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32294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属于医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步骤为:S1:BIM模型创建;S2:碰撞检测;S3:施工深化设计;S4:预留孔洞定位;S5:综合支架设计;S6:管段预制;S7:管段编号;S8:管段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医院狭窄走廊上部空间精准定位,提前将管线位置、支架形式、孔洞位置进行优化布置,通过虚拟施工可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材料加工顺序,实现了工厂预制化加工;既可减少机电管线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工期安排上明确了工作任务,避免现场返工现象的发生,节约工期。工期。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院工程
,具体为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内部机电集成系统错综复杂。目前医院项目机电工程现状:工程包含风、水、电、医疗专项等多个专业,其中风专业多达13个系统、水专业多达28个系统、电专业多达12个系统、医疗专项6个系统,设备区走廊管线复杂、空间紧凑,且由多个专业单位施工,存在交叉施工。各施工单位不能统一协调、施工工序混乱,现场拆改返工现象严重,导致成本增加、材料浪费、工期延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既可减少机电管线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工期安排上明确了工作任务,避免现场返工现象的发生,节约了工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S1:BIM模型创建,依据建筑结构和机电工程的施工图,创建建筑物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中包含机电管线模型;
[0006]S2:碰撞检测,利用Navisworks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测,确定管线优化部位;
[0007]S3:施工深化设计,基于BIM三维模型,进行专业内和专业间的整合;依据设计原则、施工验收规范、管线排布原则,进行医院狭窄走廊上部空间复杂管线排布的深化设计;
[0008]S4:预留孔洞定位,深化设计方案确认后,基于该优化方案,将模型中管线穿越二次结构墙体的位置进行二次深化,避开与结构柱、构造柱、圈梁等的冲突,完成预留孔洞的精确定位,并输出预留孔洞定位图,供二次砌筑施工使用;
[0009]S5:综合支架设计,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完成后,进行综合支吊架的设计,根据管线专业和荷载类型选择综合支吊架型材规格,综合支架的布置形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受力计算,选取最优方案,完成支吊架空间位置的布置;
[0010]S6:管段预制,管线空间排布、支吊架空间布置方案完成后,管线按照定尺长度进行打断,并充分考虑阀门、管件的布置;再进行管段分段图的输出,加工厂按照管段分段图下料加工,实现管线工厂预制化;
[0011]S7:管段编号,将加工好的管段经质量部门检查尺寸及部位正确后,按区域、系统顺序编号标记,并堆放整齐;
[0012]S8:管段安装,将工厂加工好的管段运送到安装现场按编号组装成大型模块再进
行一次性安装,组装时将预制加工完成的管道及配件模块运输至相应区域,在现场按照编码对号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与BIM模型核对,检查位置、尺寸、标高及空间定位是否一致。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所述基于管线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
[0014]S2.1:导出三维BIM模型中的各专业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和机电模型;
[0015]S2.2:对各专业模型进行整合处理,将其整合成综合管线模型并进行碰撞检测;
[0016]S2.3:同步记录并显示碰撞检测结果;碰撞检测结果包括碰撞管道类型和碰撞位置信息。
[0017]进一步地,在所述S3中,机电管线排布时,遵循有上风口风管在上层、有下风口风管在最下层、强弱电桥架在第二层、水管在第三层的排布原则,风管和水管增加保温层,上层风管距结构梁底100mm,平行管线间相距100mm,管线层间相距150

200mm;走廊中间预留300

400mm检修空间。
[0018]进一步地,在所述S4中,机电管线排布完成后对机电管线穿越的二次结构墙体进行预留孔洞的精确定位。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S5中,根据综合支架布置原则,相邻支架间距设置为4m一个,其中支吊架的布置设计方案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S5.1:根据电缆桥架、水管、风管重量参数计算截面管线的重量;
[0021]S5.2:槽钢选型;
[0022]S5.3:将荷载数据导入荷载计算软件中进行计算复核。
[0023]进一步地,在所述S6中,将三维BIM模型中的管段模型输出为电子版图纸,根据电子版图纸工厂加工得到预制管段。
[0024]进一步地,在所述S7中,管段编号包括管段安装区域、管段系统编号、管段长度和管段空间定位。
[0025]进一步地,在所述S8中,将所述S6中的预制管段运送至施工现场,根据所述S7中管段编号,将所述S6中的预制管段在地面连接并安装至建筑物顶部。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7]本专利技术通过医院狭窄走廊上部空间精准定位,提前将管线位置、支架形式、孔洞位置进行优化布置,通过虚拟施工可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材料加工顺序,实现了工厂预制化加工;既可减少机电管线材料的浪费,同时在工期安排上明确了工作任务,避免现场返工现象的发生,节约工期。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31]S1:BIM模型创建,依据建筑结构和机电工程的施工图,创建建筑物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中包含机电管线模型;
[0032]S2:碰撞检测,利用Navisworks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测,确定管线优化部位;
[0033]S3:施工深化设计,基于BIM三维模型,进行专业内和专业间的整合;依据设计原则、施工验收规范、管线排布原则,进行医院狭窄走廊上部空间复杂管线排布的深化设计;
[0034]S4:预留孔洞定位,深化设计方案确认后,基于该优化方案,将模型中管线穿越二次结构墙体的位置进行二次深化,避开与结构柱、构造柱、圈梁等的冲突,完成预留孔洞的精确定位,并输出预留孔洞定位图,供二次砌筑施工使用;
[0035]S5:综合支架设计,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完成后,进行综合支吊架的设计,根据管线专业和荷载类型选择综合支吊架型材规格,综合支架的布置形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受力计算,选取最优方案,完成支吊架空间位置的布置;
[0036]S6:管段预制,管线空间排布、支吊架空间布置方案完成后,管线按照定尺长度进行打断,并充分考虑阀门、管件的布置;再进行管段分段图的输出,加工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BIM模型创建,依据建筑结构和机电工程的施工图,创建建筑物的BIM模型,其中,所述BIM模型中包含机电管线模型;S2:碰撞检测,利用Navisworks碰撞检查功能,对结构与管线、管线与管线之间进行碰撞检测,确定管线优化部位;S3:施工深化设计,基于BIM三维模型,进行专业内和专业间的整合;依据设计原则、施工验收规范、管线排布原则,进行医院狭窄走廊上部空间复杂管线排布的深化设计;S4:预留孔洞定位,深化设计方案确认后,基于该优化方案,将模型中管线穿越二次结构墙体的位置进行二次深化,避开与结构柱、构造柱、圈梁等的冲突,完成预留孔洞的精确定位,并输出预留孔洞定位图,供二次砌筑施工使用;S5:综合支架设计,机电管线排布方案完成后,进行综合支吊架的设计,根据管线专业和荷载类型选择综合支吊架型材规格,综合支架的布置形式,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分别进行支架的力学性能分析、受力计算,选取最优方案,完成支吊架空间位置的布置;S6:管段预制,管线空间排布、支吊架空间布置方案完成后,管线按照定尺长度进行打断,并充分考虑阀门、管件的布置;再进行管段分段图的输出,加工厂按照管段分段图下料加工,实现管线工厂预制化;S7:管段编号,将加工好的管段经质量部门检查尺寸及部位正确后,按区域、系统顺序编号标记,并堆放整齐;S8:管段安装,将工厂加工好的管段运送到安装现场按编号组装成大型模块再进行一次性安装,组装时将预制加工完成的管道及配件模块运输至相应区域,在现场按照编码对号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与BIM模型核对,检查位置、尺寸、标高及空间定位是否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医院狭窄走廊机电管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所述基于管线模型的碰撞检测方法具体步骤为:S2.1:导出三维BIM模型中的各专业模型,包括建筑模型和机电模型;S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强孔繁锋朱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