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17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涉及壳体装配技术领域,该结构的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接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盖合形成壳体,第一壳体临近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第一壳体于第一开口处凸伸形成凸起,按压部连接凸起,第二壳体于第二开口处设有供凸起嵌入的凹槽,自然状态下,凸起嵌入于凹槽内以锁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盖合,按压按压部以使凸起退出与凹槽的嵌入,以解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锁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适于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稳定盖合,从而便于将壳体进行微型化,大大拓展应用需求。大拓展应用需求。大拓展应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壳体装配
,尤其涉及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现有壳体不适于在狭小空间内进行上壳体和下壳体的盖合装配,严重制约了壳体的微型化发展。另外,当上壳体或下壳体中的任一者变形后,容易导致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无法稳定盖合,上壳体和下壳体容易因外力而分离。
[0003]因此,亟需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和壳体,其结构简单,适于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稳定盖合,从而便于将壳体进行微型化,大大拓展应用需求。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盖合形成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临近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凸起,所述按压部连接所述凸起,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凹槽,自然状态下,所述凸起嵌入于所述凹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盖合,按压所述按压部以使所述凸起退出与所述凹槽的嵌入,以解除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锁定。
[0006]较佳地,所述狭小空间弹扣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恒提供使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的弹性力。
[0007]具体地,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和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临近或抵接所述按压部,以使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形成呈锐角的夹角。
[0008]较佳地,所述弹性件为金属弹片。
[0009]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按压部临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两侧的接壤处分别形成间隙,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间隙以相对所述第一壳体摆动。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开口的内边沿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呈环状设置的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内边沿相匹配,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盖合时,所述台阶插入所述第二开口内。
[0011]较佳地,所述按压部的表面呈粗糙设置。
[0012]较佳地,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形成导向斜面。
[0013]较佳地,所述第一壳体为塑胶件。
[0014]相应地,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壳体,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狭小空间弹扣结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壳体临近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第一壳体于第一开口处朝向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凸起,按压部连接凸起,第二壳体于第二开口处设有供凸起嵌入的凹槽,自然状态下,凸起嵌入于凹槽内以锁定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盖合,按压按压部以使凸起退出与凹槽的嵌入,以解除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锁定,其结构简单,适于在狭小空间内实现稳定盖合,从而便于将壳体进行微型化,大大拓展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0018]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0]请参阅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壳体包括狭小空间弹扣结构,该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其中,第一壳体10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壳体20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与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对接以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互盖合形成如图1所示的壳体。
[0021]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互盖合后形成存储空间,以供在壳体内放置其余部件。壳体的外形包括但不限于矩形、菱形和圆形。
[0022]该第一壳体10临近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11,第一壳体10于第一开口处朝向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凸起12,按压部11连接凸起12,第二壳体20于第二开口处设有供凸起12嵌入的凹槽21,按压按压部11以间接带动凸起12动作,这里凸起12的动作应当理解为凸起12从凹槽21内退出。
[0023]自然状态下,凸起12嵌入于凹槽21内以锁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盖合,按压按压部11以使凸起12退出与凹槽21的嵌入,以解除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锁定。
[0024]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对位对齐后,将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靠近抵接,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盖合,此时凸起12嵌入于凹槽21内,从而实现定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盖合锁定。
[0025]由于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存在变形问题,第一壳体10和/或第二壳体20发生变形时,凸起12和凹槽21存在无法稳定嵌入的情况,此时,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容易因外力而分离。
[0026]为了避免上述情况,本实施例的狭小空间弹扣结构还包括弹性件30,弹性件30恒提供使凸起12嵌入凹槽21的弹性力。具体地,弹性件30包括固定部31和弹性部32,固定部31固定在第一壳体10,弹性部32的一端连接固定部31,另一端临近或抵接按压部11,以使弹性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形成呈锐角的夹角,弹性部32受压时,弹性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的夹角会变小,此时弹性件30将外力转化为弹性势能,弹性部32停止受压时,弹性部32与固定部31之间的夹角恢复初始夹角,此时弹性件30释放弹性势能。较佳地,弹性件30为金属弹片,
当然,在其他优选方式中,弹性件30还可以为弹性球、弹簧等。
[0027]较佳地,该第一壳体10与按压部11临近第一开口的两侧的接壤处分别形成间隙13,按压部11通过间隙13以相对第一壳体10摆动。较佳地,第一壳体10为塑胶件。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壳体10上进行间隙13切割,以直接在第一壳体10临近第一开口处获得按压部11,以简化制作工序,此时,第一壳体10与按压部11为一体成型设置。
[0028]较佳地,该第一开口的内边沿朝向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呈环状设置的台阶14,台阶14与第二开口的内边沿相匹配,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盖合时,台阶14插入第二开口内。
[0029]较佳地,为了提升按压触感,本实施例的按压部11的表面呈粗糙设置,如在按压部11的表面间隔设置多个凸条,又如按压部11的表面呈波浪状设置。
[0030]较佳地,该凸起12远离第一壳体10的一端形成导向斜面121,以确保凸起12能够顺利嵌入凹槽21内。
[0031]结合图1

图3,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壳体10临近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11,第一壳体10于第一开口处朝向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凸起12,按压部11连接凸起12,第二壳体20于第二开口处设有供凸起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壳体呈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以在开口处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对接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互盖合形成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临近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按压部,所述第一壳体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朝向所述第二开口凸伸形成凸起,所述按压部连接所述凸起,所述第二壳体于所述第二开口处设有供所述凸起嵌入的凹槽,自然状态下,所述凸起嵌入于所述凹槽内以锁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盖合,按压所述按压部以使所述凸起退出与所述凹槽的嵌入,以解除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锁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恒提供使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凹槽的弹性力。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小空间弹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部和弹性部,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所述弹性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另一端临近或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明梁永胜晋文章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