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79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传感器以及盖板部件,所述盖板部件压紧所述传感器,所述阀体具有安装面和安装腔部,所述安装腔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面,至少部分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体还包括铆压部和支撑部,所述铆压部的顶面比所述支撑部的顶面靠近所述安装面,所述铆压部相对所述支撑部更远离所述盖板部件,所述铆压部与所述盖板部件抵接,对所述盖板部件进行限位,所述铆压部与所述支撑部抵接。通过对阀体上的铆压结构进行优化,减少了铆压时损坏相关部件的隐患。相关部件的隐患。相关部件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阀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动阀。

技术介绍

[0002]在热管理系统中通常采用电动阀进行系统工作介质流量的调整,电动阀调控时,根据控制目的的不同需要获取工作介质的不同参数信号,比如说压力信号或者温度信号等,就需要在电动阀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传感器通过铆压结构与阀体限位,现有的铆压方式在铆压时,存在对相关部件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阀,通过对铆压结构进行优化,有利于控制铆压部的折弯度,减少对传感器产生不利影响。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阀,包括阀体、传感器以及盖板部件,所述盖板部件压紧所述传感器,所述阀体具有安装面和安装腔部,所述安装腔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面,至少部分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体还包括铆压部和支撑部,所述铆压部的顶面比所述支撑部的顶面靠近所述安装面,所述铆压部相对所述支撑部更远离所述盖板部件,所述铆压部与所述盖板部件抵接,对所述盖板部件进行限位,所述铆压部与所述支撑部抵接。
[0005]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铆压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的第二弧形面。
[0006]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铆压部下端部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部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铆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结构,所述铆压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贴合;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的第二弧形面。
[0007]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阀体还具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铆压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外圈,或者,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内圈,或者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外圈和内圈,所述根部为所述铆压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端部。
[0008]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连为一体,并朝所述安装面方向凸起;所述铆压部的外圈设有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述铆压部的内圈设有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述铆压部的外圈和内圈均设有第一凸部。
[0009]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阀体包括凹槽部,所述凹槽部位于所述安装腔部的外围,所述铆压部位于所述凹槽部;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自所述凹槽部的槽底壁向所述安装面的方向凸起,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铆压部抵接,且与所述凹槽部远离所述安装腔部的槽侧壁面抵接。
[0010]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盖板部件的顶面平
齐,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的部分与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接触,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的部分与所述盖板部件的顶面接触。
[0011]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盖板部件的底面与所述传感器的顶面抵接;所述安装腔部包括腔底壁,所述传感器包括朝向所述腔底壁的下限位面,所述下限位面与所述腔底壁配合以限制所述传感器的底部位置。
[0012]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安装腔包括第一腔、第二腔,至少部分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腔,至少部分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盖板部件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抵接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抵接配合。
[0013]如上所述的电动阀,所述传感器包括安装座、压力传感器以及温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固定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盖板部件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下端面与所述安装座抵接配合。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阀,阀体设有铆压部和支撑部,铆压部的顶面高于支撑部的顶面,通过铆压使铆压部朝安装腔部所在方向弯曲变形以将盖板部件压抵在传感器上,支撑部可以限制铆压部的铆压位置,有利于控制铆压部的折弯度,减少对传感器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第一实施例中电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所示的电动阀处于铆压前的A

A向剖面示意图;
[0017]图3为图1所示的电动阀处于铆压后的A

A向剖面示意图;
[0018]图4为图1铆压前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0]图6为第二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前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6A为图6中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7为第二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后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23]图7A为图7中II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8为第二实施例中电动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图8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26]图10为第三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前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27]图11为第三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后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28]图12为第三实施例中电动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图12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0]图14为第四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前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31]图15为第四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后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16为第四实施例中电动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7为图16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4]图18为第五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前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35]图19为第五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后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36]图20为第五实施例中电动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21为图20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38]图22为第六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前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39]图23为第六实施例中处于铆压后的电动阀的剖面示意图;
[0040]图24为第六实施例中电动阀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5为图24中阀体在安装腔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0042]图26为具体实施例中盖板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附图标记说明:
[0044]阀体10,安装面10a,安装腔部11,第一腔11a,第二腔11b,台阶部111,台阶底面1111,腔底壁112,密封槽1121,密封件1122,凹槽部12,铆压部13,第一铆压部131,第二弧形面1311,第二铆压部132,支撑部14,第一支撑部141,第一弧形面1411,第二支撑部142,加强结构1A,第一凸部15,第二凸部16,流通通道17,孔道171,第一段流道18;
[0045]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1,下限位面211,温度传感器22;
[0046]盖板部件30,盖体31,第一限位部32,第二限位部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传感器以及盖板部件,所述盖板部件压紧所述传感器,所述阀体具有安装面和安装腔部,所述安装腔部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位于所述安装面,至少部分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安装腔;所述阀体还包括铆压部和支撑部,所述铆压部的顶面比所述支撑部的顶面靠近所述安装面,所述铆压部相对所述支撑部更远离所述盖板部件,所述铆压部与所述盖板部件抵接,对所述盖板部件进行限位,所述铆压部与所述支撑部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铆压部之间具有间隙,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的第二弧形面。3.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部下端部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部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铆压部与所述支撑部为分体结构,所述铆压部的内侧面与所述支撑部的外侧面贴合;所述支撑部的上表面具有第一弧形面,所述铆压部的下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面配合的第二弧形面。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还具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与所述铆压部连接;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外圈,或者,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内圈,或者所述加强结构设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的外圈和内圈,所述根部为所述铆压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端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铆压部的根部连为一体,并朝所述安装面方向凸起;所述铆压部的外圈设有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述铆压部的内圈设有所述第一凸部,或者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