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多功能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3147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多功能箱,包括箱体,箱体顶部设置有取物口,取物口上匹配盖设有密封盖,密封盖中心转动穿设有转动柱,转动柱底部设置有限位卡臂,限位卡臂包括在密封盖范围内的第一位置以及端部伸出密封盖范围的第二位置,限位卡臂两端底部均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内弹性活动设置有限位柱,箱体靠近取物口侧设置有隔离层,隔离层上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的相对侧均横向设置有条形气孔,通过限位卡臂从第二位置旋转到第一位置时可带动第一气囊组件放气和第二气囊组件充气,并在密封盖开启时第一气囊组件吸气,第二气囊组件放气形成气幕。有效减少取放物品时箱体内热量或冷量散失。失。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多功能箱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载多功能箱
,具体是一种具有冷藏和保温功能的箱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车辆的普及,为了对物品或食品进行冷藏和保温,出现了车载冰箱和保温箱。现有的车载冰箱一般是由车载电源供电的小型冰箱,其箱体一般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通过车载电源的供电使得小型冰箱制冷,以保持箱体内温度较低,实现冷藏的功能。但是现有的小型冰箱在箱门开启之后,其内部的冷气会快速的散发并进入热空气,导致重新将箱体内的热空气制冷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导致电能耗费量增加,而车载电池本身的电量并不多,特别是在汽车停止行驶时,开启和关闭小型冰箱会导致电能的大量耗费,使得车载电池供电时间大幅度缩短。
[0003]车载保温箱是具有较好隔热性能的箱体,其内部能够放置热食或冷饮,同样其箱体一般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通过减少热量的传导以保持热食在较高温度或者冷饮在较低温度。但是其一般没有升温和降温功能,导致其保温的时间并不能持续很久,特别是箱体门被开启几次之后,热量或冷量会快速的散失,导致其保温时间进一步减少。
[0004]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减少取放内部物品时的热量散失的车载多功能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车载多功能箱,这种车载多功能箱能够有效减少取放物品时箱体内热量或冷量散失。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车载多功能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取物口,所述取物口上匹配盖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中心转动穿设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底部设置有限位卡臂,所述限位卡臂包括在所述密封盖范围内的第一位置以及端部伸出所述密封盖范围的第二位置,所述限位卡臂两端底部均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弹性活动设置有限位柱,所述箱体靠近所述取物口侧设置有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件的相对侧均横向设置有条形气孔,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板、第一活动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的囊壁,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一活动板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靠近所述转动柱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板、第二活动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的囊壁,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之间设置有拉簧,所述第一活动板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靠近所述转动柱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限位卡臂位于第二位置时,两所述限位柱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当所述限位卡臂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一活动板之间的间距减小以挤出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内的气体,所述第二定位板和所述第二活动板的间距增大以在所述第二气囊组件内吸入气体,当两所述限位柱与所述第
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脱离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由弹簧的弹力推动从所述条形气孔吸入气体,所述第二气囊组件由拉簧的拉力拉动从所述条形气孔排出气体,在所述第一气囊组件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形成气幕。这种车载多功能箱在密封盖盖合时,通过旋转转动柱使得限位卡臂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使得限位卡臂卡在取物口下方,从而固定密封盖,在限位卡臂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限位卡臂上的两个限位柱会分别被第一导向斜面和第二导向斜面向内压缩,并分别滑入到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在要开启取物口取物时,需要将限位卡臂从第二位置转动到第一位置才能开启密封盖,在转动的过程中,两个限位柱在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内滑动,并带动第一活动板和第二活动板移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定位板和第一活动板之间的间距减小,挤出第一气囊组件内的气体,第二定位板和第二活动板的间距增大,第二气囊组件内吸入气体,在开启密封盖时,两个限位柱与第一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脱离,此时第一气囊组件由弹簧的弹力推动从条形气孔吸入气体,第二气囊组件由拉簧的拉力拉动从条形气孔排出气体,在第一气囊组件和第二气囊组件之间形成气幕,从而减少隔离层下方的气体与外界的空气换热,有效减少取放物品时箱体内热量或冷量散失。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包括两所述箱体,两所述箱体侧面开设有连接窗,两所述连接窗之间设置有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制热端和制冷端分别与两所述连接窗密封连接。通过逆变器与半导体制冷模块电连接,两个箱体内一个具有加热效果,另一个具有制冷效果,使得一个箱体内作为冷藏箱使用,另一个箱体内作为保温箱使用,可分别用于存放冷饮和热食。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所述箱体之间连接有两端折弯的气压平衡通道,所述气压平衡通道内滑动设置有隔热活塞,所述隔热活塞的两侧与折弯处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由于箱体在未开启时是密封的,而由于制冷和制热效果,会导致箱体内的气压会小于或大于外部气压,使得箱体在开启与外部气体连通后会吸入或溢出气体,这都会导致热量或冷量散失以及导致气幕隔绝效果变差,通过设置气压平衡通道使得两个箱体之间的气压能够处于与外界气压几乎一致的状态,从而使得箱体在开启与外部气体连通时不容易吸入或溢出气体,气幕隔绝效果更好,有效防止热量或冷量散失,并且在该车载多功能箱不使用时复位弹簧又会推动隔热活塞复位。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车载多功能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内设置有与两所述箱体和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匹配的定位槽,所述两所述箱体和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通过紧固结构固定插设于所述定位槽内。采用该结构使得两个箱体与半导体制冷模块之间的定位更加可靠。
[0010]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中心设置有沉孔,所述沉孔内转动穿设有所述转动柱,所述转动柱顶部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外壁设置有与所述沉孔侧壁贴合的密封圈,所述弹簧座与所述沉孔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转动柱顶部设置有手持部。第二弹簧的弹力可将限位卡臂弹紧在箱体的取物口处,使得密封盖与箱体定位更加可靠,通过设置密封圈防止箱体内的气体与外部流通换热,通过设置手持部方便旋转转动柱以开启或盖合密封盖。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板两端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壁。
[0012]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隔离层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囊组件与所述箱体内壁的间隙之间的柔性隔热布,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囊组件与所述箱体内壁的间隙之间的隔热层。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板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的转轴上设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的扭力驱动所述第一封板贴合所述排气口。采用该结构使得第一活动板在由限位柱带动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封板能够旋转,使得气体能够快速的从排气口排出,而在吸气过程中,又由于第一扭簧的扭力第一封板封闭排气口,气体不会从排气口进入,不影响气幕的形成,并使得密封盖能够快速开启。
[0014]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板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封板,所述第二封板的转轴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多功能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设置有取物口(11),所述取物口(11)上匹配盖设有密封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中心转动穿设有转动柱(3),所述转动柱(3)底部设置有限位卡臂(31),所述限位卡臂(31)包括在所述密封盖(2)范围内的第一位置以及端部伸出所述密封盖(2)范围的第二位置,所述限位卡臂(31)两端底部均设置有导向槽(32),所述导向槽(32)内弹性活动设置有限位柱(33),所述箱体(1)靠近所述取物口(11)侧设置有隔离层(4),所述隔离层(4)上设置有第一气囊组件(41)和第二气囊组件(42),所述第一气囊组件(41)和所述第二气囊组件(42)的相对侧均横向设置有条形气孔(43),所述第一气囊组件(41)包括第一定位板(411)、第一活动板(41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定位板(411)和所述第一活动板(412)之间的囊壁,所述第一定位板(411)和所述第一活动板(412)之间设置有弹簧(413),所述第一活动板(412)顶部设置有第一限位槽(414),所述第一限位槽(414)靠近所述转动柱(3)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斜面(415);所述第二气囊组件(42)包括第二定位板(421)、第二活动板(422)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定位板(42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422)之间的囊壁,所述第二定位板(42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422)之间设置有拉簧(423),所述第一活动板(412)顶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424),所述第二限位槽(424)靠近所述转动柱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斜面(425),所述第一活动板(412)和所述第二活动板(422)两端滑动设置于位于所述箱体(1)内壁两侧的横向滑轨(44)上,所述限位卡臂(31)位于第二位置时,两所述限位柱分别插入所述第一限位槽(414)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4),当所述限位卡臂(31)从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板(411)和所述第一活动板(412)之间的间距减小以挤出所述第一气囊组件(41)内的气体,所述第二定位板(421)和所述第二活动板(422)的间距增大以在所述第二气囊组件(42)内吸入气体,当两所述限位柱(33)与所述第一限位槽(414)和所述第二限位槽(424)脱离时,所述第一气囊组件(41)由弹簧(413)的弹力推动从所述条形气孔(43)吸入气体,所述第二气囊组件(42)由拉簧(423)的拉力拉动从所述条形气孔(43)排出气体,在所述第一气囊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荣平袁宜平裘校锋揭少平程玉文叶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雷思柯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