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高延性预应力钢丝/绞线用热轧盘条及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线材制造
,具体为一种高强高延性预应力钢丝/绞线用热轧盘条及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预应力钢绞线用量巨大,全国年用量约为500万吨,目前主要为强度≤1860MPa级的钢绞线。近年来,随着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造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于钢绞线的整体技术性能提升有了更多的需求,其中提高钢绞线材料的强度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决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的关键因素。将预应力钢绞线的强度提高至2000Mpa
‑
2400MPa是重要的技术方向,能够有效实现对于结构的优化、提升结构的技术经济性。
[0003]目前钢绞线的制造一般采用高碳珠光体盘条,加工工艺为热轧盘条
‑
9道次拉拔
‑
捻制
‑
稳定化
‑
成品。钢绞线的强度来源于盘条初始强度+冷加工硬化
‑
稳定化处理强度损失。提升抗拉强度的措施主要是提高盘条碳含量来提高原始盘条的抗拉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高延性预应力钢丝/绞线用热轧盘条,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重量份的化学成分:C:0.55
‑
0.70wt.%;Si:1.0
‑
2.5wt.%;Mn:0.30
‑
1.50wt.%;Cr:0
‑
0.80wt.%;P:≤0.020wt.%;S:≤0.010wt.%;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盘条的显微组织为下贝氏体、少量低碳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其体积分数分别为75%
‑
90%,0
‑
10%,5%
‑
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高延性预应力钢丝/绞线用热轧盘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包括冶炼、连铸、铸坯修磨、轧制、轧后余热等温热处理的步骤,所述轧制采用一火成材工艺,将连铸坯加热至1000
‑
1200℃,保温2
‑
3h;轧制过程温度不低于钢的Arcm温度,吐丝温度为钢的Arcm+(30—50)℃;所述轧后余热等温处理,盘条吐丝后以散卷平铺的方式通过恒温盐浴,盘条需全部浸入盐浴中,盐浴温度设置为钢的Ms点温度
±
20℃,等温时间5
‑
15min,选用低于Ms点温度的温度时,等温时间不低于5分钟,使马氏体中的碳等化学元素充分分配至未转变奥氏体中;选用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黄镇,朱帅,邓铁松,高永彬,王广顺,郑同亮,李杰,徐凯,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