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2175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属于污水处理领域,本除污器包括:过滤基体,第一旋流件,第一旋流件为套筒状,中部设有搅拌组件,第二旋流件,过滤基体上部安装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搅拌组件相对设置,过滤基体底部连接有第三排污管,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滤基体内直的搅拌轴,搅拌轴由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侧面设置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沿搅拌轴轴线由高至低依次旋转直径缩小,其搅拌轴底部连接与其轴线同轴的搅拌基件,搅拌基件为柱状结构,且侧面环绕其轴线竖直开设若干通槽。本放解决了现有旋流除污器对于污水中漂浮物清理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水体旋流被破坏或影响几率,实现连续除污,保证出水顺畅。保证出水顺畅。保证出水顺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

技术介绍

[0002]旋流除污器是一种利用离心分离原理进行除沙的除污器,进水管安装在筒体的偏心位置,工作时,水由进水管进入旋流除污器后,在螺旋导流片的作用下水流旋转向下然后经过过滤将水中的杂物进行过滤,从而起到的净水作用,但是现有的旋流除污器无法将水中的漂浮物进行分离并排出,漂浮物会一直停留在除污器的罐体内部,只有将罐体打开才能进行清除,长期使用后漂浮物增多不仅造成罐体内部的堵塞,而且影响水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解决现有旋流除污器对于污水中漂浮物清理效果差的问题,降低水体旋流被破坏或影响几率,实现连续除污,保证出水顺畅。
[0004]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包括:
[0005]过滤基体,过滤基体内部具有中空内腔,
[0006]第一旋流件,设于过滤基体中空内腔内,第一旋流件为套筒状,中部设有轴线垂直设置的搅拌组件,
[0007]第二旋流件,设于过滤基体中空内腔内且第二旋流件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旋流件的水平位置高度,第二旋流件为套筒状,其上端直径向下渐缩,第二旋流件可以是套筒状滤网。
[0008]其中,过滤基体上部安装有进液管,进液管的出液口与搅拌组件相对设置,过滤基体底部连接有第三排污管,
[0009]其中,搅拌组件包括设置在过滤基体内且轴线垂直的搅拌轴,搅拌轴由设置在过滤基体外上部的驱动电机驱动,搅拌轴侧面环绕设置搅拌叶片,搅拌叶片沿搅拌轴轴线由高至低依次旋转直径缩小,搅拌叶片平面与搅拌轴轴线倾斜设置,其搅拌轴底部连接与其轴线同轴的搅拌基件,搅拌基件为柱状结构,且侧面环绕其轴线竖直开设若干通槽。
[0010]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污水由上至下进行旋流除污处理,相较于现有沉淀方式除污而言,可对容重较大的污物在短时间内进行分离,在过流基体内设置两个旋流件,即第一旋流件和第二旋流件,相较于现有单旋流除污方案而言,这样对污水进行多次旋流除污有利于对污水中容重较小的颗粒物和漂浮物起到较好的处理并相对现有技术中的旋流除污器而言本专利技术的除污器被堵塞的几率可得到有效降低,清污快捷,在第一旋流件内设置搅拌组件的方式对进入第一旋流件内的污水进行搅拌,提高离心分离效果,具体的,污水通过进液管将污水送入第一旋流件内并利用送入污水的水流力来提高搅拌组件的旋转速度,以降低驱动电机的驱动能耗,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使搅拌轴旋转带动搅拌叶片和搅拌基件的转动,污水随搅拌叶片旋转,污水中的颗粒物在离心力、水流拖拽例以及自生重力作用下甩至第
一旋流件的内壁方向而分离获得的水体沿搅拌叶片流动不断引导向下流动形成螺旋流体且搅拌叶片的旋转直径依次缩小使分离获得的水体聚集后与搅拌基件相接触,在搅拌基件的旋转运动下使水体向第一旋流件内壁方向流动并沿第一旋流件内壁形成螺旋向下流体,这再次利用离心力对水体中的颗粒物进行分离,有利于微型颗粒物与水体的分离,经搅拌叶片甩出的颗粒物下落与搅拌基件甩出水体混合向下流动这样避免了初始分离过程中大量颗粒物与搅拌组件的过量接触导致搅拌组件表面磨损严重以及搅拌组件接触大量颗粒物致使旋流分离过程中离心力和向下流动的旋流流速下降问题出现,且搅拌叶片的设置有利于水体中的漂浮物聚集以及使漂浮物在第一旋流件顶部内壁方向流动便于第一排污管将漂浮物排出。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一旋流件底部连接有导流环,导流环与第一旋流件同轴设置,导流环上端直径向下渐扩,导流环外侧环绕布设弧形状的导流弧板。导流弧板厚度与导流环厚度一致,通过限定导流弧板和导流环的厚度以便于限定导流弧板和导流环连接处的光滑过度,便于水体流通,降低水阻。污水通过进入过滤基体并由上至下流动,流动过程中为旋流方式,利用离心力将颗粒物与水体分离,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体中的大颗粒物污染物与水体快速分离并随水旋流向下流动,实现颗粒物的快速分离及沉降,向下流动的颗粒物经第二旋流件进行二次旋流处理,通过第一旋流件即完成分离的水体以及水体中密度小于其的漂浮物向上移动,在第一旋流件底部设置导流环的方式有利于减小水体特别是漂浮物流出第一旋流件的几率,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在第一旋流件底部设置的导流环扩大了第一旋流件底部的直径范围,这样漂浮物受离心作用位移至第一旋流件底部使受到导流环的阻挡降低其排出第一旋流件的几率,使其沿第一旋流件内壁向上移动,聚集至第一旋流件上部以便于集中收集提高漂浮物的去除效果,在导流环外侧面设置弧形的导流弧板来促使沿导流弧板向上流动的水体形成旋流状向上流动,向上流动的旋流有利于提高向上水体中颗粒物与水体的分离效果,避免颗粒物向上层水体移动。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过滤基体中空内腔的内壁上环绕布设竖直的加强板体,加强板体竖直中段经折弯处理,加强板体两边与过滤基体中空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加强板体内侧面与过滤基体中空内腔的内壁存留空隙,第一旋流件通过连接杆与加强板体固定连接。通过在过滤基体内壁布设加强板体的方式可增强过滤基体壁面强度并缩小过滤基体与第一旋流件之间的空间面积,并进一步使加强板体与过滤基体内壁之间存留间隙,这样过滤基体与第一旋流件之间的水体中的悬浮物在上层的聚集密度较高便于抽出过滤基体以及降低抽取能耗,通过对加强板体进行折弯处理使除竖直向上流动的流体经过加强板体时流体中的颗粒物被相对阻挡以及降低流体流速来提高流体中颗粒物的向下沉降效果并在除污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受加强板体的阻隔其向外传递能量减弱以减小除污过程中的噪音污染。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第二旋流件底端连接有与其轴线同轴的出流辅助件,出流辅助件包括:
[0014]第一装配环,第一装配环至少有两个且间隔、同轴设置,
[0015]连接撑杆,连接撑杆上下端分别连接第一装配环且环绕第一装配环布设,连接撑杆为棱柱状,
[0016]其中,第一装配环外侧通过与其适配的紧固条设有滤网,滤网绕两第一装配环侧
面布设,第一装配环内侧设有第二轴承圈。第二旋流件底部具有与出流辅助件上端部第二轴承圈适配的延伸部。经多次旋流处理的污物落至第二旋流件上在重力作用和水流拖拽力等作用力下向出流辅助件方向流动,在含有大量污物的水体流至第一出流辅助件时,旋转向下流动的水体驱动出流辅助件旋转运动进而使水体中的颗粒物再次进行离心分离,出流辅助件的旋转通过第二轴承圈配合实现,而在旋转运动过程中水体可直接透过滤网而将颗粒物截留在第一装配环内侧的滤网上使颗粒物直接向下落至排污口,提高排污效率,而甩出水体经过过滤后可向上部流动经第二旋流件再次对水体过滤到达第二旋流件上方,第二旋流件和出流辅助件在对上述含有大量污染物的水体处理过程中颗粒污染物集中,而污水中的水体可快速分离向上部流动以便于收集较为洁净水体,在水体向上通过第二旋流件时对第二旋流件起到向上冲洗作用避免颗粒物堵塞第二旋流件,解决第二旋流件的滤网因旋流过滤堵塞及向下形变的问题。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包括:过滤基体(10),所述过滤基体(10)内部具有中空内腔,第一旋流件(50),设于过滤基体(10)中空内腔内,所述第一旋流件(50)为套筒状,中部设有轴线垂直设置的搅拌组件(20),第二旋流件(60),设于过滤基体(10)中空内腔内且所述第二旋流件(60)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旋流件(50)的水平位置高度,所述第二旋流件(60)为套筒状,其上端直径向下渐缩,其中,所述过滤基体(10)上部安装有进液管(11),所述进液管(11)的出液口与搅拌组件(20)相对设置,所述过滤基体(10)底部连接有第三排污管(14),其中,所述搅拌组件(20)包括设置在过滤基体(10)内且轴线垂直的搅拌轴(24),所述搅拌轴(24)由设置在过滤基体(10)外上部的驱动电机(21)驱动,所述搅拌轴(24)侧面环绕设置搅拌叶片(24),所述搅拌叶片(24)沿搅拌轴(24)轴线由高至低依次旋转直径缩小,所述搅拌叶片(24)平面与搅拌轴(24)轴线倾斜设置,其所述搅拌轴(24)底部连接与其轴线同轴的搅拌基件(23),所述搅拌基件(23)为柱状结构,且侧面环绕其轴线竖直开设若干通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旋流件(50)底部连接有导流环(51),所述导流环(51)与第一旋流件(50)同轴设置,所述导流环(51)上端直径向下渐扩,所述导流环(51)外侧环绕布设弧形状的导流弧板(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双级旋流除污器,其特征是:所述过滤基体(10)中空内腔的内壁上环绕布设竖直的加强板体(40),所述加强板体(40)竖直中段经折弯处理,所述加强板体(40)两边与过滤基体(10)中空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使加强板体(40)内侧面与过滤基体(10)中空内腔的内壁存留空隙,所述第一旋流件(50)通过连接杆与加强板体(40)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万洪尤敏芳曾丽俞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金智圣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