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发动机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7277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体发动机及车辆,该气体发动机将每个气缸的两个进气道设置为平行气道且为对称布置的滚流气道,有利于产生滚流。根据曲轴转角的大小,进气门将进气口开启的进气区间分为两个低升程区间,及位于两个低升程区间之间的高升程区间,通过限定两个曲轴转角位于低升程区间时,两个进气门的升程相同,可以满足进气过程中小升程对进气量的需求,曲轴转角位于高升程区间时,两个进气门的升程不同,可以产生有效涡流,从而形成斜轴滚流,实现每个气缸平行布置的两个进气道能够在组织滚流的同时产生有效的涡流,以达到加速燃烧、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发动机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大缸径的气体发动机而言,滚流有利于提高燃烧速度,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但是在燃烧后期,靠近缸壁的混合气由于湍动能较低,导致燃烧速度降低,使得混合气还没有充分燃烧就被排放,继而导致发动机排放超标。涡流能够带动靠近缸壁的气流旋转,以提高燃烧后期的燃烧速度,使燃烧更加充分。由此可见,在滚流中加入涡流,能够有效避免发动机排放超标。
[0003]但在每个气缸平行布置的两个进气道平行布置时,虽然有利于气道组织滚流,但由于每个气缸平行布置的两个进气道关于该气缸的主轴线对称布置,会导致涡流分量互相抵消,因此,极难产生涡流。
[0004]因此,亟需一种气体发动机,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气体发动机及车辆,使每个气缸平行布置的两个进气道能够在组织滚流的同时产生有效的涡流,以达到加速燃烧、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
[0006]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气缸,每个所述气缸配设有两个进气门(3)且均包括缸体(1),及与所述缸体(1)相连形成燃烧室的缸盖(2);所述缸盖(2)设有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道(21),所述进气道(21)连接所述燃烧室的一端形成有进气口(211),两个所述进气道(21)为平行气道且为对称布置的滚流气道,所述进气门(3)与所述进气道(21)一一对应,所述进气门(3)能够启闭对应的所述进气道(21)的进气口(211);根据曲轴转角的大小,所述进气门(3)将所述进气口(211)开启的进气区间分为两个低升程区间,及位于两个所述低升程区间之间的高升程区间;所述进气门(3)被配置为所述曲轴转角位于所述低升程区间时,两个所述进气门(3)的升程相同,所述曲轴转角位于所述高升程区间时,两个所述进气门(3)的升程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转角位于所述高升程区间时,两个所述进气门(3)的最大升程分别为h1和h2,h1与h2的差值为

h,

h的取值范围为h1/4

2h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动机还包括气门桥组件(4),所述气门桥组件(4)包括摇臂轴(41)、能够转动的凸轮轴(42)及与所述进气门(3)一一对应的气门桥单元,所述气门桥单元包括:气门桥本体(43),所述气门桥本体(43)转动套设于所述摇臂轴(41)外,所述气门桥本体(43)的一端用于驱动所述进气门(3)升降以启闭对应所述进气口(211);进气凸轮(44),所述进气凸轮(44)固定于所述凸轮轴(42)外,所述进气凸轮(44)与所述气门桥本体(43)的另一端配合,以驱动所述气门桥本体(43)相对于所述摇臂轴(41)转动;两个所述进气凸轮(44)的最大升程分别为H1和H2,H1与H2的差值为

H,

H=

h/k,k表示摇臂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进气门(3)分别为第一进气门和第二进气门,所述第一进气门的最大升程为h1,所述第二进气门的最大升程为h2,h1>h2;所述第一进气门所对应所述进气道(21)的横截面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1,所述第二进气门所对应所述进气道(21)的横截面的最小横截面积为S2,S1>S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S1与S2的面积差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利雨李卫吕顺胡琦山张冠涛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