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299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涉及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建造技术领域。该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施工场地模型需要建造上水泥土桩墙的位置上导入劲性水泥土桩墙,所述劲性水泥土桩墙包括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相互平行。该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采用双层错开设计的水泥土桩墙,配合BIM技术中对施工情况的模拟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可以准确得出双层错开的水泥土桩墙的错开距离,以及桩柱与桩柱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排桩耦合的劲性水泥土桩墙的强度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并且双排设置的水泥土桩墙能够有更为方便的施工方。墙能够有更为方便的施工方。墙能够有更为方便的施工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建造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国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导致基坑越来越深,基坑支护显得尤为重要。基坑围护体系的合理设计是基坑工程中的核心问题,基坑支护体系既要保证基坑整体安全不变形,还要起到挡土止水的作用。
[0003]目前工程中常用的基坑围护主要有钢板桩、钻孔灌注桩挡墙、地下连续墙、劲性水泥土桩墙、土钉墙及复合土钉墙等,其中劲性水泥土桩墙在工程使用中,随着开挖深度的加深,围护的内外压力差加大,挖到基底时达到最大,但是型钢水泥土桩墙和地下连续墙以及钻孔灌注桩挡墙相比,由于型钢水泥土桩墙是由水泥和土混合并插进工字钢,其抵抗基坑整体形变的能力较低,此时基坑由于巨大内外土压力差产生基坑变形。如果提高了型钢水泥土桩墙的抗侧压能力,可以有效的降低基坑变形量和基坑失效的风险,对确保基坑的整体稳定和绝对安全作用重大。所以需要对型钢水泥桩墙进行结构和施工工艺优化,提高型钢水泥土桩墙抗侧压强度。
[0004]现有技术中如申请号为CN201910520735.X的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拱式型钢水泥土桩墙及施工方法,其中采用拱形的设计来提高水泥土桩墙的强度,但是会提高施工难度,特别是在拱形水泥土撞墙的排桩耦合施工过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S1:在BIM中导入施工场地模型;
[0010]S2:在施工场地模型需要建造上水泥土桩墙的位置上导入劲性水泥土桩墙,所述劲性水泥土桩墙包括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相互平行但不重合,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为b,所述第一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A,所述第二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B,所述桩柱A之间的间距等于桩柱B之间的间距,所述桩柱B穿插设置在相邻的桩柱A之间,相邻所述桩柱A之间的间距小于桩柱B的直径,相邻的桩柱A和桩柱B之间的水平间距为a,相邻的桩柱A和桩柱B之间的间距为c;
[0011]S3:导入施工场地土层参数并根据土层参数对劲性水泥土桩墙施加加载力F;
[0012]S4:计算校核劲性水泥土桩墙的强度;
[0013]S41:对劲性水泥土桩墙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0014]S42:将划分的网格导入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并根据设计所需强度建立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
[0015]如校核强度大于设计需求强度则进入S5;
[0016]如校核强度小于设计需求强度则调整a或b后回到S4重新校核;
[0017]S5:劲性水泥土桩墙现场施工;
[0018]S6:现场施工验收。
[0019]优选的,所述S5中劲性水泥土桩墙现场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0020]S51A:完成第一桩墙的施工;
[0021]S52A:完成第二桩墙的施工。
[0022]优选的,所述S5中劲性水泥土桩墙现场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0023]S51B:桩柱A与桩柱B循环交替施工直至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完成施工。
[0024]优选的,所述S42中设计要求强度为A、校核强度为B;
[0025]如校核强度B小于设计要求强度A且1.1B<A,则将a缩小1%后回到S4重新校核;
[0026]如校核强度B小于设计要求强度A且1.05B<A,则将b缩小1%后回到S4重新校核。
[0027](三)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9]该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采用双层错开设计的水泥土桩墙,配合BIM技术中对施工情况的模拟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可以准确得出双层错开的水泥土桩墙的错开距离,以及桩柱与桩柱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排桩耦合的劲性水泥土桩墙的强度同时降低施工的成本。并且双排设置的水泥土桩墙能够有更为方便的施工方式。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长度参数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水泥土桩墙施工完成状态示意图;
[0033]图4为水泥土桩墙侧应力分布示意图。
[0034]图中:1、桩柱A;2、桩柱B。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6]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S1:在BIM中导入施工场地模型;
[0038]S2:在施工场地模型需要建造上水泥土桩墙的位置上导入劲性水泥土桩墙,劲性水泥土桩墙包括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相互平行但不重合,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为b,第一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A1,第二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B2,桩柱A1之间的间距等于桩柱B2之间的间距,桩柱B2穿插设置在相邻的桩柱A1之间,相邻桩柱A1之间的间距小于桩柱B2的直径,相邻的桩柱A1和桩柱B2之间的水平间距为a,相邻的桩柱A1和桩柱B2之间的间距为c;
[0039]S3:导入施工场地土层参数并根据土层参数对劲性水泥土桩墙施加加载力F;
[0040]S4:计算校核劲性水泥土桩墙的强度;
[0041]S41:对劲性水泥土桩墙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0042]S42:将划分的网格导入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并根据设计所需强度建立边界条件,进行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
[0043]如校核强度大于设计需求强度则进入S5;
[0044]如校核强度小于设计需求强度则调整a或b后回到S4重新校核;
[0045]其中:在校核强度中如果校核强度与设计要求强度相差不大(5%以内)那么微调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b能够对校核强度有所提升并且对施工的成本影响较小,但在对于校核强度中如果校核强度与设计要求强度相差较大时(5~10%),微调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b对校核强度的提升不大,虽然微调第二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b对施工成本的影响较小,因此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劲性水泥土桩墙与排桩耦合高强度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在BIM中导入施工场地模型;S2:在施工场地模型需要建造上水泥土桩墙的位置上导入劲性水泥土桩墙,所述劲性水泥土桩墙包括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相互平行但不重合,所述第一桩墙和第二桩墙之间的间距为b,所述第一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A(1),所述第二桩墙包括多根连续且等间距设置的桩柱B(2),所述桩柱A(1)之间的间距等于桩柱B(2)之间的间距,所述桩柱B(2)穿插设置在相邻的桩柱A(1)之间,相邻所述桩柱A(1)之间的间距小于桩柱B(2)的直径,相邻的桩柱A(1)和桩柱B(2)之间的水平间距为a,相邻的桩柱A(1)和桩柱B(2)之间的间距为c;S3:导入施工场地土层参数并根据土层参数对劲性水泥土桩墙施加加载力F;S4:计算校核劲性水泥土桩墙的强度;S41:对劲性水泥土桩墙的模型进行网格划分;S42:将划分的网格导入有限元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并根据设计所需强度建立边界条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王佩陆浩张立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