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机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32855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申请涉及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温控机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装置。其中,温控机组包括冷媒系统和冷却液系统。冷媒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制热膨胀阀、冷媒散热器、制冷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且第二换热器通过四通阀与压缩机相连通;冷却液系统包括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进口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相连通,出口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相连通,出口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相连通,出口管路用于与储能电站的储能电池相连。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助于改善现阶段温控机组在严寒地区存在制热能力不足、制热能效低等问题,以提高储能电站运行的稳定性。电站运行的稳定性。电站运行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温控机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温控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温控机组、温度控制方法及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0003]储能电站是电源侧与电网侧削峰填谷的重要手段。储能电站中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大量产热,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严重影响充放电效率及工作稳定性。
[0004]现阶段储能电站主要利用温控液冷机组进行温控管理,而温控液冷机组主要采用乙二醇水溶液作为冷却液,并利用压缩制冷循环进行制冷、具有正温度系统热敏电阻的加热器进行制热,但在严寒地区存在制热能力不足、能效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对储能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控机组、温度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控制器,至少用以缓解现阶段温控机组在严寒地区存在制热能力不足、制热能效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机组,用于储能电站,包括:所述温控机组包括:
[0007]冷媒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制热膨胀阀、冷媒散热器、制冷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且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
[0008]冷却液系统,包括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进口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相连通,所述出口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相连通,所述出口管路用于与所述储能电站的储能电池相连。/>[0009]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组,当温控机组进行制冷时,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阀后进入冷媒系统的第一换热器,冷媒在第一换热器内经过放热冷凝后变为高温高压过冷状态的液态冷媒,后流经制热膨胀阀,制热膨胀阀保持全开,不对冷媒进行节流,由于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的温度相对温控机组的电控元件的温度仍较低,因此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冷媒散热器后进行散热,可对温控机组的电控元件进行冷却。而后流经制冷膨胀阀进行节流,经制冷膨胀阀节流后的冷媒变为低压两相态,然后进入第二换热器与冷却液换热后变为低压过热冷媒蒸汽,经四通阀后回压缩机重复上述压缩

冷凝

节流

蒸发过程,进口管路用于向第二换热器内流通冷却液,冷却液在第二换热器内与冷媒换热后温度降低,从而可通过出口管路对储能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0010]当温控机组进行制热时,压缩机产生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经四通阀后进入第二换热器放热冷凝,放热冷凝后的冷媒变为高温高压过冷液态,后流经制冷膨胀阀,制冷膨胀阀保持全开状态,不对冷媒进行节流,由于高温高压液态冷媒的温度相对温控机组的电控元件的温度仍较低,因此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入冷媒散热器后进行散热,可对温控机组的电
控元件进行冷却。然后冷媒流经制热膨胀阀进行节流,节流后的冷媒变为低压两相态,后进入第一换热器吸收环境中的热量进行蒸发,并经四通阀后回到压缩机后重复上述压缩

冷凝

节流

蒸发过程。而冷却液系统侧的冷却液经进口管路进入第二换热器,并与第二换热器内冷媒进行换热,换热后冷却液的温度升高,再通过出口管路回到储能电池中释放热量,以对储能电池进行加热。
[0011]另外,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温控机组,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热膨胀阀与所述冷媒散热器之间设有经济器;
[0013]所述冷媒系统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有喷焓膨胀阀,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热膨胀阀与所述经济器之间,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
[001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液系统还包括:辅热管路,所述辅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路相连通,且所述辅热管路上设有辅助加热器和第一控制阀。
[001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媒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中的一个与所述四通阀连通设置,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压缩机连通设置。
[001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0017]和/或,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0018]和/或,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泵之间;
[001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的一端设有膨胀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泵之间,且所述缓冲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0020]和/或,所述出口管路上设有排液阀。
[0021]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用于控制第一方面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机组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
[0022]获取所述出口管路的出液口的温度;
[0023]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制冷状态,并控制调节所述制热膨胀阀的开度至最大;
[0024]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制热状态,并控制调节所述制冷膨胀阀的开度至最大值;
[0025]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
[00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7]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位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之间,则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待机状态。
[002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9]获取所述温控机组所处的环境的环境温度;
[0030]根据所述环境温度低于第一预设环境温度,控制所述温控机组的喷焓膨胀阀打开。
[003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控制方法还包括:
[0032]根据所述温控机组的环境温度低于第二预设环境温度,控制所述温控机组的辅助加热器和第一控制阀开启。
[003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控机组的温度控制装置,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控制方法,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
[0034]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循环泵启动并以额定转速运行预设时长后,获取所述出液口的温度;
[0035]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制冷状态,并控制调节所述制热膨胀阀的开度至最大;
[0036]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制热状态,并控制调节所述制冷膨胀阀的开度至最大;
[0037]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位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阈值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机组,用于储能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机组包括:冷媒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压缩机、四通阀、第一换热器、制热膨胀阀、冷媒散热器、制冷膨胀阀和第二换热器,且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相连通;冷却液系统,包括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所述进口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入口相连通,所述出口管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冷却液出口相连通,所述出口管路用于与所述储能电站的储能电池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膨胀阀与所述冷媒散热器之间设有经济器;所述冷媒系统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有喷焓膨胀阀,所述旁通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制热膨胀阀与所述经济器之间,另一端通过所述经济器与所述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系统还包括:辅热管路,所述辅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进口管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出口管路相连通,且所述辅热管路上设有辅助加热器和第一控制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中的一个与所述四通阀连通设置,所述入口和所述出口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压缩机连通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排气阀,所述排气阀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和/或,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安全阀,所述安全阀位于所述循环泵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和/或,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补液口,所述补液口位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泵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温控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路上设有缓冲管路,所述缓冲管路的一端设有膨胀罐,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循环泵之间,且所述缓冲管路上设有第二控制阀;和/或,所述出口管路上设有排液阀。7.一种温度控制方法,用于控制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温控机组运行,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出液管路的出液口的温度;根据所述出液口的温度高于第一预设温度阈值,控制所述温控机组处于制冷状态,并控制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霄赵炳晨颜利波陈东红廖建朱祺桉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