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包及电池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355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8 10:55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簇,该电池包包括: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盖体,盖合于外壳,以与外壳围合形成容置腔室;盖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连通容置腔室;电池模组组件,设于容置腔室;以及散热驱动组件,设于第一出风口,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一风冷散热通道;以及,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二风冷散热通道。本公开技术方案有效解决了传统电池包散热不均而造成储能系统能量转化率低的技术问题,使得工作中的电池包能保持均温,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包及电池簇


[0001]本公开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动力电池市场也日趋壮大。然而,电池规模集成形成电池包后,往往会出现电池散热不均的问题。当电池包中电池温差过大时,会增加电池包的故障率,严重阻碍电池包的充放电功率和效率,使得整个储能系统能量转换率低,转化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及电池簇,以解决传统电池包散热不均而造成储能系统能量转化率低的技术问题。
[0004]为此,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包括:
[0005]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0006]盖体,盖合于外壳,以与外壳围合形成容置腔室;盖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连通容置腔室;
[0007]电池模组组件,设于容置腔室;以及
[0008]散热驱动组件,设于第一出风口,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一风冷散热通道;以及,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二风冷散热通道。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隔断件,第一隔断件横设于壳体,以将壳体分隔形成叠设的安装腔室和冷却腔室;
[0010]电池模组组件设于安装腔室,第一进风口连通冷却腔室,第二进风口连通安装腔室,第一出风口同时连通安装腔室和冷却腔室。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模组结构,外壳还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第三进风口与第一进风口同侧设置,第二出风口与第一进风口相邻设置,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断件,多个第二隔断件间隔纵设于第一隔断件和壳体之间,以将冷却腔室围合形成多个第一通风道和多个第二通风道,第一通风道和第二通风道交错设置,第二通风道对应模组结构设置,第一进风口连通第一通风道,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均连通第二通风道。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壳体包括底板、围设于底板周缘并同向延伸的多个侧板及多个连接柱,连接柱设于相邻两个侧板之间,一连接柱与一侧板对应设置;
[0013]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相对设置的两侧板上,第一隔断件的周缘分别连接于多个侧板。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模组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模组结构和多个连接排,多个模组结构沿外壳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模组结构通过至少一连接排导通。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模组结构包括多个电芯、采集均衡板、端板及第一紧固件,端板和多个电芯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且端板位于多个电芯的外侧;第一紧固件环设于端板和多个电芯的外侧,以连接紧固端板和多个电芯;采集均衡板设于端板和多个电芯朝向盖体的一端,以导通端板和多个电芯。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池包还包括前面板组件、连接器模块及采样模块,前面板组件连接于外壳的第一出风口一侧;连接器模块和采样模块间隔设于前面板组件,连接器模块电连接于电池模组组件;采样模块电连接于采集均衡板,以接收并传递采集均衡板传递的数据信息。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前面板组件上设有第一安装口,采样模块包括安装板、保护壳、采样件及第二紧固件,保护壳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于安装板远离外壳的一侧,采样件连接于安装板,且穿设于保护壳,安装板连接于外壳,保护壳穿设于第一安装口;和/或,
[0018]前面板组件上设有第二安装口,连接器模块包括固定座、连接器及第三紧固件,连接器通过第三紧固件连接于固定座,固定座连接于外壳,连接器穿设于第二安装口。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散热驱动组件包括罩壳、扇叶及第四紧固件,扇叶可转动设于罩壳内,罩壳通过第四紧固件连接于第一出风口。
[0020]第二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簇,包括如上所述的重叠的多个电池包,后一电池包的外壳叠设于前一电池包的盖体上。
[0021]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及电池簇,该电池包包括: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盖体,盖合于外壳,以与外壳围合形成容置腔室;盖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进风口连通容置腔室;电池模组组件,设于容置腔室;以及散热驱动组件,设于第一出风口,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一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一风冷散热通道;以及,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第二进风口流至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二风冷散热通道。本公开技术方案,通过优化设置电池包的具体结构,以改善规模化集成的电池模组组件之间散热不均的问题,避免了电池包因温差过大而发生故障的情况,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均温效果、降低了电池包的故障率;同时,有效提高了电池包的充放电效率,提高了电池包的能量转化效能。具体而言,将电池包配置为至少包括外壳、盖体、电池模组组件以及散热驱动组件的组合构件,该盖体盖合于外壳,以围合形成容置腔室;该电池模组组件设置在容置腔室内,该散热驱动组件设置在外壳上、并连通容置腔室,以至少从两条路径带动外界气体进入容置腔室然后从容置腔室内流出,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组件的全方位冷却,实现对电池模组组件的均衡散热。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另外,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爆炸图;
[0024]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后视图;
[0028]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为气体流动方向);
[0029]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前面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采样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散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簇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说明:
[0036]100、外壳;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第三进风口;104、第二出风口;110、壳体;111、底板;112、侧板;113、连接柱;120、第一隔断件;130、第二隔断件;
[0037]200、盖体;201、第二进风口;
[0038]300、电池模组组件;310、模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外壳包括壳体和第一隔断件,所述第一隔断件横设于所述壳体,以将所述壳体分隔形成叠设的安装腔室和冷却腔室,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冷却腔室,所述第一出风口同时连通所述安装腔室和所述冷却腔室;盖体,盖合于所述外壳,所述盖体上设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所述安装腔室;电池模组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室;以及散热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所述第一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一风冷散热通道;以及,所述散热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气体从所述第二进风口流至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形成第二风冷散热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模组结构,所述外壳还具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同侧设置,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相邻设置,所述壳体还包括多个第二隔断件,多个所述第二隔断件间隔纵设于所述第一隔断件和所述壳体之间,以将所述冷却腔室围合形成多个第一通风道和多个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和所述第二通风道交错设置,所述第二通风道对应所述模组结构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风道,所述第三进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均连通所述第二通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围设于所述底板周缘并同向延伸的多个侧板及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侧板之间,一所述连接柱与一所述侧板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分别设于相对设置的两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隔断件的周缘分别连接于多个所述侧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组件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模组结构和多个连接排,多个所述模组结构沿所述外壳的宽度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金源庄大臻陈桂民王宝鸡敬登伟张兄文刘昌茂李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钛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