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498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包括与控制中心输入端相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库分析单元、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气体采样系统,所述控制中心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监控单元和传感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参数影像信息以及对物体的长宽高和距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所述数据库分析单元用于将控制中心获取的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能够对判断失误的信息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偏差较小的数据。有益效果:解决机构检测数据不能够表示最佳的准确值、装置基本目前没有保护机构,给人员造成较大的损伤,遇到斜坡路段长时间会给刹车片组件带来较大压力的技术问题。大压力的技术问题。大压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机器人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代工业中,机器人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一般会是机电装置,由计算机程序或是电子电路控制。
[0003]机器人在进行室外气体采集工作条件下,往往会通过收集装置对外部的环境气体进行采集作业,从而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活其它成分进行采集作业,通过机器人采集作业的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人们便捷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但是室外采集工作中仍然会运动其它相应问题:1、机器人往往只是对不同地段进行空气采集,但是由于时间点的不同、采集高度不同,其所带来的的检测数据不能够表示最佳的准确值,从而影响到数据的精确性;2、由于机器人往往进行室外作业,会遇到意外碰撞的情况,而且往往是前端发生碰撞现象,但是装置基本目前没有保护机构,给人员造成较大的损伤,进而降低了装置工作的安全性;3在遇到斜坡地段,装置往往通过刹车组件实现固定,但是长时间会给刹车片组件带来较大压力,从而影响到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机构检测数据不能够表示最佳的准确值、装置基本目前没有保护机构,给人员造成较大的损伤,遇到斜坡路段长时间会给刹车片组件带来较大压力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包括与控制中心输入端相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库分析单元、温湿度采集模块和气体采样系统,所述控制中心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监控单元和传感模块,所述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参数影像信息以及对物体的长宽高和距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所述数据库分析单元用于将控制中心获取的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能够对判断失误的信息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偏差较小的数据;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从而获得外界的温湿度信息,并通过显示器进行呈现;所述气体采样系统通过不同区域段、时间段和不同高度进行多次空气采样,然后将采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从而得到最终采样信息并传递到控制中心中;所述驱动模块包括弹性保护机构,所述弹性保护机构包括至于箱体前侧的挡板,所述挡板两端沿箱体内壁长度方向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槽,且挡板上通过第一弹簧杆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一端固定在箱体内壁另一侧的第二弹簧杆上,所述第一滑块和固定在第三弹簧杆上的第二滑块之间通过摆动杆相连接,且第一滑块之间通过安装杆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条形槽中的第二磁
铁的磁极方向保持相反方向设置,随着第一磁铁向内移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之间的磁吸排斥力增大。
[0006]进一步的,所述摆动杆两端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保持垂直设置,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外壁边缘均设有至于箱体内壁上的限位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杆与第一磁铁连接处开设有安装孔并通过制动销实现锁紧固定,且箱体内壁一侧设有至于条形槽上的凸出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上升启动机构,所述上升启动机构包括至于箱体内壁上对称设置的第一双轴电机和第二双轴电机,所述第一双轴电机两端的输出轴均延伸至丝杠轴上,所述丝杠轴外壁上下两端均螺旋传动有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二丝杠螺母,所述第一丝杠螺母一端通过第一横梁连接在集气箱中,所述第二丝杠螺母上通过第二横梁连接在支架上,所述支架底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底端四周的固定杆上。
[0009]再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箱上安装有固定在气泵上的气管,所述集气箱上沿箱体内壁高度方向连接有侧板,所述丝杠轴两端的螺旋方向呈相反方向设置,随着第一双轴电机启动,气管上的集气箱在侧板上进行上下移动,同时第二横梁上的支架带动固定杆做相反方向移动。
[0010]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底部呈锥形状设置,所述支架外壁一端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固定杆上,随着伺服电机启动,固定杆以伺服电机输出轴中心旋转运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丝杠螺母和第二丝杠螺母内壁上均设有与丝杠轴相连接的滑动滚珠。
[0012]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通过设计控制中心、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库分析单元、温湿度采集模块、气体采样系统和驱动模块,气体采样系统通过多区域位置点、在不同的时间段以及不同的高度进行气体采集,通过数据的平均值计算,能够求得较为精确的数据,同时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参数影像信息以及对物体的长宽高和距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结合数据库分析单元,在感应外部数据同时也能够与数据库信息进行对应,从而实时的进行数据更新,从而将外界的路况等信息及时跟踪;2、在机器人意外碰撞时,往往不能够进行及时的避让保护,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安全性,弹性保护机构上的挡板受到碰撞时,推动能够将第一滑块进行水平移动并能够转换为第一弹簧杆和第二弹簧杆的弹性势能,而且通过摆动杆的转动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滑块上的第三弹簧杆朝着箱体内壁移动,从而转为第三弹簧杆的弹性势能,这样能够将作用力进行有效的缓冲分解,同时第一滑块移动时,由于第一磁体和第二磁铁的磁性排斥力,从而也能够将挡板的作用力进行有效的抵挡缓冲,而且距离越近,排斥力越大,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机构的安全性;3、驱动机构上的上升启动机构,在双轴电机启动下,可以使得丝杠轴进行旋转运动,这样通过螺旋传动作用,第一丝杠螺母上连接的集气箱可以向上移动,气管可以延伸到不同高度进行抽气采样工作,而且使得机器人在遇到斜坡路面上时,丝杠轴另一端第二丝杠螺母带动支架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支架上的固定杆进行升起,从而启动提升固定的作用,
配合支架上的伺服电机,可以使得固定杆进行旋转,从而使得固定杆底端的锥形部可以适应不同斜坡,起到有效稳定的支撑固定作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弹性保护机构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机器人的内部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伺服电机和固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0014]主要符号说明:1、控制中心;2、数据采集系统;3、数据库分析单元;4、温湿度采集模块;5、气体采样系统;6、驱动模块;7、监控单元;8、传感模块;9、弹性保护机构;10、挡板;11、第一弹簧杆;12、第一滑块;13、第二弹簧杆;14、第三弹簧杆;15、第二滑块;16、摆动杆;17、安装杆;18、第一磁铁;19、第二磁铁;20、上升启动机构;21、第一双轴电机;22、第二双轴电机;23、丝杠轴;24、第一丝杠螺母;25、第二丝杠螺母;26、第一横梁;27、集气箱;28、第二横梁;29、固定杆;30、气管;31、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控制中心(1)输入端相连接的数据采集系统(2)、数据库分析单元(3)、温湿度采集模块(4)和气体采样系统(5),所述控制中心(1)输出端连接有驱动模块(6);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包括监控单元(7)和传感模块(8),所述数据采集系统(2)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参数影像信息以及对物体的长宽高和距离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所述数据库分析单元(3)用于将控制中心获取的信息与数据库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能够对判断失误的信息进行修正,从而获得偏差较小的数据;所述温湿度采集模块(4)通过温湿度传感器从而获得外界的温湿度信息,并通过显示器进行呈现;所述气体采样系统(5)通过不同区域段、时间段和不同高度进行多次空气采样,然后将采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从而得到最终采样信息并传递到控制中心中;所述驱动模块(6)包括弹性保护机构(9),所述弹性保护机构(9)包括至于箱体前侧的挡板(10),所述挡板(10)两端沿箱体内壁长度方向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槽,且挡板(10)上通过第一弹簧杆(11)连接有第一滑块(12),所述第一滑块(12)一端固定在箱体内壁另一侧的第二弹簧杆(13)上,所述第一滑块(12)和固定在第三弹簧杆(14)上的第二滑块(15)之间通过摆动杆(16)相连接,且第一滑块(12)之间通过安装杆(17)实现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17)中心处固定连接有第一磁铁(18),所述第一磁铁(18)和条形槽中的第二磁铁(19)的磁极方向保持相反方向设置,随着第一磁铁(18)向内移动,第一磁铁(18)和第二磁铁(19)之间的磁吸排斥力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角度检测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16)两端均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分别与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5)相连接,所述第一滑块(12)和第二滑块(15)保持垂直设置,且第一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凡文高俊韬韩朋邢伟程伟斌蔡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