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31906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1-12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属于制氧设备技术领域,由制氧模块和循环系统组成,所述循环系统贯通所述制氧模块内外;所述制氧模块内设有电极对,所述电极对位于电化学发生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内装有功能液体;通过所述循环系统将所述功能液体抽进或抽离电化学发生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降低制氧组件堵塞几率并提高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果。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制氧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制氧组件,尤其是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制氧设备又叫制氧机,用变压吸附法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并滤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获取符合标准浓度的氧气。
[0003]现有技术(CN 207463010 U)公开了一种制备富氧空气的装置,包括气体混合器、通过空气流量电磁阀与所述气体混合器空气进气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通过氧气流量电磁阀与所述气体混合器氧气进气口相连的变压吸附式制氧机及与所述气体混合器出气口相连的氧气浓度检测仪;且所述氧气浓度检测仪的氧气浓度反馈信号分别传输至所述氧气流量电磁阀和所述空气流量电磁阀。空气压缩机和PSA制氧机分别与气体混合器连接,能够实现富氧空气氧气浓度的大范围内连续调节(即调节范围21%~90%),可以满足不同工况条件下对富氧空气浓度的要求。
[0004]但申请人在实现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5]压缩机的存在导致微型化受阻,采用非压缩机制冷设备有利于微型化产品。但是又产生了其他问题。
[0006]例如,微型化产品常常有微孔过滤结构,该结构存在的爬碱现象是常见问题。例如含有氢氧化钾(KOH)和氢氧化锂的碱性电解液有爬上容器口,翻越容器壁向地面再向墙壁爬越的特性。爬碱会导致过滤膜微孔结构表面结晶,导致过滤膜不流畅,从而影响到氧气制作效率和产品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氧组件容易堵塞,降低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至少达到了降低制氧组件堵塞几率并提高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之一。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由制氧模块和循环系统组成,所述循环系统贯通所述制氧模块内外;所述制氧模块内设有多组电极对,所述电极对位于电化学发生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内装有功能液体;通过所述循环系统将所述功能液体抽进或抽离电化学发生容腔。
[0010]优选的,所述制氧模块上方设有氧气收集部,所述制氧模块与所述氧气收集部连通;所述制氧模块下方设有液体收集部,所述氧气收集箱与所述液体收集部通过所述循环系统连通。
[0011]更优选的,所述循环系统设有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所述第一液泵连接所述氧气
收集部和液体收集部;所述第二液泵连接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和所述液体收集部;静止时,功能液体处于液体收集部;制氧启动时,所述第一液泵将功能液体抽往所述氧气收集部,功能液体从氧气收集部流往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直至功能液体上涨至所述氧气收集部内的预设高度;制氧结束后,所述第二液泵将位于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内的功能液体抽往液体收集部储存。
[0012]特别优选的,所述第一液泵连接所述氧气收集部的底部和液体收集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液泵连接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的底部和所述液体收集部的顶部。
[0013]优选的,所述电极对设有至少一面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所述功能液体为电解液;电化学反应在电解液中反生。
[0014]更优选的,所述电极对设有两面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以及一面正极电极膜,所述正极电极膜位于两面所述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之间。
[0015]特别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靠近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的一端设有催化膜,以加快电化学反应的速度。
[0016]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的贯穿有微孔,所述微孔的孔径大于空气分子且小于水分子。
[0017]更优选的,所述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的贯穿有微孔。
[0018]更优选的,所述氧气收集部和液体收集部分别为氧气收集箱和电解液收集箱;所述氧气收集部的顶部设有氧气出口。
[0019]特别优选的,所述氧气收集部和液体收集部分别设有液位及氧含量监测装置以及中控装置,所述中控装置与所述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以及液位及氧含量监测装置电连接。
[0020]本申请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21]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采用贯通制氧模块内外循环系统;结合制氧模块内设有多组电极对且电极对位于电化学发生容腔内以及电化学发生容腔内装有功能液体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空气可以作为原料,循环系统将功能液体输送至制氧模块内的电化学发生容腔,氧气先依附在电极对靠近空气一端的电极上成为离子后,再在电场之下从一端的电极上迁移至另外一端的相反电极上并还原为氧分子富集于相反电极上,然后被输送到需要氧气的地方;当制氧需求结束后,循环系统将功能液体抽离电化学发生容腔,防止功能液体长时间浸泡电极对,避免了利于爬碱发生的条件存在,从而缓解爬电现象。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制氧模块易于堵塞且制氧效率和产品寿命不高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降低制氧组件堵塞几率并提高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催化膜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
[0026]图中,100、制氧模块;110、电极对;111、防水透气负极电极膜;113、正极电极膜;120、催化膜;200、循环系统;210、第一液泵;220、第二液泵;300、氧气收集部;310、氧气出口;400、液体收集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28]现有技术中含有压缩机的氧气装置不利于产品微型化,也不利于制氧效率。微型化制氧产品往往需要有微孔过滤结构,然而,爬电现象或爬碱现象的发生,容易堵塞微孔结构,最终影响到氧气供给效率。堵塞微孔结构的物质属于结晶物,清理结晶物时,有可能损坏微孔结构,导致产品寿命受到影响。
[0029]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通过提供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制氧组件容易堵塞,降低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问题,在采用贯通制氧模块100内外循环系统200下实现了降低制氧组件堵塞几率并提高制氧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有益效果。
[0030]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如下:
[0031]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如图1和图4所示,采用贯通制氧模块100内外循环系统200;结合制氧模块100内设有多组电极对110且电极对110位于电化学发生容腔内以及电化学发生容腔内装有功能液体等一系列技术手段。使得空气可以作为原料,循环系统200将功能液体输送至制氧模块100内的电化学发生容腔,氧气先依附在电极对110靠近空气一端的电极上成为离子后,再在电场之下从一端的电极上迁移至另外一端的相反电极上并还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其特征在于:由制氧模块和循环系统组成,所述循环系统贯通所述制氧模块内外;所述制氧模块内设有多组电极对,所述电极位于电化学发生容腔内,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内装有功能液体;通过所述循环系统将所述功能液体抽进或抽离电化学发生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模块上方设有氧气收集部,所述制氧模块与所述氧气收集部连通;所述制氧模块下方设有液体收集部,所述氧气收集箱与所述液体收集部通过所述循环系统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系统设有第一液泵和第二液泵;所述第一液泵连接所述氧气收集部和液体收集部;所述第二液泵连接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和所述液体收集部;静止时,功能液体处于液体收集部;制氧启动时,所述第一液泵将功能液体抽往所述氧气收集部,功能液体从氧气收集部流往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直至功能液体上涨至所述氧气收集部内的预设高度;制氧结束后,所述第二液泵将位于所述电化学发生容腔内的功能液体抽往液体收集部储存。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爬碱的制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泵连接所述氧气收集部的底部和液体收集部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康李幸仪李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迅怡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