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516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节能房屋,通过在屋顶处设置蓄热水池,并在墙体及地板内设置与蓄热水池连接的循环管道,使蓄热水池中的水可在太阳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并在夜晚温度较低时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水的温度传递至室内,从而使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减少了暖气的使用,有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同时,通过在房屋主体外的地底中设置蓄冷水池,并将蓄冷水池与循环管道连接,使蓄冷水池中的水在经过一夜的冷却后,可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在循环管道中流动,从而使循环管道中温度较低的水可与环境中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了能源的消耗。了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节能房屋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节能建筑的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节能房屋。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中部及西部地区,植被较少,裸露在外的砂石较多,而由于沙子的比热较小,导致白天太阳出现时,沙子会吸收太阳的热量迅速升温,使得地面附近的空气在空气对流的作用也迅速升温,从而导致这些地区的白天气温较高;晚上太阳下山后,地面源源不断地向空中释放热量,但是由于这些地区上层的云层少,逆辐射几乎不存在,难以起到保温作用,导致气温持续降低,因而导致这些地区的昼夜温差较大,生活情况不佳。
[0003]因此,目前这些地区的居民在白天气温很高时要用空调降温,在夜晚气温下降后又需要暖气或烧火取暖,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大,且这些地区的房屋建设没有考虑节能的要求,无法对自然能源进行利用,难以满足节能减排的政策。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可对这些地区白天及夜晚的能源收集起来,并反向利用至白天及夜晚中,从而提高居民的生活条件,并减小了能源消耗,满足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要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及设置于房屋主体内的供冷送暖系统,所述供冷送暖系统包括用于吸收太阳热能提高水温的蓄热水池、用于释放热能降低水温的蓄冷水池及用于传送热水或冷水进行供暖或供热的循环管道,所述蓄热水池设置于屋顶上,蓄热水池上盖合有透明密封顶盖;所述蓄冷水池埋设于房屋主体外地底内,蓄冷水池顶部设有穿透至地面设置的集水装置;所述循环管道内嵌于房屋主体的墙体及地板中,循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蓄冷水池及蓄热水池连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蓄冷水池与蓄热水池之间还连通有回水管道,所述循环管道和所述回水管道远离蓄冷水池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冷循环连接管,所述循环管道和所述回水管道远离蓄热水池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热循环连接管,所述冷循环连接管和热循环连接管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
[0007]进一步的,所述循环管道与蓄冷水池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将蓄冷水池中的冷水抽取至管道中的冷水供水泵,所述回水管道与蓄热水池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将供热完成后的温水经由回水管道抽取至蓄热水池中的热水回水泵。
[0008]进一步的,所述蓄热水池投影面为倒梯形结构,包括池底及与池底四周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由上至下逐渐靠蓄热水池的中心倾斜,侧壁表面贴装有便于吸热的黑色金属板,所述池底上设置有与循环管道连接的热水连接口,所述侧壁上设置有与回水管道连接的热水回水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透明密封顶盖与蓄热水池开口适配,透明密封顶盖包括多块相互拼接的隔热板,所述隔热板与黑色金属板内部均设置有隔热空腔。
[0010]进一步的,所述侧壁与房屋主体的顶部边缘之间连接有倾斜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表面安装有太阳能发电板。
[0011]进一步的,所述蓄冷水池由圆柱体结构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包括一体成型的储水腔与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集水装置与进水口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集水装置包括接水盘及与接水盘连接的输水管,所述接水盘投影面为倒梯形结构,所述输水管连接于接水盘底部,并与进水口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接水盘顶部安装有过滤顶盖,所述过滤顶盖上设置有若干通水孔;所述输水管内设置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中装填有活性炭。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过滤顶盖投影面为锥形结构,过滤顶盖的底部直径大于接水盘直径并盖合住所述接水盘。
[00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房屋主体的屋顶处设置蓄热水池,并在房屋主体的墙体及地板内设置与蓄热水池连接的循环管道,使蓄热水池中的水可在白天太阳的作用下进行加热,并在夜晚温度较低时在循环管道中流动,将水的温度传递至空气中,从而使室内的温度得到提升,减少了暖气的使用,充分利用了白天的太阳能,有效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房屋主体外的地底中设置蓄冷水池,并将蓄冷水池与循环管道连接,使蓄冷水池中的水在经过一夜的冷却后,可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在循环管道中流动,从而使循环管道中温度较低的水可与环境中的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带走热量,降低室内的温度,从而减少了空调的使用,在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0018]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房屋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房屋主体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供冷送暖系统的系统图;
[0022]图4为本实施例蓄热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实施例隔热板的剖视图;
[0024]图6为本实施例蓄冷水池与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实施例蓄冷水池的剖视图。
[0026]图中:1、房屋主体;11、屋顶;12、墙体;13、地板;14、连接板;141、太阳能发电板;2、蓄热水池;21、池底;211、热水连接口;22、侧壁;221、热水回水口;3、蓄冷水池;31、储水腔;32、端盖;321、进水口;4、循环管道;41、冷水供水泵;5、透明密封顶盖;51、隔热板;511、隔热空腔;6、集水装置;61、接水盘;62、输水管;621、过滤部;63、过滤顶盖;631、通水孔;7、回水管道;71、冷循环连接管;711、第一电动阀;72、热循环连接管;721、第二电动阀;73、热水回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能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0]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1及设置于房屋主体1内的供冷送暖系统,本实施例的建筑节能房屋可设置在中国的中部及西部等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中,通过供冷送暖系统将白天的高温保留,并在夜晚温度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包括房屋主体(1)及设置于房屋主体(1)内的供冷送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送暖系统包括用于吸收太阳热能提高水温的蓄热水池(2)、用于释放热能降低水温的蓄冷水池(3)及用于传送热水或冷水进行供暖或供热的循环管道(4),所述蓄热水池(2)设置于屋顶(11)上,蓄热水池(2)上盖合有透明密封顶盖(5);所述蓄冷水池(3)埋设于房屋主体(1)外地底内,蓄冷水池(3)顶部设有穿透至地面设置的集水装置(6);所述循环管道(4)内嵌于房屋主体(1)的墙体(12)及地板(13)中,循环管道(4)的两端分别与蓄冷水池(3)及蓄热水池(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水池(3)与蓄热水池(2)之间还连通有回水管道(7),所述循环管道(4)和所述回水管道(7)远离蓄冷水池(3)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冷循环连接管(71),所述循环管道(4)和所述回水管道(7)远离蓄热水池(2)的一端之间连接有热循环连接管(72),所述冷循环连接管(71)和热循环连接管(72)上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阀(711)和第二电动阀(7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道(4)与蓄冷水池(3)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将蓄冷水池(3)中的冷水抽取至管道中的冷水供水泵(41),所述回水管道(7)与蓄热水池(2)连接的位置处设有用于将供热完成后的温水经由回水管道(7)抽取至蓄热水池(2)中的热水回水泵(7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节能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水池(2)投影面为倒梯形结构,包括池底(21)及与池底(21)四周连接的侧壁(22),所述侧壁(22)由上至下逐渐靠蓄热水池(2)的中心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垠许向军陈佳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晨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