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3147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分别配置溶胶悬浮液和铵盐醇溶液,所述溶胶悬浮液的配置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异丙醇盐,混合均匀;所述铵盐醇溶液的配置为在醇溶液中加入铵盐;S2:在S1获得的铵盐醇溶液中加入前置钠电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溶液,将S1获得溶胶悬浮液转移至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溶液中;S3:将S2获得产物进行过滤、干燥、烧结,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钠电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能减少钠电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钠离子的脱出,并且可以减少最终获得钠电正极材料表面的残余碱,并且在最终获得钠电正极材料表面形成了一层包覆层。覆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电子产品应用多元化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现有电子产品中常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也随着增加。首先是资源丰富,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地壳丰度为2.64%,是锂资源的440倍。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不会出现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的问题;其次是成本低廉,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不需要锂、镍、钴这三种相对贵重金属,而且负极也可以使用更便宜的铝箔(锂电是铜箔),钠离子电池的材料成本比锂离子电池低30%

40%。
[0003]现有技术中,钠电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或者最终获得钠电正极材料,研究人员发现,由于钠电材料表面残碱比较高,钠电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水性,钠电材料表面的Na容易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从而造成钠电正极材料内的钠离子进一步脱出,最终导致钠电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恶化,直接影响电池的电性能的显著衰败。
专利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S1:分别配置溶胶悬浮液和铵盐醇溶液,所述溶胶悬浮液的配置为在聚乙二醇水溶液中加入异丙醇盐,混合均匀;所述铵盐醇溶液的配置为在醇溶液中加入铵盐;S2:在S1获得的铵盐醇溶液中加入前置钠电正极材料,混合均匀后获得混合溶液,将S1获得溶胶悬浮液转移至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溶液中;S3:将S2获得产物进行过滤、干燥、烧结,获得本发明的钠电正极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乙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

2000;进一步优选,所述S1中聚乙二醇水溶液中聚乙二醇的质量占比为2%

4%;进一步优选,所述溶胶悬浮液中异丙醇盐的质量占比为3%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异丙醇盐的添加量为前置钠电正极材料添加质量的0.5%

1.5%;所述S2中转移的S1的溶胶悬浮液的质量不超过20g,且不低于5g;进一步优选,所述S1中异丙醇盐的添加量为前置钠电正极材料添加质量的0.8%

1.2%;所述S2中转移的S1的溶胶悬浮液的质量不超过17g,且不低于13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丙醇盐包括异丙醇铝、异丙醇钛、异丙醇镁、异丙醇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S1中的铵盐包括硝酸铵、氯化铵、碳酸铵、硫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所述S1中铵盐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旺王海波王建鑫王伟刚李树军唐堃
申请(专利权)人:溧阳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