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70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药物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姜半夏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治疗脂肪性肝病药物的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制剂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排除酒精及其他可致明确肝损害因素外,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从无炎症或无纤维化(单纯肝脂肪变性)的肝脏内脂肪堆积到伴有坏死炎症成份的肝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和伴有或不伴有相关纤维化的一种描述。既往祖国医学将本病按临床表现、病因、病机等将其归属于“积聚”“胀满”“痰浊”“肝着”“肥气”“积证”等范畴,现更多将其归属于“肝癖”。本病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表现为右侧胁肋部不适、腹胀、嗳气、纳差、乏力、轻度黄疸等。伴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起居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得病率与日俱增且患者年龄逐渐减小。2018年据全球统计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率达25%,亚洲27.37%,至2030年人数将较前增长30%。2016年一项中国东部地区的代谢疾病调查中表明患病率为43.3%,肥胖人群为70%~80%,2型糖尿病人群为50~70%。相比普通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总死亡率高,死亡原因常与心血管疾病,肝相关疾病,肿瘤以及各种感染有关。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多系统代谢紊乱,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现已然成为人们不容忽视的疾患。
[0003]西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颇多,现被认为主要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饮食和生活方式、遗传因素、低程度慢性炎症、脂肪组织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内质网(ER)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微生物紊乱有关,另一些研究还发现本病与胆汁酸代谢紊乱、自噬、铁超载等有关。可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机制纷繁复杂,且相互作用。西医治疗,主要依靠改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改善IR、降脂减重、保肝抗炎、干预肠道菌群、补充维生素等,以及积极处理肝硬化等并发症。但西医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案,且安全性有待商榷,因此,近年来中医加强了对本病的研究,以求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
[0004]古代中医关于本病并无统一的病名,也未进行系统讨论,但有关于本病的描述诸多。其中《难经
·
五十六难》言:“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将本病描述为“肥气”,提到了相关症状和体征表现;《诸病源候论
·
积聚病诸候》载:“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
……”
还阐述了本病初始并无有形之邪,病久后累积而成,同时描述了本病的相关症状。《备急千金要方
·
肝脏脉论第一》曰:“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则将本病描述为“肝胀”,且本病有胀满不适之感。
[0005]古代关于本病的记载,还将其描述为积聚,如《金匮翼
·
积聚统论》曰:“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
……”
同时也说明了本病病因并非单单为痰,可由多种病理因素相互纠结而成。《景岳全书
·
积聚》云:“卒然多食饮则肠满,起居不节,用力过度,则络
脉伤,
……
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提到了饮食和起居不节制这一影响本病的病因,因过度可伤及脉络,久则形成有形之积。《张氏医通
·
胁痛》言:“饮食劳动之伤。皆足以致痰凝气聚。血蓄成积。”也强调了饮食不节,劳逸无度,皆可产生影响本病的病理因素,而致气滞痰凝,血瘀成积。《证治汇补
·
卷之二》认为:“气之为病,生痰动火,升降无穷,燔灼中外,稽留血液,为积为聚。”讲述了本病疾病发展过程中,气、痰、火相互为病,久则伤血,血滞不行则为瘀,久瘀成积聚。另有《景岳全书
·
积聚》中“惟饮食无节,以渐留滞者,多成痞积于左胁膈膜之外”则描述了由饮食不节引起的气滞,久病则有痞积不适之感。以上所载,认为本病由劳逸失当、饮食不节、情志不调、邪气外感作用下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痰瘀互结、损伤肾气,总属本虚标实发为本病。
[0006]除将本病描述为积聚,古代中医中相关胀满亦与本病相关。《医方论
·
消导之剂》提到:“人非脾胃无以养生。饮食不节,病即随之。多食辛辣则火生,多食生冷则寒生,多食浓浓则痰湿俱生。于是为积聚,为胀满,为泻痢,种种俱见。”阐述了脾胃为后天之本,需注意不能有饮食的偏嗜、或不节制的进食,恐则生痰生湿,久则胀满不适,为积聚,强调了脾胃的重要性。《血证论》载:“木之性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强调了疏肝行气的重要性,肝气得以疏泄,则脾胃得以升降,水谷得以运化,人体则无不适,若肝失疏泄则可导致中焦脾胃失司,则腹中胀满不适。《杂病广要
·
胀满》中:“风寒暑湿得以外袭,喜怒忧思得以内伤,食啖生冷,过饮寒浆,扰动冲和,如是阴气当升而不升,阳气当降而不降,中焦痞结,必成胀满。更有五疸水气,及妇人血膨,皆令人胀满。”不仅提到了饮食不节的影响,同时强调了调畅情志的重要性,两者相互影响则可引起气机不畅,胀满不适。
[0007]本病有胁痛症状,故《医学正传
·
胁痛》丹溪曰∶“胁痛属肝,木气实,有死血,痰流注。”讲述肝需疏,肝气实,则气机不畅,气不畅血瘀形成。《金匮翼
·
胁痛总论》云:“由阴阳五脏气血分属,
……
右胁之痛,悉是痰积,岂可一概而言乎。”强调了胁痛需辨证论治。《医学正传
·
胁痛》言:“盖心生血,肝纳血,因大怒而血不归经,或随气而上出于口鼻,或留于本经而为胁痛。”阐述了情志不畅,则肝火上炎,而影响血液运行,甚则血运不畅而发为胁痛。《杂病广要
·
胁痛》曰:“有饮食填塞太阴,肝气被压,然肝者将军之官,其性猛烈,不受压制,上冲之则胃脘痛,横行之则两胁痛。”注重肝与脾胃的相互作用,饮食不节则脾胃失调,影响肝之疏泄,气滞则痛。《杂病广要
·
胁痛》提到“若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者,或因痰积流注于右,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提及情志、饮食、外邪等为本病病因,痰湿、气滞、血瘀与本病病机相关。
[0008]《临证指南医案
·
湿》中谓:“如其人饮食不节。脾家有湿
……
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更是强调了饮食肥甘厚腻与脾湿相关,正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种类结构的变化而致本病发病率逐渐上涨的趋势休戚相关。
[0009]现代中医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与辨治。
[0010]胡义扬认为本病以痰瘀互结作为基本病机,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形成了健脾活血方和祛湿化瘀方两大主方,炒白术、丹参、白芍、葛根、枳壳、姜黄、泽泻、五味子组成了健脾活血方;祛湿化瘀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君药:姜半夏2

10份,陈皮2

10份,茯苓10

20份,炒白术10

20份;臣药:柴胡2

10份,郁金5

15份,垂盆草10

20份,炒白芍10

20份,广藿香8

16份,石菖蒲2

10份;佐药:六月雪25

35份,灵芝10

20份,五味子5

15份;使药:炙甘草2

1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痰浊内阻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原料按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构成:君药:姜半夏4

8份,陈皮4

8份,茯苓13

17份,炒白术13

17份;臣药:柴胡4

8份,郁金8

12份,垂盆草13

17份,炒白芍13

17份,广藿香10

14份,石菖蒲4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媛陈明显刘赛月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