旋转叶片,旋转叶片设置在传动机构上,且旋转叶片的底部设有扇形密封门;
[0010]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内设有筒体,且固定框架的底部设有橡胶支座。
[00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摇杆,且另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
[0012]其中所述第二齿轮的外沿啮合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杆,且第一传动杆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搅拌叶片,一个所述搅拌叶片通过传动齿轮组与另一个所述搅拌叶片进行连接,且在所述搅拌叶片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外包裹有相适配的第三防护壳,且所述第三防护壳内设有传动齿轮组;
[0013]其中所述第三齿轮的外沿与第四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内设有第二传动
杆,所述第二传动杆顶部通过传动齿轮组传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所述第三传动杆的通过位于第三传动杆中部的传动齿轮组与第四传动杆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杆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旋转叶片。
[0014]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叶片包括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设有第一叶片,且第一叶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数量四个,且四个所述第一叶片均匀等分排布在联轴器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传动杆通过两个第三限位机构限位在筒体上,且所述第三传动杆也由另外两个第三限位机构限位在筒体的顶部,所述第三传动杆上设有第二防护壳,所述第二防护壳内包裹有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组与第二限位机构。
[0016]进一步的,所述扇形密封门通过合页与筒体进行连接,所述扇形密封门上设置有硅胶条,且所述扇形密封门底部通过螺丝安装有卡块,所述卡块内设有插销,且插销固定在筒体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第三限位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第二限位机构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筒体,且所述第三限位机构和第一限位机构以及第二限位机构均由固定轴承和固定杆组成。
[001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轴承是滚珠轴承,所述筒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护壳,所述第一防护壳内设有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以及第一齿轮,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手柄的外表面均活动套接有第一防护壳。
[0019]进一步的,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二个伞齿轮,两个所述伞齿轮相互啮合。
[0020]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1]本技术通过设有筒体、传动机构等,使该搅拌器既能实现缩短搅拌时间又能实现搅拌材料混合均匀的功能,并且搅拌的材料种类还要尽可能的多,即不但能拌合干的颗粒材料、流体材料,也能拌合液体材料;
[0022]本技术通过设有手柄、摇杆等,利用摇杆和手柄配合转动,区别传统的拌合过程中全靠人为经验判断是否拌合均匀,材料拌合效果难以控制,并且人为手动搅拌频率太低,能达到的效果有限,该手动搅拌器的优势在于搅拌频率快,搅拌方式简单,同样称好各个材料的比重置于搅拌器内手动摇动搅拌摇杆,待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进行搅拌,同样延长搅拌时间,搅拌效果要好于人工手搓搅拌。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6]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示意图;
[0027]图4为本技术筒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9]图6为本技术的图4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为本技术的旋转叶片结构示意图;
[0032]图9为本技术的搅拌叶片结构示意图;
[0033]图10为本技术的传动齿轮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1为本技术的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6]1、筒体;2、传动机构;201、手柄;202、摇杆;203、第一齿轮;204、第一传动杆;205、第二齿轮;206、第三齿轮;207、第四齿轮;208、第二传动杆;209、传动齿轮组;210、第三传动杆;211、第四传动杆;3、旋转叶片;301、联轴器;302、第一叶片;303、第二叶片;4、第一防护壳;5、第二防护壳;6、第三防护壳;7、固定框架;8、第一限位机构;9、扇形密封门;10、硅胶条;11、插销;12、卡块;13、合页;14、第二限位机构;15、搅拌叶片;16、第三限位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筒体(1)上设有第一防护壳(4)和第三限位机构(16),且筒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护壳(5),所述筒体(1)内壁上方设有第二限位机构(14),且内壁的中部设有第一限位机构(8);传动机构(2),传动机构(2)设置在筒体(1)上,且传动机构(2)的局部外包裹有第一防护壳(4)和第二防护壳(5)以及第三防护壳(6);旋转叶片(3),旋转叶片(3)设置在传动机构(2)上,且旋转叶片(3)的底部设有扇形密封门(9);固定框架(7),固定框架(7)内设有筒体(1),且固定框架(7)的底部设有橡胶支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2)包括手柄(201),所述手柄(201)的一端设有摇杆(202),且另一端固定套接有第二齿轮(205)和第三齿轮(206);其中所述第二齿轮(205)的外沿啮合有第一齿轮(203),所述第一齿轮(203)的内部固定套接有第一传动杆(204),且第一传动杆(204)的一端连接有一个搅拌叶片(15),一个所述搅拌叶片(15)通过传动齿轮组(209)与另一个所述搅拌叶片(15)进行连接,且在所述搅拌叶片(15)的两端活动套接有第一限位机构(8),所述第一限位机构(8)外包裹有相适配的第三防护壳(6),且所述第三防护壳(6)内设有传动齿轮组(209);其中所述第三齿轮(206)的外沿与第四齿轮(207)相互啮合,所述第四齿轮(207)内设有第二传动杆(208),所述第二传动杆(208)顶部通过传动齿轮组(209)传动连接有第三传动杆(210),所述第三传动杆(210)的通过位于第三传动杆(210)中部的传动齿轮组(209)与第四传动杆(211)进行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杆(211)的底部固定套接有旋转叶片(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验室内使用手动材料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涛韩洪举郭吉平刘新华宗昕张坤冉茂伦王成汤覃卫民徐辉郑国辉王仕钧刘泽民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大通路桥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